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與右派最早源自於法國,1789 年法國爆發革命,國王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在這場議會辯論中,支持改革、要求限制王權與教會權的代表坐在左側,而主張維護君主制與傳統秩序的貴族保守派,則坐在右側。這種座位安排逐漸衍生出左派(進步改革)與右派(保守傳統派)這兩種政治象徵
簡單說在當時左派是反對階級利益的人,因為平民被權貴壓迫壓榨,認為要憲政改革限制君主權力才能救國家,右派則是傳統的保皇黨貴族派,一切要有秩序無規矩不成方圓,希望建立類似君主立憲的政體來維護國家,但因為還在萌芽階段,所以派別立場還沒定義的很明顯

法國三級會議
比如雅各賓的吉倫特派原本是支持推翻君主制,主張憲政體制改革的左派,但在1792年推翻後君主制後反對將國王立刻處死,這時候又被定義為右派,被同為雅各賓的激進左派山嶽派視為敵人,認為吉倫特派對革命不夠忠誠
1793年山嶽派取得政權。政府以「保護革命」為理由,實施極端的鎮壓清洗, 超過 16,000人被送上斷頭台,包括國王路易十六、瑪麗皇后,吉倫特派也不易外的遭到大舉肅清,可能一句不當言論,就可能被指控為「反革命」
山嶽派的恐怖統治只維持一年,1794年7月27日發生熱月政變,山嶽派領袖羅伯斯比爾遭到逮捕,自己也被送上斷頭台,這場政變過後,各黨派的立場才比較明顯

多人被送上斷頭台
殘餘的雅各賓派依舊站在極左,他們還是堅持社會平等,反君主制與人民主權等原則,平原派介於中間偏左到偏右,被歸類在中間派,原本支持吉倫特派,但在恐怖時期支持雅各賓派,熱月政變後又轉向支持熱月黨人。他們缺乏明確的意識形態
從雅各賓分裂的熱月黨屬於中間偏右保守派,主張恢復法律程序與個人自由,並防範無產階級的激進化。在經濟與社會議題上偏向保守。
還有快被滅絕的保皇黨極右派,主張恢復君主制度,有些人甚至支持波旁王朝復辟。雖然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熱月政變後,法國政治光譜開始向右傾,換成激進的左派遭到打壓,社會與政治已變得保守

之後在拿破崙的武力輸出下,左派右派這種稱呼先是傳遍歐洲,1848年馬克思與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要用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所發展出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論自稱為「左派」,這些理念由德國工人傳播到俄國、義大利、還有奧匈帝國
1917年俄國布爾什維克發動十月革命成功後,左派=革命、共產主義的形象開始全球化。列寧領導的第三國際協助將「左派」觀念輸出到世界其他各地,「右派」則是反共的資產階級、法西斯主義以及保守勢力代表。當時阿希的納粹就是極右派的代表,因為他也是激進反共主義

布爾什維克黨 發動的十月革命
之後二次大戰結束美蘇開始冷戰,這種左派 vs 右派成為全球政治分析的主流架構。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世界分類在左派,希望在每個國家建立共產主義政府,當時臺灣的共產黨也是如此,推翻舊政權是他們的主張,利用階級鬥爭來建立無產階級的社會
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是資本主義的右派,保護現有制度的政權不被共產勢力推翻,右派重視社會秩序、家庭價值還有宗教道德,認為太急劇的改革會帶來社會的混亂與傷害,社會有階層之分是一種正常現象,如果經濟是自然競爭的話一定會有這種結果,對於市場不太有干預的動作,所以如果你希望政府干預經濟的話是偏於左派,另一個是放任資本主義,商人自己做生意政府不要太多干涉,企業以追求利潤為目標就是偏右派

但其實很難真正定義左派跟右派,有可能在政治領域上我們不同,但在某些層面又有一樣的共識,所以大衛·諾蘭在1971創立新的政治光譜「諾蘭曲線」。這個曲線突破了傳統的一維政治光譜,改成兩個維度來描述政治立場,水平軸向是經濟自由,縱向是個人自由
把政治立場提升到四個象限,例如左上角是左派政治,屬於社會自由主義,核心概念是個人自由至上,捍衛言論、信仰、婚姻、以及隱私自由,社會議題上支持同性婚姻、墮胎權。前幾年的LGBT就是屬於這一派的
但在經濟上認為政府應要積極介入,來改善社會不平等、提供基本福利,就是基本上支持資本主義,但市場失靈時政府應該要介入,重新再分配與社會保障,在政黨上民進黨、民眾黨、時代力量、台灣基進偏向屬於這一派別,少許的共產主義也是偏向這一方
與之相反的右下角是右派政治的保守主義,支持經濟自由但人身自由相對要限制,比如說反對同性婚姻、還有反對合法墮胎這一類的自由,強調道德與傳統文化,重視歷史延續下來的價值觀,就是家庭結構、宗教信仰、還有道德秩序
經濟上支持私有財產與自由企業,不希望政府對商業活動限制太多,商人會自己找到出路,支持低關稅避免貿易壁壘,簡單說就是支持資本主義的群體,在政黨上國民黨偏向屬於這一派別,少許的法西斯主義也是偏向這一方,有趣的是民進黨也帶有一點保守主義,所以政治光譜真的很難去定義

