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台灣能源轉型的困境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5年不是末日預言,是台灣能源轉型的轉捩點。
其實,台灣能源轉型之路異常崎嶇。
首先,人民在能源問題上是完全分裂的。很大的一群人從日本311海嘯後引發的對核能的恐懼,考量到重大異變的潛在風險,選擇反核;
另一方面,近年全世界開始意識到空氣污染、霧霾是塵不是霧,PM2.5困擾著人民的日常生活,考量到的是環境品質,還有健康。然後對所有人來說,漲電價就如同掐住脖子般,在薪水凍漲或漲幅有限下,抱持著“能源轉型可以,但不可以漲價”的態度。
更致命的,政府的能源政策搖擺不定。
轉型是必然是路線的選擇,有捨才有得,但現今我們看到的卻是:
能源政策的目標多元到幾近模糊,既要堅持「2025非核家園」,又要面對產業缺電問題、不能漲電價問題、增碳與空汙問題,還要調整能源結構的再生能源占比問題,尤其是大選逼近,執政黨最重視的選票流失問題。
行政院長賴清德拋出震撼彈,親自宣布「停止興建深澳電廠」,也宣告台灣能源轉型已經步入深水區。我認為台灣能源轉型最大的困境在於:
人民看自己想看的、聽自己想聽的,卻對於真正在發生的能源轉型與世界趨勢所知有限。政府在多重目標中失去重心,無法引導民間力量,然後看到種種轉型困境逐一顯現。
以下本文將談到台灣的三種電力改革措施及連帶的困境為何,以及人民真正需要看到的。

第一支箭:台電轉型、分拆

行政院於106年11月行政院正式宣佈,台灣能源轉型將在「非核家園、穩定供電、空污改善」的三大政策主軸上進行。
根據電業法第6條第5項,台灣電力公司未來將轉型,不再是龐大的單一國營事業體,而是分拆,以母公司為控股型公司,職司穩定供電的任務,其餘發電、輸配、售電等既有事業體則獨立成為子公司。如下圖:


作者自製圖表
此架構與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之轉型模式類似--以控股母公司的方式貫徹國家電力政策,並以子公司獨立會計、自負盈虧方式,引入電力市場自由化,不過東京電力公司當初轉型的核心原因是政府欲改善過高的電價及官僚的公司體系,與台灣電力自由化的背景不同。
  • 困境:台電控股母公司破產?
台電公司的財務目前現況是總資產約2兆元;負債約1兆7元,未來的難題是:停建核四的重大損失要落在何人身上?如何認列?2018年核四封存期滿,若由母公司一次認列2838億元核四虧損,恐直接面臨聲請重整或破產危機。台電公司若能夠成功轉型並渡過危機,這第一支箭將可以連結到第二、三支,政策效果加成,因此台電的轉型至關重要。

第二支箭:電力市場的設計

此規劃是「綠電先行、電力自由化後續來」,在發電市場的部分,第一階段(三年內完成)先開放再生能源發電業,業者可以多元方式(代輸、直供及躉售)賣電。二階段,才開放傳統發電業者加入。
售電市場部分,以用戶自由選擇買電對象為目標。第一階段,只開放再生能源也者,傳統發電業只能賣電給公用售電業。第二階段才正式導入發電市場競爭,開放設立一般售電業者。


2016年全國發電設備裝置容量及發電量占比圖,可預期未來民營電廠佔比將提升
對消費者來說,短期內可以自由選擇向公用售電業、再生能源發電業或再生能源售電業購電,不再像過去一樣只能跟台電買電。但好處是什麼?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自由化的電力市場,電價的漲跌是未知數,比如前陣子美國因天然氣供給過量,電價大幅下跌,使得紐約、伊利諾甚至須補貼核電廠以讓它們繼續運轉。若未來台灣的電價訂定程序、價格平穩配套機制失靈,電力自由化反而使得民生用電大幅上漲,對窮人來說,能源轉型反而導致「能源貧窮」(energy poverty)現象,是另一種轉型不正義。
  • 困境:專業問題能夠專業解決?
一個符合再生能源特性,能即時反應殘載、彈性調度的電力市場,理想上確有助於讓再生能源和虛擬電廠進入正軌。台電分拆目的是讓經營效率化、帶動再生能源發電。但這些問題涉及太多專業,非一般民眾能夠理解,因此更容易是訴諸於情感與情緒,所以才有政治凌駕專業,當民意壓力襲來,政府是否抵擋得住?

