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近代文學以現在取代過去的顛倒性──讀《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典藏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柄谷行人是日本著名的文學評論者、思想家,除了本書外,前的近在臺灣出版的作品就是《作為隱喻的建築》

本書最初寫於1975-77年間,是對於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及關於起源的時行文學史詮釋提出批判,所撰寫的文學評論,先後發表在日本文藝雜誌《季刊藝術》與《群像》,是當時在美國耶魯大學講授明治文學的想法總結。有意思的是,柄谷的寫作動機是因為「感覺到日本近代文學的終結」,或許會有其他新型態的文學出現,取代近代文學。

柄谷認為近代文學的特徵是「主觀性與自我表現的想法」。人透過發現風景,意識並形塑自己的內在。此處風景一詞具有特殊含義,風景是內在意識的投射,具有象徵性的圖像。而近代文學經由自白這項制度去表達內在。他接著以疾病與兒童在近代被賦予特殊意義舉例,更具體展示風景的出現,以及近代文學以現在取代過去的顛倒性。最後談明治文學關於構成力的論爭與文類,重新統合概念並回扣第一章中所提出的諸多概念。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與「主觀性與自我表現的想法」相對的「嘉年華式的世界感覺」,以及「俳諧性」、「anatomy剖析」、「沒有結構」 這四項概念。因為柄谷所運用的這四項概念,能精準的描述出我所喜歡的作品特質,而他們也是柄谷所談與近代文學制度相悖的作品特質,且與張大春在《小說稗類》中諸多篇章意旨若相符合,不知張大春是受到柄谷行人的影響,還是英雄所見略同?不過先讓我們聚焦在這四個概念上。

前面說過柄谷的寫作動機是因為「感覺到日本近代文學的終結」,認為或許會有其他新型態的文學出現。我不知道1980年代之後的文學作品是否回應了他的期許,但1980年代之後,就我所知,陸、日、台之間確實湧現越來越多與近代文學不同的作品,像是大陸阿越《新宋》、衣冠正倫《漢祚高門》、馬伯庸《長安十二時辰》、日本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森見登美彥《春宵苦短,前進吧少女》、萬城目學《鹿男》、川原礫《刀劍神域》、台灣張大春《大唐李白》、藤原進三《少年凡一》等等作品,與當初夏目漱石的《我是貓》一樣廣受讀者喜愛。它們的共通點是都具有「anatomy剖析」的特徵,作品中有有如百科全書般的知識羅列,或是北宋的典章制度、民情風俗,或是關於京都大學日與明治文學,或是日本神話風俗,或是魏晉六朝至唐代的歷史、文學、道教學術,或是1960、70年代的小說與音樂等等,張大春稱他們為「百科全書式的小說」暨讓讀者彷彿不受限制地窺探一個有別自身日常的另一世界,也讓作家將小說作為思想實驗的場域,突破固有的疆界,得以發現或創造知識的可能性。這種特性由其在《刀劍神域》、《長安十二時辰》、《新宋》這種帶有明確假設的小說中被清楚體現。

夏目漱石在《倫敦日記》中曾抱怨乏西方人從生活到文學都缺「超凡的雅趣」,粘膩而虛偽。夏目漱石所說的「超凡的雅趣」應該就是「俳諧性」,以一種超然物外的角度看待世間萬物,甚至加以諷刺笑謔的豁達態度。這其實是一種深受東方佛道傳統影響的人生觀,宗白華曾精闢的以「超然入世」抓住其本質,蘇東坡大概便是其中典型。而這種帶著「超凡的雅趣」的作品到民國也有梁實秋先生的小品文繼其緒,題名剛好就叫《雅舍小品》。

而1980年代之後,森見登美彥以跟夏目漱石中那隻貓一般極致囉唆的語調示範了「超凡的雅趣」與「嘉年華式的世界感覺」之間是如何連結,好像沒有內在可以受傷的人,在極盡自我諷刺之餘,呈現京大生光怪陸離又異常豐滿的日常世界觀(妄想)。

沒有結構,在小說中意味著缺乏劇情張力,情節偏於鬆散,善於離題書寫,而「anatomy剖析」這種小說文類最常出現這種特徵,張大春在《大唐李白》體現無遺,將他在《小說稗類》〈兩隻小雨蛙,干卿底事〉〈敘述的閒情與野性〉所言閒中著色、離題技法發揮到淋漓盡致,你讀著讀著就會全然忘記李白之前到底幹了什麼。而這類結構鬆散的文學也滲透進現代電視劇劇本創作之中,像是之前廣受歡迎的〈機智的醫生生活〉,呈現醫生的日常瑣事,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但又帶著「俳諧性」,具有讓人欲罷不能的「超凡的雅趣」。

