在香港的保險市場中,分紅保險產品一直是財富管理與傳承規劃的熱門選擇。不過,多數人接觸這類產品時,看到的僅是建議書上的數字預測與回報範圍。這些數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其實,所有分紅產品的收益預測,本質上都反映了其背後的投資結構組成。
⸻
建議書常見架構:保證 + 非保證在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提供的建議書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兩個主要部分的現金價值呈現:
• 保證部分:是合約中承諾一定會給付的現金價值。
• 非保證部分:則取決於保險公司的投資表現與紅利派發政策。
這樣的設計,讓產品既有一定的保底功能,又有參與潛在市場增長的可能性。而非保證部分的多寡,背後其實取決於保險公司如何調配資金進行投資。
⸻
分紅產品的核心:股票與債券的配比
不論是哪一家保險公司,其長期投資組合基本上都由股票與債券兩大類資產構成。
產品設計者透過調整這兩者的比例,就能打造出風格迥異的保險產品。
根據這一邏輯,我們可以將市面上的分紅產品大致分為兩種類型:
類型一:迅速回本 + 高保證現金價值 + 注重短期收益
📌 特點:
• 通常在頭幾年就能回本
• 保證部分較高,非保證較少
• 現金價值穩定增長
• 適合短期資金規劃
📌 常見用途:
這類產品非常適合用於保費融資操作,也就是「用槓桿撬動大額保單」。
🔍 什麼是保費融資?
保費融資是高淨值客戶常見的一種資本策略。透過銀行貸款支付大部分保費,自身僅投入少量資金,從而放大保單的保額與資產效益。由於銀行關心保單的保證現金價值是否足以抵押貸款,因此這類產品的高保證現金價值特別受青睞。
買保單就像買房子一樣,只要付頭期款。
⸻
類型二:回本需要時間 + 預期高回報 + 傳承功能性
📌 特點:
• 初期現金價值偏低,但隨時間增長迅速
• 非保證部分比重高
• 保單後期現金價值超過繳費總額數倍
• 長期預期回報率較高
📌 常見用途:
這類產品多用於資產傳承與退休規劃,藉由時間換取複利累積效果。
若持有時間長達20年以上,其非保證部分所累積的紅利可能遠超本金,對於希望傳承給下一代或預留退休金的客戶而言,是極具吸引力的選擇。
⸻
如何分辨產品的類型?
除了從保險顧問提供的建議書判斷外,還有一個值得參考的來源:保險公司官網上的產品小冊子(Brochure)。
這些產品小冊通常會揭示:
•保證與非保證現金價值的比例
•股票和債券的投資比例
•累積現金價值曲線圖
•預期紅利分配方式(如持續紅利、終期紅利等)
•產品購買的基礎條件
透過對照不同產品的設計與目標客群,就能判斷它屬於短期回本型還是長期增值型
⸻
小結:了解本質,選對產品
保險產品表面看似複雜,其實本質離不開資產配置的邏輯。當你了解保單背後的股票與債券投資比例如何影響回報與風險時,就能更有信心地選擇最適合自己財務目標的產品。
無論是短期資金規劃、融資槓桿操作,還是長期傳承與退休準備,都有對應的產品可選——關鍵在於了解它們的設計邏輯,而不是只看「數字大不大」。
⸻
不同情境總有不同規劃上的需求,歡迎與我們進一步交流。讓人生,贏在起跑點。
M.
M&P 傳承誌主筆
Mind & Purpose in Every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