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保險公司是一項關鍵性的財務決策,尤其在涉及長期人壽、醫療或退休保障的產品時,保險公司本身的規模、穩健程度與信用品質將直接影響未來的保障可靠性與風險承擔能力。但什麼才叫做「具規模的保險公司」?該怎麼判斷?
⸻
1. 《財富》世界五百大企業排名
《財富》(Fortune)每年公布全球企業500強,是評估一家企業在全球經濟影響力、市場規模、營收規模與營運效率的國際性權威排名。
✅ 代表意義:
• 企業規模龐大、跨國營運能力強
• 長期資本穩定、具抗經濟波動能力
• 跨市場經營,資源整合與後勤風險支援更強
⸻
2. 標準普爾(S&P)信用評等
S&P 是國際三大信用評等機構之一,針對保險公司會評估其財務穩健性、償債能力與資本結構。
✅ 代表意義:
• A 至 AAA 評級為投資等級,顯示財務風險低
• 評級下調可能代表資金壓力或市場信心下降
• 保單履約能力間接反映在其信用評等上
📌 為何重要?
若投保人在保險期間內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需履行合約給付,S&P 信評越高,保單給付風險相對越低。
⸻
惠譽國際(Fitch)信用評等
Fitch 專注金融機構評估,其評級機制重視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再保體系與長期財務可持續性。
✅ 代表意義:
• 評等通常為保險公司業務長期穩健的表徵
• 若持續維持高評級,表示公司能夠面對突發風險事件
📌 舉例:
Manulife 宏利與 AXA 安盛皆長年維持在 Fitch 投資級以上評等。
⸻
穆迪(Moody’s)信用評等
穆迪評級重點在於資本結構與債務負擔能力,適合用來評估一家保險公司的違約風險與長期承保能力。
✅ 代表意義:
• 反映保險公司在不同經濟週期下的穩定性
• 給付能力與未來經營風險掌握更細緻
📌 實務觀察:
保險公司若同時獲得三家評等機構投資級評價(S&P、Fitch、Moody’s),基本可視為國際信用品質穩健的公司。
⸻
香港地區壽險保費收入規模
在地市場表現也是判斷一家保險公司實力的重要依據。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每年公布的保費統計報告,壽險保費收入越高,通常代表該公司產品受市場信賴程度高、營運規模穩健。
✅ 代表意義:
• 表示公司在香港的客戶基礎廣、經營模式成熟
• 擁有更多理賠經驗與服務據點
• 本地售後服務更有保障
📌 香港壽險保費收入排名(以2024年統計為準)
來自香港保險業監管局2025年4月發布之2024年臨時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香港長期有效業務總毛保費收入達 5,374 億港元,其中新造保單保費為 2,198 億港元,同比成長 21.4% 。
根據其他公開資料進一步整理,2024年前五大外資壽險公司依保費收入排序如下:
1. AIA(友邦)
2. Prudential(保誠)
3. Manulife(宏利)
4. China Life(中國人壽海外部)
5. Sun Life(永明)/HSBC Life(匯豐人壽)(兩者並列)
這項指標代表公司在香港市場的受歡迎程度與經營能力,越高代表市佔率越大、資源分配越成熟。
綜合參考可避免單憑行銷話術、回饋佣金等因素選擇保險公司,確保長期保障真正穩健可靠。
⸻
上市股價成長情況
為何要將股價成長納入評估?
1. 反映市場信心與成長預期
股價是市場對公司未來營運與獲利的即時評價。若股價持續上升,代表投資人對其財務結構、收入成長性具有高度信任,對保戶來說也是一種正面訊號。
2. 提升信用品質與資本實力理解
穩健成長的股價常見於市值龐大、信用評等高的公司。搭配前述 S&P、Fitch、Moody’s 三大評級,以股價曲線輔助判斷,可掌握更全面的財務韌性。
3. 提供投資替代評估依據
雖然保險非典型投資工具,但若保險公司上市並在主要交易所掛牌,其股價表現可作為判斷企業經營效率與價值的重要輔助角度。
⸻
結語:選擇保險公司,不能只看產品價格
保險的本質是對未來風險的保障,選擇具有財務實力、信用評等與市場規模的保險公司,才是對自己和家人的真正保障。這些客觀的標準,不僅是財務專業機構的依據,也是一般消費者在做出保險選擇時最值得參考的指南。
M.
M&P 傳承誌主筆
Mind & Purpose in Every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