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筆者曾經盤點過市面上3大類抗老提拉療程其中就有提到埋線微創手術,近年來醫美圈又將此療程舊瓶裝新酒以「無痕筋膜提拉」之名重新包裝為宣傳賣點 (無痕筋膜提拉亦可指音波、埋線、拉皮手術,基本上只要有動到筋膜層的療程都算,但台灣大多數是講埋線),本篇就來深度解析埋線提拉和膠原蛋白增生的原理
在談埋線之前首先要討論線材,目前政府核准的線材其實原為外科手術中各種可吸收/不可吸收的縫線,後續廠商因應醫美需求改變線材形狀結構以作為提拉用途,我們可以從結構觀點將線材分為平滑線、倒勾線2種,其中:
倒勾線:線體上有各種形狀的倒勾、尖刺,靠埋入皮下組織產生張力硬拉住下垂的組織(想像市場肉攤吊豬肉的原理),但因為線材本身凹凸不平容易穿出,因此常用於皮下中、深層埋線,故又名無痕筋膜提拉
平滑線:可想像為像釣魚線那樣的無倒勾線材,靠埋入皮下的大量線材編織成網狀結構以產生填充、支撐的作用,平滑線屬於細線,本身張力相對倒勾線較為不足但也不太容易凹凸不平,因此常用於皮下淺層提拉
自從審美風氣開始注重膠原蛋白在抗老的效用之後,現在醫美圈在宣傳埋線療程時也喜歡特別強調「埋線刺激膠原蛋白增生」一事,現今合法線材的材料大多為可吸收的PDO、PLLA、PDS、PPDO、PLGA等材料,其中PLLA、PLGA和市面上膠原蛋白增生劑的材料雷同,本身就有刺激膠原蛋白增生的功能
此外,不管哪種線材在植入皮下後免疫系統都會視其為外來物,進而產生異物反應刺激皮下組織發炎以讓膠原母細胞產生膠原蛋白,而倒勾線植入後因為皮下組織被尖刺拉扯產生細小損傷,膠原母細胞在修復傷口的過程中也會刺激膠原蛋白增生
但要注意的是線材所刺激增生的膠原蛋白畢竟是靠破壞、發炎反應產生的,這些可能排列不整齊的膠原蛋白即為一般俗稱的疤痕組織、組織纖維化,由於疤痕組織的張力也比一般正常排列的膠原蛋白大,自然也能造成組織收縮產生些微提拉的效果,因此我們必須明白:埋線的立即提拉效果是倒勾物理張力和破壞後增生的疤痕組織收縮導致
另外,時常有消費者抱怨埋線的提拉時效遠比廠商宣稱的短暫很多,原因在於埋線的顯著效果主要還是來自倒勾吊豬肉的張力,但這些細小的倒勾往往比線材本體代謝更快,當倒勾被吸收光後在只剩線材本體的狀況下, 單靠疤痕組織收縮的張力自然遠比倒勾的物理張力小很多
另一個造成埋線時效性遠低於廠商宣稱的效期的原因,在於走在皮下中、深層的線材會穿過肌肉組織 在部分肌肉頻繁活動、張力較大的部位,線材如果沒勾好就容易隨著肌肉拉伸位移,缺乏正確固定的鬆脫線材自然失去吊豬肉的提拉效果,甚至可能會隨著位移穿出皮下組織發炎感染
此外要注意的是有些線材只有倒勾部分是可吸收材料,但線材本體卻是採用具生物相容但不可吸收的PP材料,雖然在醫療縫合手術中選用PP線材就是看中他永久縫合且不需取出的特性,但PP作為埋線用途即代表他埋入組織後永遠無法代謝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埋線作為微創手術的風險和後遺症,由於線材本體代謝速度遠低於倒勾吸收速度且部分線材為不可吸收材料,加上埋線的部位容易產生纖維化、沾黏、疤痕組織,長期埋線自然會造成該療程的技術門檻逐漸提高
但消費者僅會注意到外觀上療程失效而誤以為線材已徹底吸收,故又在相同點位不停重複埋線卻忽略皮下可能早已亂七八糟的疤痕組織和線體殘留,若醫生未考量重複埋線部位與原生結構的皮下組織差異,自然更容易產生失手穿出、刺破血管的風險,甚至影響後續微整注射、顏面外科手術的困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