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EMI MARCUS-BELLO | 爲什麽他是奈及利亞之光?

Yen_甄健恆-avatar-img
發佈於眼睛想逛展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尼菲米·馬庫斯-貝洛本尊。Ph: Erik Benjamins

尼菲米·馬庫斯-貝洛本尊。Ph: Erik Benjamins


說尼菲米·馬庫斯-貝洛是「海歸派」絕對不爲過。他的成名過程,已受 Design Miami、Loewe Craft Prize 還有 MoMA 等的洗禮,如今策劃的個展《Material Affirmations – Acts I–III》,不僅首次將旗下的「奧里基」(ORÍKÌ)系列作品首次做出了完整的呈現,也因爲回到了故鄉——奈及利亞首都拉各斯——而有了一種「從搖籃到搖籃」的歸屬感。



展覽之源



Material Affirmations - ORÍKÌ Acts I-III. Ph: Erik Benjamins

Material Affirmations - ORÍKÌ Acts I-III. Ph: Erik Benjamins


入駐到蒂瓦尼(Tiwani )當代藝術中心, 《Material Affirmations – Acts I–III》(材料頌揚——第一至第三章)最顯然的主題,就是設計師對非洲大陸材料的應用與致敬——「奧里基」亦即為約魯巴語(西非主要民族之一),意為讚美詩或口頭頌揚,用來表達對個人、家庭或血統的敬意——在此,它像徵著透過合作設計來彰顯出材料、工藝和文化記憶。設計師表示:「在拉各斯同時展出《奧里基》系列的三部作品意義非凡,(因爲)每種材料都講述著一個故事——從貝南(Bénin,非洲西部國家,東鄰奈及利亞)的神聖青銅器,到維繫城市日常生活的鋁,再到銅的開採和提煉揭示了全球貿易的隱密脈絡。」



展出的九件作品,涵蓋雕塑、家具和燈具,在滿足了功能性上的需求之際,也有效為大衆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去探索他是如何跨越歷史、地理和文化,對材料進行深入的探究。「這些作品共同展現的,不僅反映了材料的演變,也體現了塑造它們的匠人、歷史和社群。這長期以來一直是我的設計靈感來源,如今能夠將它帶回源頭,並首次以單一的姿態與啟發我的人們和這片土地分享,意義非凡。 」




什麽好看



該系列作品分為三個「章節」,分別以三種不同的金屬材質創作,每種材質都有不同的工藝、意義和歷史:


第一章 - 青銅:來自貝南的青銅,在當地的鑄造工匠手中,轉化成雕塑感的長凳。而重點是:採用了傳統的失蠟法鑄造而成。作品表面留有馬庫斯-貝洛及其工匠的印記,強調了每件作品背後所蘊含的勞動、工藝和人文關懷。這些作品既是對神聖材料的致敬,也是對工藝傳承的頌揚,彰顯了其在當今時代的意義。



第二章-鋁:哪來的鋁?這一系列的座椅、桌子和家飾品,不僅取材於奈及利亞的二手汽車產業,而且還讓拉各斯的汽車零件鑄造商以砂型鑄造完工,凸顯了支撐城市日常生活的隱密工藝網絡。作品探討了再利用、生產鍊和材料價值,展現了尼日利亞工藝社群的獨創性和適應性。透過與這被忽視的本土產業互動,設計師追溯了從材料提取到功能設計的直接路徑,將本土實踐與全球化和資源循環等更廣泛的問題聯繫起來。



第三章-銅:最後一章節聚焦於銅,這些銅是透過拉各斯的當地網路採購的,靈感來自設計師在尚比亞——一個原材料開採中心——的成長經歷。這些作品將座椅、桌子和燈具融合為兼具功能性和形而上學意義的物件,並藉鑒了索托族和紹納族等非洲歷史建築的頭枕和凳子等類型。透過對稀缺性、資源開採和提煉的探索,這些作品揭示了工藝、材料價值和全球市場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它們體現了藝術家對物品生命週期的深刻思考,突顯了本地供應與全球需求之間的張力。



