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1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在希臘神話中,女巫瑟西掌握變形術,能將闖入者變成豬。但她同時是智慧的給予者、藥草的專家、預言的持有者。當奧德修斯遇見她時,她既是危險又是救贖,既是障礙又是助力。)

raw-image


一、混血的


檳城的老街巷裡,有一間沒有招牌的裁縫店。


店主是娘惹阿燕。娘惹,指的是十五世紀以來定居南洋的華人後代,尤其是那些與馬來人通婚的華人女性。她們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混合文化——既不完全是華人的,也不完全是馬來的,而是兩者交融後的全新存在。


阿燕五十多歲,說話總是半馬來語半福建話,夾雜著一些荷蘭文和英文詞彙。這不是因為她語言混亂,而是因為她的世界本身就是多語言的。就像娘惹文化一樣,她拒絕被單一的語言、身份或傳統定義。


她做的衣服很奇怪——既有中式盤扣,又有馬來的蠟染圖案,還可能出現維多利亞時代的蕾絲。從來不完全按照客人的要求,總是多加一些「她認為你需要的東西」。


人們說她有點神經質。也有人說她是巫女轉世。但更準確地說,她是娘惹文化的活體現——永遠在邊界上,永遠在混合,永遠無法被簡單歸類。


所有穿過她衣服的女人,都會發生一些微妙的改變。


二、身份的


那天,年輕的莉莉來到店裡,想做一條簡單的黑色長裙。


莉莉是第三代華僑,會說標準的華文和英文,但已經不會福建話了。她在跨國公司工作,穿著國際品牌,努力讓自己看起來「現代」和「專業」。黑色,在她的世界裡,意味著安全、得體、不會出錯。


「黑色?」阿燕上下打量她,突然笑了,「你以為自己是黑色的人?」

「什麼意思?」


阿燕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開始講述:「我的阿嫲是福建人,嫁給了馬來商人。她必須學習馬來語、穿馬來服裝、信仰伊斯蘭教。但在家裡,她還是會燒香拜佛,包餃子給孩子吃。她既不是純粹的華人,也不是純粹的馬來人。那個時代的人說她是『不倫不類』。」


阿燕轉身翻找著什麼,半晌,她拿出一匹薄紗——在光線下會變色的那種,有時是翠綠,有時是深藍,有時又像夕陽的橙紅。


「但她活得比誰都精彩。因為她學會了一件事:不要讓別人決定你是什麼顏色。」


「我要黑色的。」莉莉堅持。


「我知道你『想要』黑色。」阿燕的手指撫摸著變色薄紗,「在你的辦公室裡,黑色讓你隱形。但你的血液裡流淌著很多種顏色——你阿嫲的福建藍、南洋的翠綠、殖民時代的茶褐色、現代都市的銀灰色。為什麼要把自己關在一種顏色裡?」


三、變形的


三週後,裙子做好了。


這是一條奇怪的裙子——基調是莉莉要求的黑色,但在布料的紋理中,隱藏著細微的其他色彩。在不同的光線下,會透出不同的色澤。有時像夜晚的海水,有時像黎明的天空。


莉莉穿上它的那一刻,感覺到某種微妙的變化。不只是外觀,而是內在的某種鬆動——彷彿那些被她壓抑的、被她認為「不專業」的部分,正在重新浮現。


在辦公室裡,同事說她「看起來不一樣了」。有人問她是不是換了髮型,有人說她的笑容變了。


在家裡,母親驚訝地發現她開始對家族歷史感興趣,問起曾祖母在南洋的生活。

在街上,一個馬來老太太用馬來語跟她打招呼,她居然能聽懂幾個詞。


「這條裙子有什麼魔法嗎?」莉莉回到店裡問阿燕。


四、娘惹


「你知道娘惹料理嗎?」阿燕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繼續縫製手中的衣服,「椰漿咖喱,用的是馬來的椰漿、印度的香料、中國的醬油。每一樣單獨嘗都不對,混在一起卻變成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所以?」

「所以沒有所以。」阿燕抬起頭,「你問我裙子有沒有魔法,就像問椰漿咖喱是中國菜還是馬來菜一樣。問錯了問題,就永遠得不到答案。」


莉莉愣住了。

「你來找我做衣服,不是因為想要答案。」阿燕繼續說道,「你是因為你的血液裡有太多種聲音,但你只敢聽其中一種。你以為隱藏其他的聲音會讓你更安全,但其實是讓你更孤獨。」


「那些聲音...」


「是你的祖先,是你的土地,是你的可能性。娘惹女人從來不只是一種身份,我們是很多種身份的交匯點。這不是混亂,這是豐富。」


五、裁縫店


後來莉莉才明白,阿燕的店不只是裁縫店,更像是一個文化的中轉站。

那些來這裡的女人,很多都像莉莉一樣——在現代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的複雜性,忘記了自己其實是很多個歷史的交匯點。阿燕不是在做衣服,而是在幫她們找回那些被遺忘的部分。


「我的客人都是娘惹。」阿燕說,「不是血緣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我們都是邊界人,都活在多重身份的交匯處。世界告訴我們要選邊站,但我們拒絕。」


「那會不會很累?」


「會。」阿燕誠實地說,「但也會很自由。當你不屬於任何一個單一的類別時,你就屬於所有的可能性。」


六、力量


莉莉終於明白了阿燕的力量所在。


她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既是商人又是藝術家,既是在地的又是國際的。沒有人能完全定義她,但每個遇見她的人都會被她影響。她的模糊就是策略——她用這種模糊性創造了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其他的「邊界人」可以在這裡探索自己的複雜性。


娘惹文化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混合。在一個越來越多元化的世界裡,那些能夠在不同文化之間自如穿梭的人,往往擁有最大的適應力和創造力。


