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修行/渡眾篇)
1.淨土下來者,若有結婚,一不小心就會被五濁惡世和塵沙業所迷惑,當執心一起,要回去淨土就難了;不論結婚與否,各有不同的挑戰,一定要認真用心修行,才能回到佛菩薩的身邊。
2.佛法係預防學,若真修,可使我們免於墮入不如意處。
3.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是循序漸進的,先藉由《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來打基礎並消業障,接著唸誦《六祖壇經》。等《六祖壇經》嫺熟了之後,再進入到《維摩詰經》。要拾階而上,才不會像沙灘築塔。世上頓悟的人少,漸悟的人多,然而一旦悟了,每個人都能夠明心見性。
3.睡不著,腦細胞活絡,可以靜坐或唸佛使心識沉澱,幫助入眠。
4.吃飯是維持色身,而唸經是滋養法身慧命,所以每天吃飯,也要每天誦經;經文裡面有許多妙智慧,等你去開發,等你去受用。藉由內化經文可幫助竅門打開,幫助開悟。
5.渡眾會有很多的干擾,這是歷事鍊心。遇到事情不要情緒用事,要以平常心面對,並盡力解決,則問心無愧。考驗並非阻礙,而是來成就你的,讓你超越過後,悟境能提升,這是佛菩薩的美意跟善意。
6.唸經唸到失神,沒有專注,是心沒有在經上。口誦心要轉,否則不是你轉佛經,而是被經轉。念佛三昧是唸佛唸到心識清明、一心不亂,唸經亦如是,要唸到與佛菩薩相應,須將經文意思內化,就像將食物吞下去後,要好好消化,吸收營養,才能有所成長。
7.莫因不如意,就對上天抱怨,人要修口、淨口,對一切事物都要有恭敬心,更何況是上天。
8.《六祖壇經》云「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所以,真正的懺悔,真正的消業,就是要提升心性,欠債還債,遠離惡業,不再造惡。
9.「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相、無念、無住,法體才會清淨。
10.正法是非常珍貴稀有的,為什麼要講末法?是要提醒眾生把握正法時期好好修行,因為未必有下次再遇到正法的機會了。
11.佛菩薩教的是方向與目標,讓你不要走偏,但修行的考試是自己在考,不是佛菩薩來幫你考試,如同學校的老師教完學生,學生要自己寫考卷,不是老師代替學生考試。
12.不論過去世修到什麼境界,這不重要;本世修到什麼境界,這才重要。
13.修行沒有捷徑,想要快速成佛,就是貪求,是外道的根;腳踏實地好好修行,修正自己的心性與行為,才是識悟自性的途徑。
14.能為眾生做事時,就隨順因緣盡力做,但切莫隨便亂發願,以免障礙未來。
15.多看《六祖壇經》,學習定慧;定,係遇到事情,可如如不動,不受到事情的影響;慧,係遇到干擾或阻礙時,能去靜心判斷與解決,不會擔驚受怕。
16.與人共事,不要在境上生心,各人修各人的,只要有心渡眾,大家要通力合作,以濟世救人為優先。
17.靜坐的重點不是坐姿的問題,而是心能否定得下來,並照破自身盲點。
18.唸經能消除黑氣,關鍵在於要唸到與經相應,並將經典內化,心性提升。
19.學佛,就是學到的道理要實際去做,事事都要圓滿。經文最大的作用是幫助人找回自己的佛性,使自性清淨;要趕快修,自己方能提升,這才是屬於自己的。
20.被相綁住,纏擾無止息;「離相、離念、離住」,才是修行的要旨。
21.聖人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不要在境上生心。淨土下來者考驗會很多,意志要堅定;意志堅定,修行速度才會穩固。而從淨土下來的人,就是來渡眾生的,千萬不要被眾生渡走。
22.「無生法忍」,即對生滅不要太在意,靈體是不滅的,沒有生滅,只是肉體有生滅。每個人的肉體都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會衰老;衰老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好好地修行,心性沒有提升。要了解因果,不犯因果,日後走的路方能比較平坦。
