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加薩烽火兩周年/從圍城到困獸 加薩戰爭能否成就內唐亞胡續命?

劉燕婷-avatar-img
發佈於劉燕婷的中東評論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2023年10月「阿克薩洪水行動」爆發至今,加薩戰爭反覆延燒,也幾乎把中東推到大戰邊緣。

回顧情勢升級,2023年11月第一次停火破裂堪稱起點。以色列先是重啟加薩地面攻勢,2024年4月又轟炸伊朗駐敘利亞大馬士革領事館,引來德黑蘭報復。當時外界憂心兩國進入前所未有的升級對抗,但從後續發展來看,這不過是更大衝突的序曲,因為以色列又在7月擊殺哈瑪斯時任領導人哈尼雅,接著是9月暗殺黎巴嫩真主黨領袖納斯拉勒,期間爆發與伊朗的第二輪飛彈互射,但又隨即在12月入侵變天的敘利亞。

進入2025年,衝突已經撕扯到前所未有的慘烈境地。加薩在1月迎來第二次停火,但以色列隨即在3月恢復攻勢,並對加薩祭出高強度封鎖,饑荒因此遍地蔓延,全球譴責也隨之炸裂。即便以色列外交官四下出擊,卻也難阻「種族滅絕」抨擊的如影隨形。

形象受損 以色列戰略冒險挑動區域

即便如此,以色列還是沒有卻步。到了6月,以軍無預警攻擊伊朗,以伊「十二日戰爭」就此爆發,雖說衝突在川普宣稱打擊伊朗、摧毀核設施後倉皇落幕,但時至9月以色列再度冒險,破天荒打擊長期庇護哈瑪斯高層、且自開戰後持續斡旋衝突的卡達。可想而知,這次越界引發海灣國家強烈不滿,9月17日的沙烏地與巴基斯坦簽署共同防禦條約,就被普遍解讀是應對以色列威脅的新戰略部署。

顯然,以色列的大開殺戒已經嚴重透支國家形象,屢跨紅線的戰略冒險更是震盪區域秩序,同時挫傷自己與阿拉伯國家的和解進程。這就引發一個大哉問:以色列究竟要什麼?為何已經渾身浴血、聲名狼藉,卻還沉浸戰爭不可自拔?

極右綁架 戰爭淪為政治籌碼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聚焦內唐亞胡本人的政治困境。眾所周知,這位政壇「九命怪貓」掌權多年,幾次面臨滅頂危機、甚至失去政權,卻終究靠著利庫德集團的民意基礎、各種政壇合縱連橫,多次反敗為勝,成為以色列建國至今任期最長的總理。

但這種掌權模式走到今日,已是危機四伏、敗絮其中。在以色列經濟成長停滯、民眾厭倦內唐亞胡的背景下,利庫德集團的支持度不如以往,這就導致內唐亞胡在2022年組成新內閣時,必須聯合各種極右小黨結盟,並也為此任命國家安全部長班吉維爾、財政部長史莫特里奇等極右官員。

而這種「史上最右」的內閣傾向,明顯影響了加薩戰爭走向。當戰事膠著,這些嗜血極右小黨持續叫囂、推進擴大E1等屯墾區的爭議議程,同時促使政府掃蕩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統轄的西岸,要徹底掏空「兩國方案」前景;當停火協議生效,諸如史莫特里奇等極右官員又威脅要退出內閣、瓦解內唐亞胡政府。

其中,最具爆炸性的就是E1區屯墾區計畫。這片區域被視為以巴衝突的「紅線」,因為一旦動工,不僅會徹底改變西岸地緣結構,更將切斷南北連貫,實質埋葬巴勒斯坦建國的可能性。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明確表態,絕不容忍以色列併吞約旦河西岸,被視為向以色列極右翼內閣成員的強力警告。

