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古著以及重返烏托邦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烏托邦島地圖
近幾年,尤其於台灣的流行文化中吹起了復古的大風;當年的鮮豔色彩以及A go go式的舞蹈在2010年後的時代搖曳擺動。
約莫10年前的潮流光景,年輕世代總是希望一直往前進,追求最新的東西,追溯過去僅在乎前車之鑑;現今復古玩物,古著穿搭,妝容髮型,照片濾鏡帶點過去的時代感才是潮流。是什麼造就了現今世代對老靈魂的幻想?要透過多少過去的照片,我們才能從過去中試圖勾勒生活的美好?
我昨天在書店快速翻了一本書名為「重返烏托邦」;作者齊格蒙包曼 Zygmunt Bauman。或許這可以從深層的意境中去解釋,為什麼現代人總想著如果能夠回到過去。
烏托邦,原文Utopia,源自希臘文,一句資料描述,原文可能極為「完美的地方」之意,由英國古代政治家以及作家托馬斯摩爾Sir Thomas More提出,意指人類夢想中最理想,大家都生活幸福快樂的國度。
多年前,摩爾的「烏托邦」帶給很多上一世代的人夢想;在人類世界逐漸自治化,共產主義漸漸被人類意識興起而剝離的時代;許多國家,包含80年代的台灣,在戒嚴的時候產生許多秘密團體,學生帶起學運的浪潮,嬉皮人士對和平的追隨,這是大家有意識要建構起自己的烏托邦夢。
1960年代嬉皮文化
但是隨著自治的時代持續走到如今可能已經有個幾十個年頭,大家發現所謂自治的政治家並沒有將國家變得比較美好;年輕一代由不關心政治,走向關心政治卻成為憤世忌俗的一條路,彷彿完美的國度是如此變質而非完美,所以有人開始想像,如果我們能回到過去的年代。
嬉皮文化-電影「胡士托風波」劇照
「重返烏托邦」裡的前言也引用了班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的〈歷史哲學論綱〉(The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裡面一段文字敘述:
「歷史天使的臉轉向過去。我們看到的過去是一連串事件,他則看到單一一場大災難,不斷堆積殘骸,拋到他腳前。天使想留下來,喚醒死者,重整破碎山河。但一場風暴從天堂刮來,撐開天使的翅膀,力度之大,使他再也無法收翅。風暴不可抗拒地將天使推向他背對的未來,而他眼前的破瓦殘礫則繼續向上堆疊。這場風暴就是我們所說的進步。」
由於已經對建構未來失去信心,所以轉向寄望于過去那已經死亡的殘骸,重返過去的烏托邦,他們認為回溯即為一種進步。
如果說起最貼切的,現今的台灣;我們為我們的民主感到自豪,但投票的結果仍不進理想,政治人物似乎依舊高高在上,聽進去的民意似乎化為泡泡從他們嘴唇中消散,科技進步,帶來與機器螢幕相望的冷漠,經濟依舊沒有起飛,房價讓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成為海市蜃樓,薪資只能填補小確幸。
所以,這個世代的靈魂,轉而寄望過去,那些他們自過去在建構的烏托邦,少了機器,彷彿多了一點純粹;少一點電子化的閃爍光束,襯托那舊色調的鮮豔暖色系。
這會是一種進步,亦或將來人類只敢淺嚐即止,沒有人可以訴說。前進的路上遇見了一堵時代的心牆,所以轉身回去,從走過的路再找出另一條路繼續走,或許這是最直接的方法。
古著衣物
就像我們穿戴起一切的古著,補上新的金蔥線條,刺上新的花繡,浪潮就這麼繼續往前拍打。
    5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loria Chi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Hip-Hop,嘻哈,所謂的文化起源,放上網路搜尋引擎,差不多類似的原由與故事不脛而走。 都要談了還是稍微帶過; Hip-Hop文化起源1970年代美國名為Bronx的城市。在非裔與拉丁裔美國人的地區產生。因為是來自於奴役而到美國不由自主扎了根;當時年代種族之間種種不平衡,對於後代當地生長的年輕族群
    Hip-Hop,嘻哈,所謂的文化起源,放上網路搜尋引擎,差不多類似的原由與故事不脛而走。 都要談了還是稍微帶過; Hip-Hop文化起源1970年代美國名為Bronx的城市。在非裔與拉丁裔美國人的地區產生。因為是來自於奴役而到美國不由自主扎了根;當時年代種族之間種種不平衡,對於後代當地生長的年輕族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書最初寫於1975-77年間,是對於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及關於起源的時行文學史詮釋提出批判,所撰寫的文學評論,先後發表在日本文藝雜誌《季刊藝術》與《群像》,是當時在美國耶魯大學講授明治文學的想法總結。有意思的是,柄谷的寫作動機是因為「感覺到日本近代文學的終結」......
