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社群上的小故事感動了嗎?可能是模板文!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最近偶然被Facebook演算法先後推播了兩篇句型結構一模一樣的爆文,內容都是看起來很感性的小故事,並賺了大批網友的感動。但將兩篇貼文放在一起,只覺得非常可笑,很像什麼進階版的小學生照樣造句。

請益了行銷界的朋友,認為應該是廣告公司提供的模板。先前也曾經在Threads看到別人分享的類似案例:兩家餐廳不約而同貼出一樣的故事,都是關於客人接到電話後匆匆離去,上桌的餐點都還沒吃。店家體諒他們應該有急事,於是貼文溫情喊話,說這組客人再回來的話,可以免費招待。

想要流量、推廣個人品牌或商品服務什麼的都很正常,但是將捏造的內容偽裝成真實,個人是不太能接受。雖然經營者是付出金錢換到這些模板,比網路上充斥的那些盜文盜圖仔可能好那麼一點點,但在我看來本質上還是欺騙。

再看那粉專上的其他文章,風格都很類似,還會註明感謝某某(都是用一個英文字母作為代號)告訴他這個故事。很顯然的這招確實有用,幫他換來大量不知情的粉絲。

於是又聯想到很多其他的。包括以前短暫待過出版社,當時公司幫一位頗具知名度的藝人兼旅遊作家出書,但內容卻不是他寫的,而是兩個編輯同事一起幫他掰的。

還有去年看的一本書《瘋人說》,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改編,但越看越覺得不對勁,因為整本書都很明顯是設計精巧的小說。

幾年前看到一波關於文學獎「獎棍」的討論。同樣一篇散文,只是改改部分內容或數字,竟橫掃各地方文學獎。另外還有人發現某個得獎者居然有幾十個不同職業的爸爸等等的。

如果是用「自創的模板」來投稿就罷了(順帶一提,當時也有人討論應該是寫作補習班教出來的),畢竟這只能說是他很懂評審喜歡什麼、很會善用「公式」來寫文章,只是文界應該普遍認為,散文尚真,虛構的內容就不應該投稿散文。

文學獎是一回事,而網路充斥的各種假東西又更加嚴重。早年就已經很多農場文、line群發的假消息,現在AI當道,真假又越來越難分辨。除了人更容易被騙之外,還有另一個連帶的負面影響:很多真正花心思創作的的文章、圖片、影片等等,也有可能被人質疑是假的。

這現象可能無解,隨著科技進步是越來越沒辦法避免,就更別提詐騙、網軍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暗自決定,之後要是在Threads看到有人戳破假東西,就盡量幫忙轉發。

不過也想強調,我沒有覺得使用AI不可以,我不認同的只是用AI來作欺騙的行為。例如:用AI來製作客觀的知識文可以,但用AI來編故事卻誤導閱聽者是真實事件就不可以;用AI生圖可以,但用AI製圖去參加原創比賽就不可以。

