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宗教標誌到生活風格:素食包裝的設計(上)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一場從信仰、健康到永續的設計語言演化

設計冷知識 | 生活裡你沒注意過的美感玄機| 你不知道也不會死,但知道後可以很驕傲 😉

本圖片為 AI 生成,僅作為視覺延伸使用,不代表真實品牌或產品。 內容著重於文化觀察與設計現象探討。

本圖片為 AI 生成,僅作為視覺延伸使用,不代表真實品牌或產品。 內容著重於文化觀察與設計現象探討。


素食設計從來不只是「吃與不吃」的選擇,而是一種文化、信仰與價值觀的翻譯。當「Vegan」「Plant-based」「全素」「齋」這些詞出現在包裝上時,它們背後代表的不僅是飲食限制,更是一種生活哲學的符號化。

本企劃以「設計觀察 × 文化語言」為主軸,從泰國齋食標誌出發,延伸至全球素食市場與包裝演化,探討設計如何轉譯人類對「潔淨」「生命」「地球」的不同理解。

🪷 緣起篇:一包泰國零食的啟發

那天,泰國朋友帶來家鄉零食。他指著包裝上那個紅底黃字、像數字「17」的符號說:「這是齋食標誌,有這個就代表吃素的人可以吃。」我才知道,泰國素食不是用「V」或葉子圖案,而是一個源於佛教齋戒的符號。他又補充:「在泰國,男性多半會短期出家,吃齋修行是成年禮,也是一種報恩。」那一刻,我意識到:素食包裝設計,其實藏著文化。它不只是產品分類,而是宗教的痕跡、文化的翻譯、與社會心理的映射。


🌍 觀察篇:全球素食文化與市場概況

根據 World Population Review(2024) 與 Ipsos Global Advisor(2022) 的綜合估算,全球約有 8–10% 的人口實踐素食或植物性飲食,其中以 印度 比例最高,約達三分之一。台灣 約有一成以上人口經常性吃素,位居亞洲前段。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國家對「素食」的定義差異極大,有的包含奶蛋素,有的強調純素或宗教齋戒。因此,這組數據更具「文化參考價值」,而非絕對統計。

📊 全球素食人口概覽(文化參考值)

  • 印度:約 30–40%,信仰主導。
  • 台灣:約 13%,宗教與健康並重。
  • 德國:約 10%,以環保與永續為動機。
  • 美國:約 5%,潮流與健康導向。
  • 墨西哥:約 10–20% (不同研究差異大),介於健康取向與社會潮流之間。

※ 各國對「素食」定義不盡相同,部分資料含奶蛋素或半素族群。

💡 吃素的主要動機

吃素的理由,從來不只一種。在印度,信仰是最深的根,吃齋代表對生命的尊重,也是一種精神修行。在台灣,宗教與健康並行,人們相信「少一份油膩,就多一份清淨」。德國的素食者則多出於環保意識,將「飲食」視為對地球最日常的責任。而在美國,素食更像一種生活態度:追求身體輕盈、心境平衡,也是一種潮流與自我風格的表達。每個國家的素食文化,都映照出人們如何回應時代的壓力與價值選擇,有人為信仰吃素,有人為健康吃素,也有人為了讓世界更好一點而吃素。

🇹🇭 泰國:節慶齋食的文化設計現象

泰國沒有固定的素食人口比例,但每年「九皇齋節(Tesagan Gin Jay)」期間,全國街頭會瞬間變成一座「齋食城市」。在泰國,每逢齋戒節慶(如九皇齋節)期間,餐飲店普遍懸掛或使用紅底黃色「เจ」字樣標識,以示該處提供齋食/素食友善餐點。

raw-image

雖無統一國家法律強制規定,但它已成為在地文化中「這裡可吃素」的視覺語彙。黃色旗幟、紅色「เจ」字隨處可見餐廳、便利商店、甚至大型連鎖品牌都會推出期間限定的「Jay Menu」。這是一種集體的宗教實踐,也是一場視覺盛典:紅與黃成為「齋」的信號色,字體像是祝福與警示的交織。對泰國人來說,吃齋不僅是淨化身心,也是一種回報父母恩德、積德行善的方式。泰國的齋食文化是一個獨特的例外,素食的可見性(visual visibility)遠高於素食人口比例。這也說明了:設計有時不只反映市場,更反映信仰


🎨 設計篇:素食包裝的語言演化

素食包裝的語言,其實是一場關於「信念」的設計演化史。它從宗教開始,走過自然主義的溫柔年代,進入永續設計的理性時期,最後成為一種生活風格的象徵。

在早期的亞洲社會,素食與「修行」密不可分。泰國齋食的紅與黃象徵著「警醒」與「敬畏」,設計語言帶著儀式感,顏色鮮明、對比強烈,彷彿在提醒人們:這不只是食物,而是一種戒律。

在台灣,素食文化同樣與宗教信仰息息相關。雖然缺少系統化的設計符號,但市面上的素食包裝多以文字標示為主,例如「純素(全素)」、「五辛素」、「蛋奶素」、「蛋素」、「奶素」等分類,