第三支箭:多元供給、全力發展再生能源

在我的看法,穩定供電涉及人們的用電權利,日常生活是否不受限電、斷電、停電的風險干擾,沒有電,現代人的生活根本無法展開,停電一天,整個城市等同淪陷一天。因此穩定供電其實是現代的一種新興社會正義,沒有穩定的電,即無正義。
台灣「能源發展綱領」,也將電力市場革新列為類似社會正義概念的「社會公平」:分階段推動電業改革,促進電業公平競爭及合理經營,並推動能源價格合理化,導入綠色稅制等工具,以有效反映內、外部成本。
但同時,就像前文所說的,台灣能源政策的目標非常龐雜,大致可圍繞著「非核家園、穩定供電、空污改善」三個主軸:
  1. 非核家園,法律規定核能發電設備於2025年停止運轉,如期除役。
  2. 穩定供電,2019年起備用容量率維持15%、備轉容量維持10%,欲證明轉型與供電可並行不悖。
  3. 能源轉型過程更須注意區域空氣品質,改善空污。
在這個大背景下,台電公司配合政府政策提出了長期能源開發方案,從台電提出的方案及數據資料中,卻有種種問題:

電廠興建計畫搖擺不定

據台電統計,2017–2028年預計除役的發電容量為1,475.0萬瓩,包括核一、 二、三廠運轉執照屆期的514.4萬瓩、火力發電廠總計為為960.6 萬瓩。


總計核一、 二、三廠除役容量為514.4萬瓩


2017–2028年間預計退休之火力機組,退休的機組以燃油、燃煤超過總額一半以上
那麼這些除役的發電容量,再加上台灣經濟成長伴隨著用電量的成長(暫不論電價因素),怎麼補?
根據台電先前規劃,再生能源只能在三年內新增30萬瓩,火力方面將於3年內新增890萬瓩,五年內則到1010.4萬瓩。但是政府迫於壓力轉向停建深奧電廠,多出了120萬瓩的空缺。
經濟部表示,依照目前的發電選擇,天然氣機組因為需地面積較小、建設期程較快,同時在再生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狀況下,天然氣快速起降載的特性,能提供較大的調度彈性,未來將以天然氣機組為主要考量。未來將就台電、民間業者的機組設置用地,持續盤點規劃確保國內電力穩定供應。
而未來的能源結構也改變了,燃煤發電比重將調降,再生能源比重再度調升。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3419157
根據台電先前2030年的再生能源目標,離岸風力裝置容量目標為 180萬瓩,太陽光電目標為100萬瓩,陸域風力及地熱之目標為70萬瓩,水力發電則為190萬瓩(皆不含購電),新增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不及火力發電的一半,若民間業者的再生能源產業無法適時補上空缺,要如何達到新2025年能源結構的目標?
台灣轉型政策的方向--短期內,是以氣養綠,但空汙、變向以肺養綠的質疑隨之而來。

