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週聊過👉《明明有分批買,為什麼還是虧?》,今天我們把問題往前推進一步,來聊聊:到底該「分批」還是「一次買足」?
🎯 先限定範圍:
我們先聚焦在短中期的價差操作,因為長期投資要談的變數太多,今天先不展開。
💡 假設你想買一檔股票共10張:
「分批買進」:拆成試單、加碼、買足三階段。
「單筆投入」:看準一個買點,10張一次買足。
🧩 分批買進的優點:
✅ 平滑進場成本,不怕剛好買在高點。
✅ 若試單階段發現異常,停損壓力小、執行容易。
✅ 適合市場不穩或不確定的情況。
⚠️ 缺點:
❌ 成本通常落在中間價,不一定買到最低。
❌ 若股票急漲,後面加碼會墊高成本。
🚀 單筆投入的優點:
✅ 若判斷正確,有機會買在起漲區。
✅ 不用多次思考、操作簡單。
⚠️ 缺點:
❌ 若判斷錯誤,承受的風險集中且難以調整。
❌ 一次買滿後,短期波動的心理壓力極大。
🧘♂️ 怎麼選?這沒有絕對的對錯,重點在於 👉「你的風險承受力」與「對走勢的把握度」。我自己的習慣是:偏好分批買進。因為市場永遠有不確定性,能留一點餘裕,心也會比較安定。
📊 下一篇預告:「分批買進10張」到底怎麼分?(4-3-3)、(5-3-2)、(1-5-4)、(5-5)...不同策略的優缺點和應用情境,我會用實戰案例來拆題給你看。👀 敬請期待!你的按讚和分享,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