延伸閲讀



《Oríkì: Material Affirmations in Three Acts》

《Oríkì: Material Affirmations in Three Acts》

《Oríkì: Material Affirmations in Three Acts》一書也與展覽同期發行,收錄了艾琳·孫沃(Irene Sunwoo)、格倫·亞當森(Glenn Adamson)和麗塔·韋德拉奧戈(Rita Ouédraogo)的文章以及卡米爾·奧基奧(Camille Okhio)的獨家專訪。本書將尼菲米·馬庫斯-貝洛的實踐置於關於材料性、工藝和認同的全球對話之中。書中的全彩圖片、創作過程照片以及個人檔案照片,也將能揭示其作品背後的靈感和私密故事。



展覽:Material Affirmations - ORÍKÌ Acts I-III

展期:即日起至2026年1月10日

地點:13 Elsie Femi Pearse Street, Victoria Island, Lagos

更多訊息:Tiwani Contemporar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賞物誌》的編輯主義
12會員
110內容數
我們正處在一個「後設計」時代裡:我們懂得體驗,卻只在乎打卡自拍;我們懂得設計,卻説不出美的用意;我們懂得生活,卻以逃離辦公至上——編輯一本設計雜誌的日常,即從「開箱」展覽、「開箱」創意展開。
2025/11/07
關於丹麥有個鮮爲人知的事實:該國乃世界上耕作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然而,這些國土的總面積中,僅剩下 0.7% 的荒野!——這是透過丹麥建築中心(Danish Architecture Center)新一檔展覽《Age of Nature》(自然時代)所意識到的新知。
Thumbnail
2025/11/07
關於丹麥有個鮮爲人知的事實:該國乃世界上耕作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然而,這些國土的總面積中,僅剩下 0.7% 的荒野!——這是透過丹麥建築中心(Danish Architecture Center)新一檔展覽《Age of Nature》(自然時代)所意識到的新知。
Thumbnail
2025/10/31
1925 年10月25日,巴黎:一場名爲「國際現代裝飾與工業藝術博覽會」的閉幕,開啓了法國設計業在「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上的創始地位。而百年後的今日,相仿這博覽會的「新室内設計師展」,又是否能再創新高?
Thumbnail
2025/10/31
1925 年10月25日,巴黎:一場名爲「國際現代裝飾與工業藝術博覽會」的閉幕,開啓了法國設計業在「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上的創始地位。而百年後的今日,相仿這博覽會的「新室内設計師展」,又是否能再創新高?
Thumbnail
2025/10/24
僅僅呈現四件概念性設計,爲何瓦隆-布魯塞爾建築文化學院(ICA)的第十一個「烏托邦」計畫會入駐到比利時 Grand-Hornu 創新與設計中心,供廣大市民探討?
Thumbnail
2025/10/24
僅僅呈現四件概念性設計,爲何瓦隆-布魯塞爾建築文化學院(ICA)的第十一個「烏托邦」計畫會入駐到比利時 Grand-Hornu 創新與設計中心,供廣大市民探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Meditation・橋本奈央子個展】 日本藝術家橋本奈央子(Hashimoto Naoko)的個展,展覽主題為meditation (冥想)。 除了插畫作品、最新的壓克力畫作之外,也有首度於台灣公開的陶板繪畫作品和陶作器物。
Thumbnail