所以,或許在無意之間,探究日本近代文學起源的柄谷,給出了新文學特徵的預示。終結對應出了起源,而舊起源中又蘊含了新時代的脈絡。

附記:因為手上剛好借有麥田版,比較閱讀時發吳佩珍教授的翻譯已經文意傳神,典藏版則在文辭上更為細緻精練,譬如文中夏目漱石《文學論》的翻譯上,採用清末民初文言文風格,更為細緻的貼近漱石原本文風,言詞更為凝鍊。漱石擁有深厚漢學素養,自言在重讀屈原的離騷後,才動筆一氣呵成的寫出小說《草枕》,可見其漢學功底。在柄谷所用英文名詞方面,典藏版譯者則是保留不加註中文翻譯,這是與麥田版另一不同之處。

文:古人(試讀評論讀者)



raw-image

《作為隱喻的建築》 柄谷行人 著

#顛覆文學史常識的快意之作
#考掘文學建立過程如何成為精神史的框架

★代表日本後現代批評的經典,全新譯本★

我在乎的不是近代的批判,也不是近代文學的批判。我想探究的是依附著語言而存在的人類的條件。沒有人能逃出這一點。——柄谷行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166會員
203內容數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上個月的《隋唐佛教史稿》暫時擱置,腦力有限,於是開始久違的看起了小說,從《波間弦話》開始,到《縛乩》、《萬應》,以及一系列的梨木香步(《椿宿之事》、《植物園的巢穴》、《家守綺譚》、《冬蟲夏草》)。
Thumbnail
上個月的《隋唐佛教史稿》暫時擱置,腦力有限,於是開始久違的看起了小說,從《波間弦話》開始,到《縛乩》、《萬應》,以及一系列的梨木香步(《椿宿之事》、《植物園的巢穴》、《家守綺譚》、《冬蟲夏草》)。
Thumbnail
求「真」的自然主義與反自然主義 II:私小說,永井荷風,谷崎潤一郎
Thumbnail
求「真」的自然主義與反自然主義 II:私小說,永井荷風,谷崎潤一郎
Thumbnail
《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所探討的卻也不是追本溯源這麼簡單,而是企圖帶領讀者看見文學作為一種裝置,其中被顛倒的因果及隱蔽的源頭。舉「自白」為例,直覺認為先有「內在自我」才有自白,卻忘了是先有「自白的制度」,必須隱瞞的事物及內面才因此被創造出來,這就是一種顛倒。
Thumbnail
《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所探討的卻也不是追本溯源這麼簡單,而是企圖帶領讀者看見文學作為一種裝置,其中被顛倒的因果及隱蔽的源頭。舉「自白」為例,直覺認為先有「內在自我」才有自白,卻忘了是先有「自白的制度」,必須隱瞞的事物及內面才因此被創造出來,這就是一種顛倒。
Thumbnail
本書最初寫於1975-77年間,是對於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及關於起源的時行文學史詮釋提出批判,所撰寫的文學評論,先後發表在日本文藝雜誌《季刊藝術》與《群像》,是當時在美國耶魯大學講授明治文學的想法總結。有意思的是,柄谷的寫作動機是因為「感覺到日本近代文學的終結」......
Thumbnail
本書最初寫於1975-77年間,是對於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及關於起源的時行文學史詮釋提出批判,所撰寫的文學評論,先後發表在日本文藝雜誌《季刊藝術》與《群像》,是當時在美國耶魯大學講授明治文學的想法總結。有意思的是,柄谷的寫作動機是因為「感覺到日本近代文學的終結」......
Thumbnail
柄谷在《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不只質疑了人們一般對「文學」的想像,也重新刷新對「近代」和「主體」的理解,甚至到最後,也讓人們重新反思「國家」的本質。因為「日本」、「近代文學」、「國民」、「我」的建構,他們的起源都是一種語言、文體的革新,所產生的效果、所產生的「風景」。
Thumbnail
柄谷在《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不只質疑了人們一般對「文學」的想像,也重新刷新對「近代」和「主體」的理解,甚至到最後,也讓人們重新反思「國家」的本質。因為「日本」、「近代文學」、「國民」、「我」的建構,他們的起源都是一種語言、文體的革新,所產生的效果、所產生的「風景」。
Thumbnail
《政》 問題:如何從日本政治解讀當代文學的興起?   日本整個社會基調是偏向守舊的,唯獨文學的改革是出乎意料地徹底。我們都清楚日本人有很嚴重的「精神潔癖」,最明顯的一個表徵是:我們都覺得日本人很講禮貌、總是嚴格遵守各種不成名的規則,然而日本文學則是神奇的存在……
Thumbnail
《政》 問題:如何從日本政治解讀當代文學的興起?   日本整個社會基調是偏向守舊的,唯獨文學的改革是出乎意料地徹底。我們都清楚日本人有很嚴重的「精神潔癖」,最明顯的一個表徵是:我們都覺得日本人很講禮貌、總是嚴格遵守各種不成名的規則,然而日本文學則是神奇的存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