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方陣的歷史與戰術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了解馬其頓方陣之前,先大概講述何為「方陣」

方陣是一種士兵排成矩形的軍事陣型。目前最早的方陣描繪出現在蘇美爾文明的禿鷹石碑,裡面的士兵裝備長矛和盾牌,緊密排列在一起

蘇美爾文明的禿鷹石碑 - 來源維基百科

蘇美爾文明的禿鷹石碑 - 來源維基百科

方陣這一詞語源自古希臘語(φαλαγξ),首次出現在希臘著名詩人荷馬的作品中。荷馬當時用這個詞來描述有組織作戰的重裝步兵,後演變成英文的 phalanx ,原意指的是一個緊密排列的士兵隊伍,通常裝備長矛、盾牌然後肩並肩排在一起,這種戰術不僅展示古代軍隊的戰鬥策略,也深刻影響了後來的戰爭歷史,成為了古代軍事力量的核心代表。

希臘方陣 - 來源維基百科

希臘方陣 - 來源維基百科


馬其頓方陣

在古希臘的北部,有一個古老王國,原本也是希臘人的部落,但是地處邊陲而且與其他城邦的制度不同,所以被其他希臘城邦稱為半野蠻人,它就是《馬其頓王國》,但他出現了一位史上最偉大的軍事指揮官之一《亞歷山大帝》,在亞歷山大統治期間,疆域橫跨歐亞非,是繼波斯帝國之後的龐大帝國,這背後也跟馬其頓方陣離不開關係

亞歷山大大帝 - 來源AI

亞歷山大大帝 - 來源AI

但馬其頓方陣是由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二世》創立,年輕時他在希臘的城市底比斯當人質,期間他看到將軍《伊巴密濃達》的作戰戰術,對於希臘重步兵組成的方陣很有印象,回國後對馬其頓軍事改革,基於「希臘方陣」的構想創建馬其頓方陣,這些步兵被稱為《步兵夥友》,原本他們是王國早期的禁衛軍,從全國男性中挑選體格健壯之人,再加以訓練成為精銳步兵團,後來馬其頓方陣的出現,《步兵夥友》一詞給了方陣的士兵使用,原本的國王禁衛軍名稱則變成《持盾衛隊》

腓力二世 - 來源維基百科

腓力二世 - 來源維基百科

《步兵夥友》取代原本的希臘重步兵,最大的差別在於武器改成「薩里沙長矛」,取代原本的多律,長度達到驚人的六公尺,是希臘方陣的兩倍,所以需要雙手使用,但有些人可能覺得不對~因為馬其頓方陣士兵有個小盾牌,雙手拿長矛,那用什麼拿盾牌? 難道有第三隻手嗎? ,原來那個小盾牌是掛在手臂或者脖子上的

薩里沙長矛 - 來源維基百科

薩里沙長矛 - 來源維基百科

因為方陣的武器變長,所以盾牌變得更小,直徑只有六十公分,相對希臘方陣來說,馬其頓方陣是增加攻擊、犧牲防禦,畢竟只要先打死你,我就不用防守了,但因為薩里沙真的太長了,單兵作戰或者近距離完全施展不開,所以還搭配一把《西福斯》的短劍當作輔助武器,

西福斯短劍 - 來源維基百科

西福斯短劍 - 來源維基百科

行軍機動時,長矛是垂直持握的。當要交戰時,前五排的士兵會將薩里沙水平向前,加上方陣的效應,整體看上去就是一個盾牆,接著後五排將長矛往前45度傾斜,除了快速遞補前面士兵外,也可以阻擋敵軍的飛矢、投石遠距離攻擊,之後的六排則維持垂直持握,也是為了阻擋敵軍飛矢,整體馬其頓方陣就是希臘方陣的Plus版本

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的正面被認為是無懈可擊,密集的超長矛可以讓敵人無法接近,但是弱點也很明顯,就是側面跟背面,古羅馬歷史學家「蒂托˙李維」說過,馬其頓方陣牢不可破,長矛直立…但如果你分別從旁邊攻擊他們,迫使調轉槍頭,因為薩里沙又長又重,所以會混成一團,這時候再攻擊他們,陣型就自行崩潰

raw-image

為了避免這情況發生,方陣的左右翼會有其他部隊的援護,在創立初期,右翼由剛剛說的馬其頓禁衛軍《持盾衛隊》保護,比起方陣士兵,他們的機動性更高,而且也是精銳步兵。是馬其頓國內最精銳的部隊,左翼則是投石手、弓箭手、散兵,起到一個掩護的作用