【Meditation・橋本奈央子個展】 日本藝術家橋本奈央子(Hashimoto Naoko)的個展,展覽主題為meditation (冥想)。 除了插畫作品、最新的壓克力畫作之外,也有首度於台灣公開的陶板繪畫作品和陶作器物。
Thumbnail
看了兩個小型展覽,一個真誠,另一個包裝。所謂包裝,就是揀選對自己有利的事件,將所有時下流行的博物館展示方式都用上,然後把尚有討論空間的政策,詮釋為一件單向的「事實」。因此,展示中所有的物件,都成了工具。當我發現這展覽背後可能的居心,自然而然產生了閱讀障礙。
Thumbnail
看了兩個小型展覽,一個真誠,另一個包裝。所謂包裝,就是揀選對自己有利的事件,將所有時下流行的博物館展示方式都用上,然後把尚有討論空間的政策,詮釋為一件單向的「事實」。因此,展示中所有的物件,都成了工具。當我發現這展覽背後可能的居心,自然而然產生了閱讀障礙。
Thumbnail
那些藏在詞曲裡的心動心碎心情,變成一首首所謂的情歌,是不是因為在這樣的循環裡,用經驗成全每一次的愛與不愛,才會知道人生來,就都是寂寞的。
Thumbnail
那些藏在詞曲裡的心動心碎心情,變成一首首所謂的情歌,是不是因為在這樣的循環裡,用經驗成全每一次的愛與不愛,才會知道人生來,就都是寂寞的。
Thumbnail
為了給孩子好用的姓名貼,我花了不少時間做功課,上網瘋狂爬文比較, 眼尖的我發現一家姓名貼品牌「作伴」,第一眼看到可愛圖案就非常吸引我💖 而另我吃驚的是,訂購發現品質真的超好,完全中了我要的點😍
Thumbnail
為了給孩子好用的姓名貼,我花了不少時間做功課,上網瘋狂爬文比較, 眼尖的我發現一家姓名貼品牌「作伴」,第一眼看到可愛圖案就非常吸引我💖 而另我吃驚的是,訂購發現品質真的超好,完全中了我要的點😍
Thumbnail
2019台北國際書展帶著女兒參與信誼主題館「圖畫書動起來」親子體驗展,活動內容是動畫欣賞、偶台說故事活動(故事是「有一個老太太她吞了隻蒼蠅」There Was an Old Lady Who Swallowed a Fly中文版)及動手體驗動畫盒、費納奇鏡、走馬畫筒等,還有於立體塗鴉...
Thumbnail
2019台北國際書展帶著女兒參與信誼主題館「圖畫書動起來」親子體驗展,活動內容是動畫欣賞、偶台說故事活動(故事是「有一個老太太她吞了隻蒼蠅」There Was an Old Lady Who Swallowed a Fly中文版)及動手體驗動畫盒、費納奇鏡、走馬畫筒等,還有於立體塗鴉...
Thumbnail
展覽一進去可以看到「幾米創作大事記」,用時間軸方式,簡述幾米學經歷,作品在各國出版時間、改編音樂劇、獲得獎項等資訊。旁邊有一扇一扇的幾米大書,有《森林裡的秘密》、《同一個月亮》、《星空》、《月亮忘記了》等作品,可以推開。幾米大書推開可以走進去看二十週年精挑的原畫作品。
Thumbnail
展覽一進去可以看到「幾米創作大事記」,用時間軸方式,簡述幾米學經歷,作品在各國出版時間、改編音樂劇、獲得獎項等資訊。旁邊有一扇一扇的幾米大書,有《森林裡的秘密》、《同一個月亮》、《星空》、《月亮忘記了》等作品,可以推開。幾米大書推開可以走進去看二十週年精挑的原畫作品。
Thumbnail
展區內容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早期的知識性繪本,從六零年代的「中華兒童叢書」,七八零年代成套百科代表「漢聲小百科」,九零年代單本台灣自然科學家繪本,如邱承宗的「蝴蝶」等。第二部分是邁向未來的知識性繪本,說明現代知識性繪本以圖像為主角,文字為輔,打破文字的疆界,讓人能夠靠著圖像理解內容。
Thumbnail
展區內容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早期的知識性繪本,從六零年代的「中華兒童叢書」,七八零年代成套百科代表「漢聲小百科」,九零年代單本台灣自然科學家繪本,如邱承宗的「蝴蝶」等。第二部分是邁向未來的知識性繪本,說明現代知識性繪本以圖像為主角,文字為輔,打破文字的疆界,讓人能夠靠著圖像理解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