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玻璃棉後,房間聲學條件改變,需要重新擺位。我沒有前輩十八招的功力,但要求每一步都能被量測驗證。以下分享我的科學化流程。
流程步驟
1. 確認房間尺寸與結構。包含突起、不對稱牆面。大致計算出開始位置。
2.分聲道量測。單聲道輸出,分別量測左右喇叭(REW)。

3.建立基本幾何。等邊三角形擺位,Toe-in 初期即對準耳朵。
4.初步擺位(低頻優先)。變因控制法:一次只改變一個參數(如距側牆或距前牆)。觀察 80–300 Hz FR 平順度,找出駐波與 SBIR 最小化的走廊位置。記錄每組 FR 數據。
5.中高頻與成像調整。微調 Toe-in 角度,平衡 1–4 kHz 左右差與聲像凝聚度。驗證左右 FR 趨勢一致(允許 ±2 dB 差異)。
6.EQ 微修(僅削峰不填谷)。使用 Roon MUSE PEQ,只針對明顯峰值(如 50–60 Hz 駐波)削減。EQ 後重新測 FR,確認曲線無副作用。
7.多點驗證。皇帝位周圍多點量測,避免單點過擬合。
8.音樂驗證。重聽多種熟悉錄音,確認低頻量感、中頻密度、高頻延伸自然無突兀。
9.紀錄保存。保留擺位座標與 EQ 設定,確保可重現。
成果: 蠻不錯的!

低頻:駐波峰谷被壓低,80–300 Hz 平順度提升。
中高頻:左右趨勢一致,音像凝聚且穩定。
可重現性:完整數據與座標記錄,可複製。
綠線:左聲道。
黃線:右聲道。
藍線: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