貪腐纏身 內唐亞胡倚戰火自保

當然,內唐亞胡本人並非反戰人士,但極右小黨確實憑藉自己的「關鍵少數」優勢,在戰爭中獲取遠超聲量的政治能量,甚至進一步推動過去無法宣之於口的極右議程:清空加薩,在當地建立新屯墾區。這也顯然獲得美國總統川普的口頭支持,無形中又壯大了這股喧囂。

但除了極右小黨,內唐亞胡還有其他盤算。例如2024年9月拍板入侵黎巴嫩,就明顯帶有削弱時任防長加蘭特聲勢的考量,畢竟這位政壇明星已多次要求內唐亞胡停火談判;2025年3月以色列重啟加薩空襲當天,內唐亞胡原本要為他自己的貪汙案出庭,最後法院只能以「安全事態」為由取消庭審。

顯然,內唐亞胡一來不敢完全得罪極右小黨、二來面臨內部政敵的「下克上」挑戰、三來貪腐官司纏身,所以完全有理由依靠戰火續命政權。

國際變數 川普方案成關鍵壓力

近期川普拋出「20點和平方案」,已成停火與否的關鍵變數。在卡達、埃及與土耳其勸說下,哈瑪斯已對方案給出正式回覆,表示願意在停火框架內討論細節,同意釋放所有人質,也願意讓出加薩統治權,但未正面回應解除武裝問題。方案要求哈瑪斯交還人質、逐步繳械,換取赦免與安全離境,實際上意味著被迫撤出加薩,未來可能轉移至海外重建架構,引發外界對其重演巴勒斯坦解放組織1980年代撤出黎巴嫩後再度回歸的歷史疑慮。

川普方案對哈瑪斯而言是進退兩難的陷阱,拒絕正中以色列下懷,成為徹底清算的藉口;接受則形同自廢武功,主權與軍力大幅受損。至於方案中提及的巴勒斯坦建國可能性,更多是川普爭取歐洲與阿拉伯國家支持的外交詞藻。以色列政府依舊不承認兩國方案,戰略核心仍是全面掌控加薩。

戰果遲遲未現 以色列深陷雙重泥淖

開戰至今,以色列既未完整救回人質,也未能迫使哈瑪斯解除武裝,更無法敲定加薩政治安排。

同時,以色列與伊朗「抵抗軸心」的漫長衝突進入白熱化階段,卻仍看不到盡頭。黎巴嫩真主黨與加薩哈瑪斯同受重創,卻都沒有放下武器;葉門叛軍青年運動雖被多次空襲,卻沒有停止反擊;到頭來,只有敘利亞意外變天是以色列最大收穫。整體來說,「抵抗軸心」雖受重傷,卻未徹底崩毀。

這種雙重泥淖讓內唐亞胡和極右翼更焦慮,於是尋求釜底抽薪,以「十二日戰爭」試圖把美國拖下水,甚至藉轟炸卡達迫使哈瑪斯高層在停火協議讓步。

圍繞以色列的戰爭偏執,整場衝突的極限拉扯一覽無遺。以色列無法殲滅哈瑪斯也打不贏伊朗,於是反覆升高危機;美國既不願重返中東戰場,也難以真正管束以色列;伊朗不敢決戰美國,卻又不甘自棄「抵抗軸心」;阿拉伯與西方各國雖有動作,更多是政治正確過場與軍事自保。

擺盪在悶燒與升溫間,即便戰爭已經進入第3年,和平卻還相當遙遠。


(作者為香港01國際評論主筆)

原文發表網址:

2025.10.6(聯合報A8A9全球瞭望)