話說回來,我在開頭說模板文可笑,或許這些人反而覺得,那些靠自己能力踏踏實實經營社群、流量卻沒有什麼起色的人才可笑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沐謙的小地方
77會員
113內容數
這裡書評最多,也很誠實。
沐謙的小地方的其他內容
2025/05/08
我最不能接受的錯別字第一名就是「的、得」的誤用,比什麼「在、再」不分或「因該」還無法忍受。因為「在、再」的問題有可能只是打字沒注意,而非認知錯誤;且「在、再」和「因該」都是大部分人一看就知道錯,底下常出現「再啦幹」之類的發言。但「的、得」寫錯,很少看到有人糾正,且每天點開網路可能有高達七八成是錯的。
Thumbnail
2025/05/08
我最不能接受的錯別字第一名就是「的、得」的誤用,比什麼「在、再」不分或「因該」還無法忍受。因為「在、再」的問題有可能只是打字沒注意,而非認知錯誤;且「在、再」和「因該」都是大部分人一看就知道錯,底下常出現「再啦幹」之類的發言。但「的、得」寫錯,很少看到有人糾正,且每天點開網路可能有高達七八成是錯的。
Thumbnail
2025/03/01
男性和未曾生育過的女性,對懷孕和生產的艱苦多少都有概念,但不知為什麼,普羅大眾對於哺乳的了解卻相對非常、非常少。我也是有了親身經歷,才知道女人度過生產大關以後,身心的折磨竟然還未結束。實在感嘆,在繁衍後代的課題上,為什麼女人要承受這麼多、這麼重?
Thumbnail
2025/03/01
男性和未曾生育過的女性,對懷孕和生產的艱苦多少都有概念,但不知為什麼,普羅大眾對於哺乳的了解卻相對非常、非常少。我也是有了親身經歷,才知道女人度過生產大關以後,身心的折磨竟然還未結束。實在感嘆,在繁衍後代的課題上,為什麼女人要承受這麼多、這麼重?
Thumbnail
2024/12/05
我得承認對瓊瑤作品沒有深刻情感,若寫緬懷文可能會有點矯情,不過觀看瓊瑤作品的歷程還是可以回憶一下。昨天聽聞消息,震驚之餘卻也覺得:啊,居然連告別人世都這麼「瓊瑤」。
Thumbnail
2024/12/05
我得承認對瓊瑤作品沒有深刻情感,若寫緬懷文可能會有點矯情,不過觀看瓊瑤作品的歷程還是可以回憶一下。昨天聽聞消息,震驚之餘卻也覺得:啊,居然連告別人世都這麼「瓊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經營自媒體有兩年多時間,越重視貼文或短影片價值內容,大家滑脆會發現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複製相同文字,然後再發一篇脆文,絕大多數為了吸引流量,讓大家可以短時間內追蹤自己,但對於此行為沒很認同,本篇就來分享2個長期經營自媒體好方法 !
Thumbnail
經營自媒體有兩年多時間,越重視貼文或短影片價值內容,大家滑脆會發現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複製相同文字,然後再發一篇脆文,絕大多數為了吸引流量,讓大家可以短時間內追蹤自己,但對於此行為沒很認同,本篇就來分享2個長期經營自媒體好方法 !
Thumbnail
在瀏覽 vocus 上的內容時,你是不是也曾經有過「哇,這段話也寫得太棒了吧!」的想法,因此想要馬上轉發喜愛的內容到社群,或與朋友們分享呢? 「段落分享功能」推出啦!第一屆方格金句大賞/廢文王同步開跑!
Thumbnail
在瀏覽 vocus 上的內容時,你是不是也曾經有過「哇,這段話也寫得太棒了吧!」的想法,因此想要馬上轉發喜愛的內容到社群,或與朋友們分享呢? 「段落分享功能」推出啦!第一屆方格金句大賞/廢文王同步開跑!
Thumbnail
本人的作品如下: 《靈魂絮語》(廢文+短篇小說專欄):https://www.penana.com/story/85242 《食人族互助會》(黑色幽默諷刺小說): https://www.penana.com/story/92160 《Outbreak戰翼敘事曲》(R-18黑暗奇幻小說,這是
Thumbnail
本人的作品如下: 《靈魂絮語》(廢文+短篇小說專欄):https://www.penana.com/story/85242 《食人族互助會》(黑色幽默諷刺小說): https://www.penana.com/story/92160 《Outbreak戰翼敘事曲》(R-18黑暗奇幻小說,這是
Thumbnail
在網路世界初出茅廬時,不管你的文章內容多有價值,大多數時你只會遇到一片寂靜。這篇文章將分享如何利用 AI 指令並借用名人故事和框架,快速吸引你的觀眾,讓你的內容更具影響力。
Thumbnail
在網路世界初出茅廬時,不管你的文章內容多有價值,大多數時你只會遇到一片寂靜。這篇文章將分享如何利用 AI 指令並借用名人故事和框架,快速吸引你的觀眾,讓你的內容更具影響力。
Thumbnail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Thumbnail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Thumbnail
以下轉貼自我臉書 3/30 晚上貼文,剛好有些也發生在方格子
Thumbnail
以下轉貼自我臉書 3/30 晚上貼文,剛好有些也發生在方格子
Thumbnail
微讀高效閱讀寫作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weread2023 (新創的粉專,如果對微讀的書評與相關閱讀貼文感興趣,麻煩幫我點讚關注喔!) 微讀高效閱讀寫作IG:https://www.instagram.com/wedo0501/
Thumbnail
微讀高效閱讀寫作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weread2023 (新創的粉專,如果對微讀的書評與相關閱讀貼文感興趣,麻煩幫我點讚關注喔!) 微讀高效閱讀寫作IG:https://www.instagram.com/wedo0501/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