右上角的是自由意志主義,種強調個人自由與經濟自由,就是我要全部,經濟要跟保守主義看齊,個人自由與現代自由主義相同,政府的唯一的職責,就是保護這些權利不受侵犯,自由的程度連毒品他們都要合法化,這個在臺灣是沒有相關的黨派,美國到有一個自由意志黨最具代表性
左下角代表的是極權主義,經濟與個人完全沒自由,國家權力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政府的力量掌控人民的思想言論、宗教文化,目標不僅是統治,更是徹底掌握人民的內心世界。比如過去的納粹德國,還有蘇聯史達林時期、中國文革時期的毛澤東、以及二戰之前的大日本帝國。

諾蘭曲線成為許多政治測驗的基礎,被用來幫助人們理解自己的政治傾向。讓更多人意識到政治信念的複雜與多元性。這個圖表在美國最先流行,不過在臺灣更少人在用這個曲線,所以我們再回到傳統政治光譜看看
-------------------------------------------------------------------------------------------------------
左派主義思想包括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共產主義、進步主義、社會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綠色政治等等。右派主義思想就有保守主義、民族主義、自由意志主義、保守自由主義、君主主義、軍國主義、資本主義

那如果再把它更細分下去,首先是最左邊的極左派,代表主義是共產主義、無政府共產主義,主張根本性的社會變革、徹底打破資本主義的制度,消滅階級與國家體制,中國共產黨就是極左的代表,雖然在經濟上已經大量引入市場機制,但政治上仍保持極權式領導,所以也排在「極左派」
中間偏左,代表主義是社會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進步主義、還有綠色政治。是一個相對溫和的左派立場,主張在維護自由市場與民主制度的同時,透過適度的政府干預來促進社會公平、還有經濟正義與福利保障,在台灣就有不少,民進黨、時代力量、台灣基進、綠黨、以及民眾黨部分派系

中間派,代表主義是中間主義、第三條道路。是一種折衷與平衡的政治立場,不完全支持左派的社會改革,也不完全支持右派的自由市場或傳統保守價值,而是在兩者之間尋求一個務實路線。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政策,而不是一再堅守意識形態。強調在社會分歧中找到共通點,法國總統馬克宏的復興黨就是中間派,而在臺灣呢比較接近的是民眾黨,他其實應該介於中間偏左到中間偏右之間,民進黨也有些派系走中間路線
中間偏右,代表主義是資本主義、保守主義、溫和民族主義。這類政治立場在經濟上偏市場自由,社會議題上則相對比較保守,政府應保障法治與穩定,但不應該過度干預經濟。傳統價值觀相對重要像如家庭倫理、宗教文化、和社會秩序。臺灣的就是國民黨、親民黨、無黨團結聯盟,以及民眾黨的部分派系
極右派,代表主義極端民族主義、極端保守主義、納粹主義、以及法西斯主義,通常強調傳統價值、社會等級制度、還有排外主義,在現代可能對少數族群或移民、以及現在的LGBT族群持敵對態度。極右派也常支持中央集權、軍事化。在臺灣的話就是中華統一促進黨,有趣的是民進黨、台灣基進、臺灣團結聯盟也有部分派系被認為是極右派

但剛剛他們又出現在中間偏左,這就是政治有趣的地方…以民進黨來說,有左派的進步主義、自由主義、社會自由主義。以及綠色政治,但有些人認為他們的台灣民族主義、反共主義太過偏激,這些是屬於極右派的政治光譜,歷史上法西斯主義都是以反共為代表,像是納粹德國、義大利的墨索里尼、西班牙的佛朗哥

不過說到底左派右派只是簡單的劃分,很難定義一個政黨的派別,因為就像剛剛說的,一個政黨可能有不同派系,那他所倡導的不同主義就遊走左派與右派之間,而且隨著時代的不同,也會對不同主義的派別產生變化。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左派與右派,從來不是絕對的善與惡、對與錯,而是社會在不同時代下,對「怎麼治理國家」這個問題的多種回答
我們理解它不是為了貼標籤、畫界線。而是為了知道每一個主張背後,都有它形成的脈絡與理由。當我們越能理解不同立場,也就越能守住公共討論的空間。歷史教我們,不是要選邊站,而是要學會思辨與對話。如果你發現自己走在極左或極右,那應該要適時拉回來到中偏左或中偏右,因為太極端的意識形態從歷史角度來看都會發生憾事,過去的極左發生紅色恐怖清洗右派,極右會發生白色恐怖清洗共產黨,不過可惜的是,人類在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中學到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