急需新產業政策回應新局勢

究竟如何養綠?現階段,縱使廢除了燃煤電廠改為燃氣,也只能稍稍緩解人民「以肺養率」的質疑。
如何快速拉短轉型的進程,從數據顯示,台灣能源轉型不可能單靠台灣電力集團或是單一公司能完成,重點是如何讓上述三支箭交互作用,並與民間力量集結,轉型才有希望。那麼下一個問題是,政府如何設定出新的產業政策,讓產業的力量、民間的力量注入。否則,困境將如影隨行,在不同群眾的憤怒中迷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目前的科技產業來說,區塊鏈與人工智慧是兩大顯學,各國各大集團各有不同策略,對於台灣而言,究竟適合的發展道路為何?
    這篇文章我想從一個Youtuber呱吉的一支影片,看出現在自媒體對於社會的影響力已經很大,甚至凌駕於傳統媒體。當傳統媒體背叛了「第四權責任」也拋下了第四權的優勢,無視假新聞的問題而選擇流量。
    這對我來說是新的方式,寫點生活隨筆、觀察,而旅遊能讓我感興趣的,是風土與民情,我把他寫下來,或許也能勾起你的想法。
    內容農場的套路已經出現很久,這種騙點閱衝流量的文章許多人已習於辨認,這種文純靠釣魚標題,沒有內容的文章,被市場唾棄並不意外。不過,現在的網路世代,發展出新的文字套路,與純粹釣魚是標題不同,他的目標是在
    「年輕人」這個符號對我們來說,既是一個「招牌」、也是一個「標籤」──有時它代表你有熱情、有跨領域學習的能力;有時則根本就是在説「你沒有能力」。
    在這個年紀,什麼都還沒證明,能被看見是一種幸運。 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需要被看見,因為看見是連結的開始,千里馬也需要有伯樂,在這個時代裡,我們更需要有千千萬萬個懂你的伯樂。看到這篇人,謝謝你看見我,未來我會繼續胡言亂語,不過是很認真的那種。
    在目前的科技產業來說,區塊鏈與人工智慧是兩大顯學,各國各大集團各有不同策略,對於台灣而言,究竟適合的發展道路為何?
    這篇文章我想從一個Youtuber呱吉的一支影片,看出現在自媒體對於社會的影響力已經很大,甚至凌駕於傳統媒體。當傳統媒體背叛了「第四權責任」也拋下了第四權的優勢,無視假新聞的問題而選擇流量。
    這對我來說是新的方式,寫點生活隨筆、觀察,而旅遊能讓我感興趣的,是風土與民情,我把他寫下來,或許也能勾起你的想法。
    內容農場的套路已經出現很久,這種騙點閱衝流量的文章許多人已習於辨認,這種文純靠釣魚標題,沒有內容的文章,被市場唾棄並不意外。不過,現在的網路世代,發展出新的文字套路,與純粹釣魚是標題不同,他的目標是在
    「年輕人」這個符號對我們來說,既是一個「招牌」、也是一個「標籤」──有時它代表你有熱情、有跨領域學習的能力;有時則根本就是在説「你沒有能力」。
    在這個年紀,什麼都還沒證明,能被看見是一種幸運。 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需要被看見,因為看見是連結的開始,千里馬也需要有伯樂,在這個時代裡,我們更需要有千千萬萬個懂你的伯樂。看到這篇人,謝謝你看見我,未來我會繼續胡言亂語,不過是很認真的那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資本主義下的產物 — 分工填充教育 過去大家對台灣教育的批判不外乎是填鴨式教育限制了孩子在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上的發展。但是限制和約束一定是壞事嗎?「填鴨式教育」的出現,一定解決了當時社會的需要,也一定有他的優點。如果一昧的覺得台灣教育就是要打掉重來,這種全有全無的想法其實非常危險,也是一件非常浪費
    Thumbnail
    4/22世界地球日,經濟部跟環保團體會談之後,提出了「2050淨零碳排」的宣言。不過到底什麼是「淨零碳排」?做綠能就是淨零碳排嗎?又該如何達成?
    Thumbnail
    今天要來介紹台灣水泥  大家既定印象都認為台灣水泥只有水泥事業  但其實不然   台灣水泥不只是台灣水泥,而是從傳產持續轉型  身兼環保、能源、水泥的事業體  朝著打造「零廢棄、零污染、零排放」之循環經濟,創造永續企業的新價值!  
    Thumbnail
    昨天看到這張圖表 醫管是醫療相關產業中最悲劇的 QQ 想起我1999年填上長庚醫管 當時長庚醫管還是所有私立大學系所第一高分 然後從我們那屆開始 錄取分數就持續下跌了(汗) 據說最初長庚醫管前幾屆的學長姊都很猛 很多都是可以填上台大政大的人來念 會吸引到一批不錯的人才 自然也是因為當時長庚醫院的成
    Thumbnail
    美國高達三兆美元的史上最大紓困案半年來的成效如何?紓困之餘又反應了哪些金融科技的新契機?全球數位轉型隨著疫情持續發燒,缺席的台灣,又有哪些金融科技建設是需要急起直追?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資本主義下的產物 — 分工填充教育 過去大家對台灣教育的批判不外乎是填鴨式教育限制了孩子在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上的發展。但是限制和約束一定是壞事嗎?「填鴨式教育」的出現,一定解決了當時社會的需要,也一定有他的優點。如果一昧的覺得台灣教育就是要打掉重來,這種全有全無的想法其實非常危險,也是一件非常浪費
    Thumbnail
    4/22世界地球日,經濟部跟環保團體會談之後,提出了「2050淨零碳排」的宣言。不過到底什麼是「淨零碳排」?做綠能就是淨零碳排嗎?又該如何達成?
    Thumbnail
    今天要來介紹台灣水泥  大家既定印象都認為台灣水泥只有水泥事業  但其實不然   台灣水泥不只是台灣水泥,而是從傳產持續轉型  身兼環保、能源、水泥的事業體  朝著打造「零廢棄、零污染、零排放」之循環經濟,創造永續企業的新價值!  
    Thumbnail
    昨天看到這張圖表 醫管是醫療相關產業中最悲劇的 QQ 想起我1999年填上長庚醫管 當時長庚醫管還是所有私立大學系所第一高分 然後從我們那屆開始 錄取分數就持續下跌了(汗) 據說最初長庚醫管前幾屆的學長姊都很猛 很多都是可以填上台大政大的人來念 會吸引到一批不錯的人才 自然也是因為當時長庚醫院的成
    Thumbnail
    美國高達三兆美元的史上最大紓困案半年來的成效如何?紓困之餘又反應了哪些金融科技的新契機?全球數位轉型隨著疫情持續發燒,缺席的台灣,又有哪些金融科技建設是需要急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