持盾衛隊 - 來源維基百科

持盾衛隊 - 來源維基百科

到了亞歷山大時期,《持盾衛隊》改到左翼,右翼改成《夥友騎兵》,夥友騎兵原是馬其頓國王的精銳騎兵衛隊,成員主要是貴族組成,在腓力二世期間重新改革變得更強,亞歷山大時期得到最大的效用,他們騎著最好的馬匹,每個人手上都拿著緒斯同騎槍,長度是方陣的一半3公尺,頭盔是維奧蒂亞,可以提供騎兵良好的視線,胸甲是肌肉胸甲,塑造出男性外型的肌肉、胴體

夥友騎兵 - 來源維基百科

夥友騎兵 - 來源維基百科

夥友騎兵將馬其頓方陣的價值大大提升,他被認為是最早的突擊騎兵之一,能對步兵發動大型衝鋒擾亂隊型。夥友騎兵與馬其頓方陣搭配使用《錘砧戰術》,在戰場上,馬其頓方陣其實不是突破部隊,夥友騎兵才是,他們會繞到敵軍側翼或後面騷擾,像一把鎚子一樣,迫使敵軍四處逃離逃離,方陣就是砧板,持續往前、前後夾擊將敵軍粉碎,就像鎚子與砧板一樣,而亞歷山大會率領夥友騎兵來執行這項戰術,讓馬其頓統一整個希臘世界,擊敗笨拙的波斯軍隊,入侵印度,紀錄顯示亞歷山大沒有輸過任何一場戰爭,在他統治期間王國疆域來到最大,方陣的戰術執行功不可沒

率領夥友騎兵的「亞歷山大」

率領夥友騎兵的「亞歷山大」

衰退

這世上沒有無敵的軍隊或陣型,如果在時間的洪流中無法有效的精進與改變,那還是會遭到淘汰的,而馬其頓方陣的衰退始於亞歷山大的逝世,西元前326年,為了尋找世界的盡頭,亞歷山大開始入侵印度,但軍隊因為思念家鄉的原因,不願意繼續前進,無奈的亞歷山大只能撤軍,想不到3年後,一代軍事家就在巴比倫逝世,享年32歲

亞歷山大在巴比倫逝世

亞歷山大在巴比倫逝世

由於突然的逝世加上也沒有合法的繼承人,讓龐大的帝國失去領導者,國家開始陷入《繼業者戰爭》,帝國分裂成許多王國及城邦,各部在戰爭也使用馬其頓方陣對抗,但是如剛才所說,方陣不是突破部隊,在亞歷山大時期是依靠兵種協同戰術成功的,分裂的王國將長矛變得更長更重,讓方陣的機動力進一部退化,同時減少騎兵的比例,無法再掩護方陣的左右,陣型變得沉重緩慢在與羅馬的彼得那戰役中,靈活的羅馬軍隊擊敗機動性不佳的方陣,最終馬其頓王國覆滅、國王珀爾修斯投降、安提柯王朝斷絕、希臘時代結束、方陣暫時退出歷史舞台。直到幾千年後才再次出現在歐洲大陸,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彼得那戰役 - 來源維基百科

彼得那戰役 - 來源維基百科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其實嚴格來說,羅馬龜甲陣也是方陣哦,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可到我的 Youtube 看影片版