加薩烽火兩周年/從圍城到困獸 加薩戰爭能否成就內唐亞胡續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81會員
440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2
經歷9月9日的以色列襲擊,卡塔爾在15日召開「阿拉伯-伊斯蘭特別峰會」(Arab–Islamic extraordinary summit),後續發展則相當耐人尋味:既有各方共演的行禮如儀,也有暗渡陳倉的出其不意。
Thumbnail
2025/09/22
經歷9月9日的以色列襲擊,卡塔爾在15日召開「阿拉伯-伊斯蘭特別峰會」(Arab–Islamic extraordinary summit),後續發展則相當耐人尋味:既有各方共演的行禮如儀,也有暗渡陳倉的出其不意。
Thumbnail
2025/09/12
今年6月,以色列與伊朗的「12日戰爭」震驚世界:這是1980年代兩伊戰爭後,伊朗國土受到的最大規模打擊,德黑蘭的反應也不再受限「虛晃一招」。所幸衝突最後沒有引爆中東大戰,而是在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匆忙控場」中戛然落幕。
Thumbnail
2025/09/12
今年6月,以色列與伊朗的「12日戰爭」震驚世界:這是1980年代兩伊戰爭後,伊朗國土受到的最大規模打擊,德黑蘭的反應也不再受限「虛晃一招」。所幸衝突最後沒有引爆中東大戰,而是在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匆忙控場」中戛然落幕。
Thumbnail
2025/09/01
經歷8月15日的美俄峰會、18日的美烏歐峰會,俄烏停火的前景還是一片模糊。
Thumbnail
2025/09/01
經歷8月15日的美俄峰會、18日的美烏歐峰會,俄烏停火的前景還是一片模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敗莠今除明萌露 山崩林毀世紀復 道德喪萬劫輪迴 小室哲齋心適如
Thumbnail
敗莠今除明萌露 山崩林毀世紀復 道德喪萬劫輪迴 小室哲齋心適如
Thumbnail
一次簡介南北朝到隋,中南半島的記錄。
Thumbnail
一次簡介南北朝到隋,中南半島的記錄。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w-SrWwZyEo 「厓山之後,無中華」─談「近代中國的蠻族化」 2024.05.17~鰲峰筆 前言: 「現在的台灣好似南宋末年。"台灣一定會投降""台灣人已經充滿恐懼,很多人已經準備投降""只要解放軍越強悍,台灣就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w-SrWwZyEo 「厓山之後,無中華」─談「近代中國的蠻族化」 2024.05.17~鰲峰筆 前言: 「現在的台灣好似南宋末年。"台灣一定會投降""台灣人已經充滿恐懼,很多人已經準備投降""只要解放軍越強悍,台灣就
Thumbnail
駐守太原的尉遲恭,收到突厥將要入侵的消息。同時,也查知城裡來了個面生、操江淮口音的大漢,正在挑撥百姓。 先安內,再攘外。尉遲恭帶兵抓拿奸細,卻不料對方竟是勇猛無雙之輩。 既如此,手底下見真章!
Thumbnail
駐守太原的尉遲恭,收到突厥將要入侵的消息。同時,也查知城裡來了個面生、操江淮口音的大漢,正在挑撥百姓。 先安內,再攘外。尉遲恭帶兵抓拿奸細,卻不料對方竟是勇猛無雙之輩。 既如此,手底下見真章!
Thumbnail
繼73年早春,竇固拿下哈密盆地,班超開始南巡各國後,漢匈相安無事一年多。 因為匈奴人並沒有被割離西域,北道仍在手中,雙方也沒到圖窮匕見的時候。 74冬十一月,東漢開啟了第二波封鎖西域的行動。 明帝派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都出敦煌昆倉塞,共一萬四千人進軍攻打匈奴進入西域的關鍵樞紐
Thumbnail
繼73年早春,竇固拿下哈密盆地,班超開始南巡各國後,漢匈相安無事一年多。 因為匈奴人並沒有被割離西域,北道仍在手中,雙方也沒到圖窮匕見的時候。 74冬十一月,東漢開啟了第二波封鎖西域的行動。 明帝派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都出敦煌昆倉塞,共一萬四千人進軍攻打匈奴進入西域的關鍵樞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