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吃麥當勞最有感受的就是:「大麥克已經不叫大麥克了,變小麥克了,而且牛肉還乾乾的」
而如果你看了 2014~2024 的速食價格漲幅圖表,就會知道答案了
直接清楚看到 2014~2019年通膨其實都只是溫和,每年價格頂多就是2~4%的成長,前五年幾乎所有速食品牌的漲幅只有 10~20%,像 Subway、星巴克、Wendy's、Taco Bell、麥當勞也都還算正常漲幅。
就跟我們台灣物價一樣,2010~2019其實都是感受正常慢慢上漲,不會像現在的奇怪感受,過去2~3年漲價一次的水煎包、牛肉麵、雞排等等長吃到的美食,現在都是每年都要調漲,甚至有的不到1年就已經開始上漲。
看美國這些速食餐廳從2020年後的上漲速度
- 麥當勞:20% → 100%
- Popeyes:20% → 86%
- Taco Bell:不到 20% → 81%
- Chipotle:10% → 75%
- 跨品牌平均:全面站上 50~80%
而2020~2024年美國官方通膨只有 31%,我們台灣官方通膨數據是15%
也就是美國速食價格上漲,是通膨本體的「兩倍~三倍」。
2020年無限QE印鈔後的副作用將持續延伸
麥當勞也成為這波價格大幅上漲的龍頭指標
自2014年以來,麥當勞的價格已經翻了一倍,平均漲幅高達100%。
沒有感受漲價的就是"份量變少"
從完整數據來看,Popeyes、Taco Bell 和 Chipotle 的平均價格漲幅分別位居第二、第三和第四。這三家在過去十年中都至少提價了 75%。相比之下,Subway 和 Starbucks 的價格則最為穩定。

而我們台灣主計總處預測2025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將降至1.88%,創5年新低。
再來看外食費指數,直接也可以找到答案了
近三年的指數維持連續成長,每年都一直上揚,這代表不管你是想內用還是外帶,物價都是漲了又漲,而且幅度都非常大。

所以未來也許全世界很多餐廳就會開始用電影裡「食神」的台詞梗來經營
「椅子要多窄有多窄、吸管要多粗有多粗、冰塊要多大有多大、薯條要炸多老有多老、等小鬼們吃完之後要多渴有多渴,還需要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