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戀愛的時候,我曾驚訝地發現到自己從未想過的一點:原來「特色」與「特別」,這兩個看似如此相似的詞彙與概念,其實所指的,是不一樣的東西。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特色,但並不因此,他就是特別的;反過來說,一個人可以很特別,卻不一定有什麼明顯的特色。更有意思的省思是:很多時候,特別,似乎是不需要特色的。意思是:為了成為某種特別,人並不需要強調自己的某些性質,而只要簡單、自在、完整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想法……就夠了……
大學的畢業門檻裡,有一個要求是學生必須完成一項被稱為「社會服務學習」的東西。為了完成這個東西,我選了一堂社區營造的課程。而在課程期間,我們參訪了嘉義縣的其中一個社區 — — 新港鄉板頭村,觀摩他們為了恢復農業、鄉下社區的活力,吸引人潮,如何重新設計、營造、行銷自己社區的特色。
那次的參訪,是一個令人愉快的旅程。除了天氣很好外,一路上,也看到許多當地的特色:寺廟、鐵道彩牛、交趾陶大壁畫、交趾陶工藝園區等等。這些景點都有他們有趣的地方,也讓人對這個社區有一些認識。不過我覺得最特別的,是百年復興鐵橋那裡的景色。
百年復興鐵橋座落在北港溪上,最早是一條用來運送甘蔗的鐵路。後來糖業沒落後,現在那兒的景色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在旁邊一道厚厚的河堤上望去,沒有什麼人煙。雙眼看到的,也不是潺潺的溪流,而是位於枯水期中,被茂密叢生的植株所佔據的北港溪。與其說是溪流,反而更像是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叢。
黃昏的天空,荒廢的鐵路,生鏽的步道。在這座鄉村裡,除了流露一股沒落的氣息外,卻也帶來了愜意的氛圍。讓人很想在這兒遊晃、發呆。任由靜謐的感受在心底慢慢流動。其中,仔細想想,我才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當我們講保留、保存一個遺跡的時候,莫不是意味著要將某一處遺址儘量地恢復以往的樣貌。但是,仔細想想,這種「保留」並不是為了被以「保留」的方式給觀看。鐵道在這裡,雖被以鐵道的樣貌而保留下來,卻早已不是為了作為鐵道而被觀賞。他變成像是一條步道,讓人能夠在上面漫步、散心。但這種從「鐵道」變為「步道」的變化,卻是透過其本身的不變化來達成。居民們將板頭厝車站保留,雖是保留了車站的面貌,但並不是為了讓他之後能夠繼續被以車站的感覺來觀看。
這是一種事物在情境的變化裡,透過使其本身的不變化,成為了另一種變化的現象。而所謂的「特別」似乎就是由此而來。更進一步講是:一個事物在過往中原來的面貌,與他本身,是不一樣的。所謂的保留,或著,真正成功、成為特別的文化保留,並不是單單指保留其歷史面貌,做出紀錄,而是透過此舉,釋放文物被過去歷史所束縛的本身。在鐵道旁的河堤上,我們感覺我們是在看鐵道被保存以前的模樣,但事實上並不是。我們所看的,是鐵道「本身」。
「保留」,恰恰相反的,並不是為了保留,而是一種「釋放」。是為了讓他從過去的看法和認知裡被解脫、被重新省思。「傳承」同樣也是類似的處境。不論那是一種技藝,抑或是單純的知識。「傳承」不應只是為了「傳承」而傳承,要不然他只會淪落為「束縛」的「束縛」。換句話說,技藝要作為一種「傳承」,不應是只是為了做為一種「技藝」而傳承。他之所以要傳承,是為了想辦法使其本身變為更多樣、更不同的東西。
人的獨特性,也是如此產生、創造出來的吧~
所謂的「特別」,透過一種彷彿沒有變化的方式,去改變了事物被觀看的方式。悄悄喚醒不同以往的意境,釋放人們對沒有經驗到的過往、歷史、文化的想像。這也是為什麼百年復興鐵道是那次參訪中,我感到最深刻的原因。他是那次旅程中,最能讓人感受其本身的景點。就像會令我們深深著迷的人、事物、記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