https://youtu.be/UUOF5X9wUl4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醫院騎士團的歷史沿革,從西門術士西門的出現開始,延伸至中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十字軍東徵及醫院騎士團的成立,進一步介紹該騎士團在馬爾他的統治及對基督教世界的影響,並討論其如何從一個慈善組織演變為軍事力量,最終在現代成為一個沒有領土但仍具影響力的主權實體。
古斯塔夫二世是瑞典國王,於1611年至1632年在位,促成了瑞典的黃金時代。他的軍事才華和戰術改革,特別是在三十年戰爭期間,使瑞典成為歐洲的重要力量。本文探討他的生平、軍事創新及其對瑞典和歐洲歷史的重大影響,特別著重於其在戰場上的多兵種合作戰術,並指出他對於現代戰爭的貢獻。
本文探討醫院騎士團的歷史沿革,從西門術士西門的出現開始,延伸至中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十字軍東徵及醫院騎士團的成立,進一步介紹該騎士團在馬爾他的統治及對基督教世界的影響,並討論其如何從一個慈善組織演變為軍事力量,最終在現代成為一個沒有領土但仍具影響力的主權實體。
古斯塔夫二世是瑞典國王,於1611年至1632年在位,促成了瑞典的黃金時代。他的軍事才華和戰術改革,特別是在三十年戰爭期間,使瑞典成為歐洲的重要力量。本文探討他的生平、軍事創新及其對瑞典和歐洲歷史的重大影響,特別著重於其在戰場上的多兵種合作戰術,並指出他對於現代戰爭的貢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先說,浮報戰力不是東亞的專利。東羅馬全盛時期的軍力號稱在十五萬……到三十萬上下。相差十五萬人,你看這戰力差距多大。 膨脹己方戰力之外,虛報敵人戰力也是項傳統藝術。東羅馬和其東方宿敵的記載,習慣上都會互稱敵人戰力多麼雄厚,幾十萬人之類的。如此這般,打贏了爭功,輸了可諉過。浮報軍力,輸贏都毫無損失。
Thumbnail
大家好。近期陸續收到許多讀者的意見表示「拜占庭感覺好像弱弱的?」其實在十一世紀前,拜占庭的軍力一點也不弱。一言以蔽之,就是強在「齊全」二字: 全甲騎兵、弓騎兵、重步兵、輕步兵、弓手、標槍手、攻城器具、乃至於海軍,一應俱全,還有超硬的防禦工事。要是有缺,那就雇用傭兵來補(例如弓騎兵)。八世紀後,精銳
Thumbnail
東亞最著名的古兵書《孫子兵法》有言:「不戰而屈人之兵」又說「上兵伐謀」。東西英雄所見略同。總是腹背受敵的拜占庭帝國,也有深刻體會。以皇帝利奧六世(統治:895-908年)名義寫下的兵書《論戰術》(Τακτικά)講道: 「用欺騙、劫掠、飢餓、長期侵擾或其他手法傷害敵人,是值得鼓勵的。你絕不該受到誘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不少讀者可能聽說過,戰國時代,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戰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中可與秦國匹敵的大國。 草原遊牧民族靈活的馬術、奔馳中仍可發箭的箭術,的確為不少定居國家稱羨。實際上不只趙國,許多帝國都曾經試圖模仿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包含在西方的拜占庭帝國。 從最知名的匈人阿提拉開始,拜占庭
Thumbnail
作為領土廣袤的大帝國,「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其兵源組成時常相當複雜。 除了主體希臘人外,東方邊境的亞美尼亞人,也常是帝國軍隊的骨幹。 在這之外,帝國還常常雇用大批的外族傭兵。帝國國庫和宮廷頭銜,足夠誘惑許多外族為帝國出生入死。 例如,當查士丁尼一世最著名的大將,貝利薩留,在東方邊境堡壘達拉(
Thumbnail
Cataphract(Κατάφρακτος),在希臘語中,意思是「全覆裝甲騎兵」。顧名思義,這種重型騎兵全身披掛,完全由鱗甲、鎖子甲包裹,連坐騎也不例外。在古典時代,這些重騎兵揮舞長矛,朝著步兵陣列衝鋒的場面,真可說是死亡代名詞。 不過,這種騎兵並非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獨有。古典時代以來,「全
Thumbnail
在東亞的歷史上,我們可能常常會在教科書上看到「屯田制」,讓士兵務農,自給自足的軍事制度。大漢搞過屯田。大唐的均田制,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屯田。 但這種設想,當然不是只有東亞文明能想到。地球另一端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也有一套類似的系統:thémata,中文又翻譯成軍區制。 在拜占庭帝國的各大軍區中
Thumbnail