讓信徒在日常生活中能快速辨識、避免誤食。這些標示延續了民間信仰中「功德」與「清淨」的概念,也讓素食在設計語言上,兼具了實用性與信仰的溫度。

到了 1970、80 年代,西方興起自然主義風潮。反工業、反化學的思潮讓「有機(Organic)」成為時代新詞。包裝設計開始柔軟起來,筆觸變得手繪、顏色變得清淡,綠葉、麥穗、太陽這些自然元素出現在食品袋與玻璃罐上。

素食在這個階段,不再只是宗教行為,而是一種回歸自然的生活想像。雖然「有機」與「素食」並不完全重疊,前者強調生產方式的自然與無添加,後者著重於飲食內容的倫理與非動物性,但在設計語言上,兩者開始交融。「自然」成為共同的美學核心:簡約的構圖、柔和的色調、以及帶有呼吸感的留白,都成為那個年代包裝設計中「純淨」與「良心」的象徵。

進入 2000 年後,環保與永續成為新的設計主題。包裝語言開始「去裝飾化」,從印滿圖案的紙袋變成留白的再生紙、可分解包材。那是一種更克制的美學,也是一種設計良知,讓「減法」成為對地球的尊重。綠色不再只是象徵植物,而是一種「理性與責任」的色彩。

而到了 2020 年代,素食包裝又變了。它從「信仰」與「責任」的語彙,轉向「身份」與「風格」的語言。Oatly、Beyond Meat、Plantopia 這些品牌不再強調「不含肉」,而是以時尚的排版、幽默的語氣、黑白高對比的字體,告訴你:這是選擇的風格,不是犧牲的生活。素食設計走到今天,已經不只是辨識一種飲食,而是在表達一種價值:我吃的,不只是食物,而是我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無論是宗教信仰、健康意識還是環保行動,當這些信念被轉譯進包裝設計,它們就不只是生活選擇,而是被設計過的文化符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莉感觀經濟
8會員
13內容數
「我是艾莉,一位感官設計評論家,專注於感觀經濟,帶你深入理解設計的價值與商業思維。」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吃素多年。 素食店比葷食店少,每新開一家素食店,我都會特別注意。   有次,在大雅路、健行路口,看到一家素食店“芳珍蔬食“。 女兒說:”這是八方雲集的新品牌,賣素食鍋貼之類。”   上網查了一下。 在東山路也有一家“芳珍蔬食”,離家比較近。
Thumbnail
我吃素多年。 素食店比葷食店少,每新開一家素食店,我都會特別注意。   有次,在大雅路、健行路口,看到一家素食店“芳珍蔬食“。 女兒說:”這是八方雲集的新品牌,賣素食鍋貼之類。”   上網查了一下。 在東山路也有一家“芳珍蔬食”,離家比較近。
Thumbnail
吃素早已是飲食文化的趨勢,台北甚至曾經被CNN評選為「素食友善城市」之一👍🏻 而影響人們選擇吃素的原因也很多,例如:宗教、環保、健康,如果要深入研究,每個原因都有說不完的好處。
Thumbnail
吃素早已是飲食文化的趨勢,台北甚至曾經被CNN評選為「素食友善城市」之一👍🏻 而影響人們選擇吃素的原因也很多,例如:宗教、環保、健康,如果要深入研究,每個原因都有說不完的好處。
Thumbnail
吃素是吃素,愛吃菜是愛吃菜 這是兩件事,不能混為一談
Thumbnail
吃素是吃素,愛吃菜是愛吃菜 這是兩件事,不能混為一談
Thumbnail
如果有在糾結吃不吃素,或許可以進來鑑賞我的觀點。
Thumbnail
如果有在糾結吃不吃素,或許可以進來鑑賞我的觀點。
Thumbnail
素食年菜宅配在過年成為近年來受歡迎的選擇,隨著大家對養生健康的重視度變高,素食年菜不僅保持了傳統的年味,同時也為非素食者帶來全新的口味,健康又好吃!2025素食年菜外帶Ptt.Dcard推薦宅配辦桌素食年菜食譜素食年菜推薦,2025素食年菜宅配,素食年菜ptt,素食年菜dcard,自取,素食年菜預訂
Thumbnail
素食年菜宅配在過年成為近年來受歡迎的選擇,隨著大家對養生健康的重視度變高,素食年菜不僅保持了傳統的年味,同時也為非素食者帶來全新的口味,健康又好吃!2025素食年菜外帶Ptt.Dcard推薦宅配辦桌素食年菜食譜素食年菜推薦,2025素食年菜宅配,素食年菜ptt,素食年菜dcard,自取,素食年菜預訂
Thumbnail
2025素食年菜宅配推薦6道精緻又健康的素食年菜外帶組你還在煩惱過年年菜要吃什麼嗎?素食年菜素食年菜外帶2025,素食年菜宅配,2025素食年菜,素食年菜宅配推薦,2025素食年菜宅配,素食年菜台中,台北素食年菜外帶,素食辦桌食譜,素食年菜ptt,素食年菜dcard,素食年菜高雄
Thumbnail
2025素食年菜宅配推薦6道精緻又健康的素食年菜外帶組你還在煩惱過年年菜要吃什麼嗎?素食年菜素食年菜外帶2025,素食年菜宅配,2025素食年菜,素食年菜宅配推薦,2025素食年菜宅配,素食年菜台中,台北素食年菜外帶,素食辦桌食譜,素食年菜ptt,素食年菜dcard,素食年菜高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