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閱讀《好音樂的科學》,作者約翰‧包威爾(John Powell)同時擁有物理博士與音樂作曲碩士學位。這樣的跨領域背景,使他能以物理知識輕鬆解析音樂、音符與樂理背後的原理。書中所談的「聲音的科學」與「音樂的科學」,並非僅為理工人設計的艱澀樂理,而是以科普的方式,將物理原理融入樂理,讓讀者輕鬆理解背後的科學邏輯。雖然內容涉及音樂的技術與原理,但作者以幽默風趣的筆調,並結合日常生活例子,使得即便是樂理零基礎的新手,也能讀得津津有味。當然,不看這本書也能跟著音樂老師學習樂器,但若在學習一段時間後再回頭細讀,往往會有「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對樂理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傳統音樂聽起來都像五聲音階,如東亞區域(中國、日本等)和其他區域(越南、爪哇、安第斯山脈、不丹)的音樂聽起來就像五聲音階。中國音樂的五聲音階在京劇中出現。在巴里島和烏干達,五聲音階平均分布一個八度。
《好音樂的科學》書中對於「五聲音階」這樣寫道
然全世界多數的音樂系統都是一次使用七個音,幾乎是人類使用的所有音階系統中最多的一種,但仍有許多日本、中國和凱特蘭族的音樂,仍舊使用這個五聲音階系統。採用五聲音階系統譜曲的經典範例就是這首〈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和〈友誼萬歲〉*。若你像大多數人一樣,需要提示一下〈驪歌〉的歌詞,大概是這樣:「驪歌初動……離情難捨,驪情昭光勉促……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老師再見、同學再見……」。在誘惑合唱團(The Temptations)於一九六○年代的那首暢銷歌曲〈My Girl〉的吉他聲中,也能清楚地聽到一段簡單的五聲音階。它們不但能以連續的方式演奏一段旋律,且在五聲音階中的音跟音之間,有著非常單純的數學關係,使得這些音有如一個自給自足的優秀團隊,也能以不同組合形成和聲。
所以,「五聲音階」到底是什麼,最簡單的解釋,就是以音階裡面的Do、Re、Mi、Sol、La來寫曲子,拿一個大調音階來說,去掉它的第四和第七音就是了,以C大調舉例來說最簡單,C開頭的C大調音階排列C、D、E、F、G、A、B,去掉F和B,也就是剩下C、D、E、G、A這五個音,簡譜記譜就是只剩下了1、2、3、5、6,出現半音的音階通通都拿掉就是「五聲音階」了。

中國古代的五聲音階,或稱為五聲調式,是中國音樂中常用的音階系統,古代中國將這5個音依次定名為宮、商、角、徵、羽,就是音階裡面的Do、Re、Mi、Sol、La。

日本很多演歌都是按此規則作曲、編曲,早期台灣歌謠也是以此作曲,簡單拿兩首歌曲來說明大家就能看得很清楚。


以上圖《流水年華》和《望春風》為中日著名流行歌曲(以當年代來說)來舉例,各位看倌可以很容易看出,簡譜記譜包含前奏、主旋律、插音都是以1、2、3、5、6來作曲、編曲,沒有用到4和7,既方便作曲,讀譜、記譜也容易,旋律也優美,更令人驚奇的是,世界各大小民族均普遍使用五聲音階音樂,各自發展出具自我民族代表性的音樂風格與文化,當然,萬變不離其宗,原理是一樣的,「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開枝散葉了。
延伸閱讀
好和弦:什麼是「五聲音階」?(Pentatonic Scale)文字說明版
好和弦:如何寫「中國風」的音樂?文字說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