權威說,答案必須清晰,身份必須固定,真相必須唯一。但人,力量來自於流動、變化、多重可能性。


就像瑟西的島嶼,像阿燕的裁縫店——它們都是那些「不存在於地圖上,但確實存在」的地方。


成為一個美麗的問題。


(阿燕的故事,靈感來自於我親身採訪過的娘惹在台移民,它觸及了現代人普遍的身份焦慮:在全球化的東亞島鏈裡,我們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娘惹」——每天困惑或執著於:傳統,現代;東方,西方;個人,體制;保持根源,擁抱變化;尊重先賢,新的可能性。

瑟西保持多重身份的模糊性,讓他人無法簡單歸類,從而產生持續的注意力和思考。瑟西不被完全信任,但也無法被忽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看作品
5會員
77內容數
你是觀眾,你可以是任何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七層紗之舞 (Dance of Seven Veils) 是王爾德劇本中,莎樂美跳給繼父希律王看的脫衣舞。對,你沒看錯,就是脫衣舞。🫦
Thumbnail
七層紗之舞 (Dance of Seven Veils) 是王爾德劇本中,莎樂美跳給繼父希律王看的脫衣舞。對,你沒看錯,就是脫衣舞。🫦
Thumbnail
瑩潤水霧滲得黃土可親,鬆軟。綠波隨浮動的流雲間隙灑染金色碎光,起伏,搖曳。微風送出草香,抹上一張張歡快的臉龐。 春分的盛大祭典即將展開,貞女宮趕製出一件件綴紅色流蘇的藍白雙色長方亞科利亞斗篷,和王族及膝溫庫長衫;而數十條絢麗織品及一幅巨型紅色滾淺水紋、繡有白色蛛身的壁毯則是獻予埃神的祭禮。
Thumbnail
瑩潤水霧滲得黃土可親,鬆軟。綠波隨浮動的流雲間隙灑染金色碎光,起伏,搖曳。微風送出草香,抹上一張張歡快的臉龐。 春分的盛大祭典即將展開,貞女宮趕製出一件件綴紅色流蘇的藍白雙色長方亞科利亞斗篷,和王族及膝溫庫長衫;而數十條絢麗織品及一幅巨型紅色滾淺水紋、繡有白色蛛身的壁毯則是獻予埃神的祭禮。
Thumbnail
——「妾身是獻予神器的祭物,是壓制災厄的最後一道鎖,是『天』欲除之又無可奈何的一根刺。​​​​​​​」       曾經在千年前盛名一時的巫女姬究竟是因為什麼而同時被皇室及咒術界通緝?   而那雙薄煙色的眼瞳又注視著什麼?   還有在他人眼中看來彷彿神蹟一般的術式,
Thumbnail
——「妾身是獻予神器的祭物,是壓制災厄的最後一道鎖,是『天』欲除之又無可奈何的一根刺。​​​​​​​」       曾經在千年前盛名一時的巫女姬究竟是因為什麼而同時被皇室及咒術界通緝?   而那雙薄煙色的眼瞳又注視著什麼?   還有在他人眼中看來彷彿神蹟一般的術式,
Thumbnail
講述了非遺民俗學博主花泥(張楚寒 飾)打開一個古董魔術箱,穿越千年來到了一個神秘的時空成了祭祀的神女孔雀,又誤打誤撞陷入了神秘的追殺風波,偶遇少年宰相李牧陽(周峻緯 飾)。一場祭祀大典後,花霓被少宰大人投入大牢,為了脫身,她不得不和少宰李牧陽鬥智鬥勇。
Thumbnail
講述了非遺民俗學博主花泥(張楚寒 飾)打開一個古董魔術箱,穿越千年來到了一個神秘的時空成了祭祀的神女孔雀,又誤打誤撞陷入了神秘的追殺風波,偶遇少年宰相李牧陽(周峻緯 飾)。一場祭祀大典後,花霓被少宰大人投入大牢,為了脫身,她不得不和少宰李牧陽鬥智鬥勇。
Thumbnail
「她是祭品。  她是言家因為一己私慾而被鎮靈於異鄉的孤魂。」
Thumbnail
「她是祭品。  她是言家因為一己私慾而被鎮靈於異鄉的孤魂。」
Thumbnail
劇名:蒼蘭訣/Love between fairy and devil 集數:36+2 發文日:2023年6月(舊文重發) 劇情介紹: 根據九鷺非香小說《魔尊》改編的中國大陸古裝玄幻愛情劇。 仙資平平、天界低階仙女小蘭花(真實身份是息山神女),無意間復活了困於昊天塔的三界第一強者,曠世月
Thumbnail
劇名:蒼蘭訣/Love between fairy and devil 集數:36+2 發文日:2023年6月(舊文重發) 劇情介紹: 根據九鷺非香小說《魔尊》改編的中國大陸古裝玄幻愛情劇。 仙資平平、天界低階仙女小蘭花(真實身份是息山神女),無意間復活了困於昊天塔的三界第一強者,曠世月
Thumbnail
鎖濣城主小女兒璽萬‧波迪里奧原本只想要快快樂樂窩在家人身邊,任性吵嚷著要美麗的衣裳穿。但冬末的寒流帶走母親,長她十歲的哥哥姊姊也被徵召加入軍隊裡,她又成為家裡唯一的孩子了。
Thumbnail
鎖濣城主小女兒璽萬‧波迪里奧原本只想要快快樂樂窩在家人身邊,任性吵嚷著要美麗的衣裳穿。但冬末的寒流帶走母親,長她十歲的哥哥姊姊也被徵召加入軍隊裡,她又成為家裡唯一的孩子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