曾經稱霸一方、令歐洲震怖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有一支精銳的常備部隊。他們多數從基督徒的孩子們選出,從小就受到訓練,直屬於蘇丹。在十六世紀的許多歐人觀察者眼中,蘇丹的這支部隊就是世界上最精銳的軍隊:Yeniçeri。 這支軍隊,在中文世界的翻譯卻相當繁雜。有稱為新軍,有指為禁軍、親兵,還有乾脆放棄
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政權是羅馬帝國,任何勢力的興起必然以武力強盛為基本,羅馬軍團以軍法嚴明、武器精良、訓練有素著稱,她改良了希臘人方陣的戰術傳統而所向披靡,這意味著軍人團結在一起成為了一部看得到的戰爭機器。 現代戰爭卻非如此,只要一顆毀滅性的爆炸落在這個軍團上,戰爭機器便即時崩塌,最新近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先說,浮報戰力不是東亞的專利。東羅馬全盛時期的軍力號稱在十五萬……到三十萬上下。相差十五萬人,你看這戰力差距多大。 膨脹己方戰力之外,虛報敵人戰力也是項傳統藝術。東羅馬和其東方宿敵的記載,習慣上都會互稱敵人戰力多麼雄厚,幾十萬人之類的。如此這般,打贏了爭功,輸了可諉過。浮報軍力,輸贏都毫無損失。
Thumbnail
大家好。近期陸續收到許多讀者的意見表示「拜占庭感覺好像弱弱的?」其實在十一世紀前,拜占庭的軍力一點也不弱。一言以蔽之,就是強在「齊全」二字: 全甲騎兵、弓騎兵、重步兵、輕步兵、弓手、標槍手、攻城器具、乃至於海軍,一應俱全,還有超硬的防禦工事。要是有缺,那就雇用傭兵來補(例如弓騎兵)。八世紀後,精銳
Thumbnail
東亞最著名的古兵書《孫子兵法》有言:「不戰而屈人之兵」又說「上兵伐謀」。東西英雄所見略同。總是腹背受敵的拜占庭帝國,也有深刻體會。以皇帝利奧六世(統治:895-908年)名義寫下的兵書《論戰術》(Τακτικά)講道: 「用欺騙、劫掠、飢餓、長期侵擾或其他手法傷害敵人,是值得鼓勵的。你絕不該受到誘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不少讀者可能聽說過,戰國時代,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戰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中可與秦國匹敵的大國。 草原遊牧民族靈活的馬術、奔馳中仍可發箭的箭術,的確為不少定居國家稱羨。實際上不只趙國,許多帝國都曾經試圖模仿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包含在西方的拜占庭帝國。 從最知名的匈人阿提拉開始,拜占庭
Thumbnail
作為領土廣袤的大帝國,「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其兵源組成時常相當複雜。 除了主體希臘人外,東方邊境的亞美尼亞人,也常是帝國軍隊的骨幹。 在這之外,帝國還常常雇用大批的外族傭兵。帝國國庫和宮廷頭銜,足夠誘惑許多外族為帝國出生入死。 例如,當查士丁尼一世最著名的大將,貝利薩留,在東方邊境堡壘達拉(
Thumbnail
Cataphract(Κατάφρακτος),在希臘語中,意思是「全覆裝甲騎兵」。顧名思義,這種重型騎兵全身披掛,完全由鱗甲、鎖子甲包裹,連坐騎也不例外。在古典時代,這些重騎兵揮舞長矛,朝著步兵陣列衝鋒的場面,真可說是死亡代名詞。 不過,這種騎兵並非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獨有。古典時代以來,「全
Thumbnail
在東亞的歷史上,我們可能常常會在教科書上看到「屯田制」,讓士兵務農,自給自足的軍事制度。大漢搞過屯田。大唐的均田制,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屯田。 但這種設想,當然不是只有東亞文明能想到。地球另一端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也有一套類似的系統:thémata,中文又翻譯成軍區制。 在拜占庭帝國的各大軍區中
Thumbnail
曾經稱霸一方、令歐洲震怖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有一支精銳的常備部隊。他們多數從基督徒的孩子們選出,從小就受到訓練,直屬於蘇丹。在十六世紀的許多歐人觀察者眼中,蘇丹的這支部隊就是世界上最精銳的軍隊:Yeniçeri。 這支軍隊,在中文世界的翻譯卻相當繁雜。有稱為新軍,有指為禁軍、親兵,還有乾脆放棄
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政權是羅馬帝國,任何勢力的興起必然以武力強盛為基本,羅馬軍團以軍法嚴明、武器精良、訓練有素著稱,她改良了希臘人方陣的戰術傳統而所向披靡,這意味著軍人團結在一起成為了一部看得到的戰爭機器。 現代戰爭卻非如此,只要一顆毀滅性的爆炸落在這個軍團上,戰爭機器便即時崩塌,最新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