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我是 Mech Muse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一家來自杭州的新創——DEEP Robotics 雲深處。
你可能對 Tesla Optimus、Figure 03 這些名字比較熟,但雲深處其實在「真實場景」的人形與四足機器人應用上,默默走出一條很不一樣的路。他們從「四足機器狗」起家,做到電力巡檢、工地救災,接著再把經驗搬到「雙足人形 DR01/DR02」,直接挑戰崎嶇地形、極端天氣,讓機器人真的能「下現場」幹活 💪。
換句話說,這家公司不是只會在展場秀舞蹈,而是要把機器人做成工業界的「勞動力補充包」。這篇文章,我會帶大家看懂它的故事、產品、資金動態,最後聊聊它未來有沒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標竿。公司的故事與發展歷程🤖
雲深處成立於 2017 年,由浙江大學背景的團隊創辦。核心人物 朱秋國 原本是浙大控制學院的學者,專攻運動控制和感知融合。受到波士頓動力的啟發,他決定把學術研究拉進產業。

朱秋國
幾個關鍵時間點:
- 2017:第一代四足「絕影」誕生。
- 2019–2021:推出 X10 / X20 工業巡檢版,進軍電力、救災場景。
- 2023:Lite3(教研版)、X30(耐極端環境)問世,海外落地新加坡隧道巡檢。

- 2024: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首度亮相人形 DR01。

短短幾年,它們就從實驗室走到國際工業現場。更酷的是,雲深處還成為杭州「六小龍」創新代表,並跟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寶鋼、中國移動等大客戶合作。🌏
這些里程碑說明一件事:雲深處的 DNA 就是「先解決現場問題,再講夢想」。
核心產品/技術與市場定位🤖
雲深處的產品線很有特色,我幫大家拆成三塊來看:
1)人形 DR01 / DR02
DR01 主打「感控一體」,能在 18 公分階梯、25° 斜坡、隨機地形下保持平穩,速度可達 1.6 m/s。自研的 J60、J100 關節,兼顧輕量與爆發力。
2025 年推出的 DR02 更硬派,IP66 防塵防水,能在 -20~55°C 的戶外工作。這不是展場機器人,而是「全地形工兵」。

2)四足與混合型 LYNX M20
除了絕影系列,雲深處還有「輪+腿」混合的 LYNX M20。遇到平地就用輪子快速滑行,碰到崎嶇地形再切換成腿式越障。這種設計就是要應付工地、隧道、泥濘等惡劣環境 🚧。

3)市場定位
雲深處的主戰場是 電力巡檢、工廠與建築工地、救災應急,同時兼顧教育研究市場。跟其他專注「展示效果」的人形公司相比,雲深處更像是要做出能幹活、耐操的機器人。
資金、合作與產業影響力📊
資金面上,雲深處在 2024 年完成 B+ 輪,2025 年再拿到 5 億人民幣(約 6,970 萬美元) 融資,主要用來強化四足優勢並推進人形研發。📈
外界估值約落在 3–5 億美元,投資人看重它的兩大優勢:
- 自研核心零件(像關節馬達)不用完全依賴外部供應。
- 真實場景落地經驗,特別是在電力與工業巡檢。
它的定位很清楚:不是只做一台「會走路的人形」,而是要建立「可靠、能幹活」的品牌印象。這也讓它在中國這個競爭超激烈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差異化。
結語:未來展望與啟發
總結來看,雲深處走的路線就是三個字:耐操型。從四足到雙足,再到輪足混合,他們一路在挑戰「真實世界的複雜度」。
未來值得觀察的三件事:
- DR02 的戶外應用能不能快速規模化。
- 自研關節的成本效益能否維持。
- 四足累積的資料能不能有效遷移到人形。
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 Tesla 式的標竿?我覺得它未必要「像誰」,只要走出一條「能幹活的機器人」之路,就已經夠具代表性了。💡
如果你也想繼續追蹤這類機器人進展,記得追蹤Mech Muse,我會持續幫大家整理最新的產業動態!🤝
延伸閱讀:
【Mech系列】 美國人型機器人公司總覽|開場篇:含各公司詳細介紹🤖
【Mech系列】美國小型核能新勢力大揭密:8 大公司完整解析
【Mech 系列】全球機器人補助與政策總覽|各國政策解析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