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孩爬山,有時候會遇到小孩不甩團隊,自己狀況好就一路往前衝。如果有小孩走太快,大人應該追上去把他們攔住,不讓隊伍失散。
D4下山回程,孩子G大約在拳頭母山頂過後,獨自走在最前頭,是幾乎看不到車尾燈的那種。
幾次在遠方轉彎處,我看到他坐在路旁休息,等到我們快要接近時,他又站起來往前走,拉開跟團隊的距離。我揮揮手,讓他知道我有看到他,他也向我揮了手。這樣維持了一陣子,差不多了,我要想辦法讓他跟團隊縮短距離。
下山的路,差不多是一個人寬,沒有這麼容易超車。我先快走到他後面,然後在下一次休息結束,要出發的時候,我卡住出發的路。接著他幾次想嘗試超車,卻都因為我卡位而無法超車。終於,我可以調配他的行進速度,拉近與隊伍的距離。在那一段路,我們兩個邊走邊聊天。他放慢腳步,我們一起做生態觀察,看到有趣的生物就通知後面的夥伴。
「如果今天你有能力一個人在山上行走,我就不一定會攔住你。」
「像是什麼能力?」
「你可以回答我:我們離登山口還有多遠?我們還需要走多久才會到嗎?」
「嗯……」 (他說出一個時間。)
時間到了,我問他:「我們還沒走到耶!你這樣預測不太準,要再修正一下嗎?」

在象徵物教案時,G得到一支猛禽的羽毛。我想起《孤鷹行》書中的一句話:「孤獨的鷹,才飛得高!」我有感而發地對他說:「我推薦你去看《孤鷹行》這本書。有一天,你會有能力去更高更遠的山。在那之前,讓我們陪你一起走吧!」
…………………………………………
野地96小時~給弱勢少年的創新探險教育
2025亞成鳥計畫,#嘖嘖募資啟動中
邀請你捐款支持 。(募資連結)募資期間 2025/07/28 17:00 – 2025/08/29 23:59
……………………………………………
我喜歡交換的概念。2024年亞成鳥募資的時候,我捐一筆錢,換回一件登山學校募資回饋的排汗T-shirt。我賦予這件T-shirt一個象徵的意義,因為我穿著它,來到2025亞成鳥志工計畫,進行連續96小時的野地陪伴工作。
重點不是回饋品的價值,而是我們自己給它的意義。邀請您一起支持亞成鳥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