    Thumbnail
    就如同我在這篇文所提到的,為什麼我常常搞不清楚情況就評論?原因是因為其實有很多社會熱點其實很小很不重要,但是看到別人評論都批評不到點子上,所以我才評論。而有時候我在評論的時候都會突然冒出一些奇怪的字詞導致語句不通順,也是因為我的思覺失調有點在惡化所以我的語句
    Thumbnail
    臺灣本土社會已經虛弱得很夠嗆了。他們實際上已經接受冷戰經濟學所帶來的低生育價值觀。票投民進黨、選舉蔡英文或者搞中美外交什麼的都還是次要問題,你能自己多生幾個孩子嗎?多生幾個孩子是非常具體的問題。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因為中產階級是時間經營者,犧牲時間對他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損失,尤其是對於中產階級女性來說。
    Thumbnail
    完整標題:you 與古漢字文化中的「女」或「汝」、「尒」或「爾」(爾等) 或「你」或「你聯」及現代中文漢字「你」或「你們」、「妳」或「妳們」等之第二人稱代名詞稱呼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日本的民家最早可以推演到十七世紀初期,到二十世紀初,相較於前三者,為庶民住宅,通常為茅葺屋頂、土壁,也會受限於幕府的《禁奢令》。有些研究會特指都市住宅,這些都市住宅前店後寢,類似台灣的街屋,也就是所謂的「町家」。
    Thumbnail
    在一個充斥著影像,人們漸漸喪失閱讀文字的耐心,貪食視覺的時代,想像文學,似乎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更何況是辦一份文學雜誌。如今的人們,為何要閱讀文學?以及,要如何想像一群在將近六十年前創辦《現代文學》的大學生,以及他們所寫下的小說、他們對文學的想像? ⋯⋯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書最初寫於1975-77年間,是對於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及關於起源的時行文學史詮釋提出批判,所撰寫的文學評論,先後發表在日本文藝雜誌《季刊藝術》與《群像》,是當時在美國耶魯大學講授明治文學的想法總結。有意思的是,柄谷的寫作動機是因為「感覺到日本近代文學的終結」......
    Thumbnail
    就如同我在這篇文所提到的,為什麼我常常搞不清楚情況就評論?原因是因為其實有很多社會熱點其實很小很不重要,但是看到別人評論都批評不到點子上,所以我才評論。而有時候我在評論的時候都會突然冒出一些奇怪的字詞導致語句不通順,也是因為我的思覺失調有點在惡化所以我的語句
    Thumbnail
    臺灣本土社會已經虛弱得很夠嗆了。他們實際上已經接受冷戰經濟學所帶來的低生育價值觀。票投民進黨、選舉蔡英文或者搞中美外交什麼的都還是次要問題,你能自己多生幾個孩子嗎?多生幾個孩子是非常具體的問題。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因為中產階級是時間經營者,犧牲時間對他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損失,尤其是對於中產階級女性來說。
    Thumbnail
    完整標題:you 與古漢字文化中的「女」或「汝」、「尒」或「爾」(爾等) 或「你」或「你聯」及現代中文漢字「你」或「你們」、「妳」或「妳們」等之第二人稱代名詞稱呼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日本的民家最早可以推演到十七世紀初期,到二十世紀初,相較於前三者,為庶民住宅,通常為茅葺屋頂、土壁,也會受限於幕府的《禁奢令》。有些研究會特指都市住宅,這些都市住宅前店後寢,類似台灣的街屋,也就是所謂的「町家」。
    Thumbnail
    在一個充斥著影像,人們漸漸喪失閱讀文字的耐心,貪食視覺的時代,想像文學,似乎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更何況是辦一份文學雜誌。如今的人們,為何要閱讀文學?以及,要如何想像一群在將近六十年前創辦《現代文學》的大學生,以及他們所寫下的小說、他們對文學的想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