23.寧靜的大海訓練不出熟練的海員,對有成就的修行人要心生敬仰。真正的修行人會經過三災八難,一層層地考,一層層地磨,要達到證悟不是這麼地簡單,但最怕的是缺乏意志力,所以要克制意念,克制貪、嗔、痴念,遠離財色誘惑。
24.過去世曾出家過,易為敏感體質,更要用心修行,問題才會改善。
25.意念常亂飄是很危險的,也是一種考驗,要能即時把它拉回來,置入正軌,不偏不邪。
26.起心動念係萌芽,若在意念萌芽階段就消除惡念,沒有澆水施肥,不跟著惡念頭走,不使其蔓延,就不會產生作用,就不會因緣和合而起現行;若有在修行,時時聞思修,鍛鍊不執著,無相、無念、無住,可漸改變心性,提升心性,證悟宇宙真理。
27.修行就是要修得心性的解脫,要得到解脫,就要從佛法中尋覓。口誦心要行,無相、無念、無住,隨順因緣,該來就來,該去就去,莫執來去,莫執有無。
28.成佛離不開眾生,要為眾生付出,為眾生著想,導化眾生,念念不離渡眾,才能徹悟,圓滿究竟。
29.唸經,會開啟智慧,也容易有良師益友來協助。我們沒辦法改變過去世的因果,但可靠本世的修行與努力,改變未來;本世誦經,會改變命運,心性逐漸提升。若喉嚨痛唸不出聲音,或是所處的地方不方便唸出聲,經文可以用看的,但要看入心,並在心中念出聲音。
30.遇到事情,心要定,定慧等持,明辨是非,不要隨便亂聽,才不會影響修行。
(業障篇)
1.因果是三界共遵,聖神仙佛都要遵守的,這是宇宙法則。要不昧因果,如野狐禪的公案。佛菩薩是順應因果的,不會違逆因果,跟眾生說法也是依循因果。
2.很多人辛苦賺來一筆錢,後續得到這筆錢的對象卻跟他沒關係,很多事是肉眼看不到,但卻是在了結過去世的因果。錢是身外物,莫過於執著。
3.有因果關係的官司,怎麼告都告不贏的,如果真的告贏了,反而會變成欠人家的。
4.業障可能讓人產生幻聽和幻覺,若要不受幻聽和幻覺影響,要先將身體調養好,並多唸經增強自身的光,較不會受干擾。
5.過去世做買賣的生意,如果偷斤減兩,謀取不當的利益,會導致今世財運不順的果報,故要誠心懺悔並誦經化解此因果,情況才能改善。
6.一世歸一世,過去世的因果歸過去世,但今世親人之情還是要顧;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處在哪個位置,就要把所處位置的本分做好,這樣才對得起自己。
7.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人的所做所為都有因果,尤其過去世的業障會造成本世的莫名痛苦。心性要提升,方能避免再造因果;心性提升不是靠財施,而是靠自己的修行。《六祖壇經》有云「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就是這個道理。
8.很多事情是業障引起的,但並非所有的事都是業障所致,遇到事情要用智慧去判斷,大部分的人都是要遇過事情才會長智慧。
9.《六祖壇經》云「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要成就道果非由佈施可得,佈施只是輔助,但無法究竟;要成就道果需藉助自己本身心性之提升,不是向外攀緣企求而得。
(福報/補功德/祖德篇)
1.亂跑宮廟,福報容易被抽走,造成諸事不順,故千萬不要到處拿香跟拜。
2.有些人雖有過去世帶來的深厚福報,但本世仍要多多持善佈施。
3.平常模擬考的分數很好,到大考時就跌到谷底,是自身福報不足,可唸經迴向補福德資糧,圓滿後可漸改善。
4.功德係自性心靈層次的提升;而服務他人,幫助他人,佈施他人,則是自身福德的累積。
5.相信佛菩薩是你的福報,不相信是你的選擇,不論任何人,只要願意來精舍,佛菩薩都會盡力救,但最終是否能得救,則還是取決於自己,各人福報不同,造業不同,努力不同,結果就會不同。
(家庭篇)
1.為人父母,要將心力重點放在小孩的品德教育上,因品德是做人的核心,比學業更為重要。
3.可以關心小孩,但不能溺愛小孩,被父母溺愛的小孩,以後難擔當大任;父母要有智慧,讓小孩學習獨立自主,並讓他有跌跤的機會。
4.沒結婚,有時是一種福氣;結婚,有時是一種勞碌。有修行命者,遇到的對象都是來磨的。
5.若孩子本身與佛有緣,為了讓他未來對佛教有所貢獻,從小就要磨鍊,不要凡事幫他照顧周全,不要養成嬌生慣養的個性,而是要引導他去處理和解決問題。
6.因果歸因果,夫妻歸夫妻,該做的事,該盡的責任都要盡。能夠做夫妻,是五百年修來的緣分,是好是壞,存乎一心。夫妻彼此間若有因果,本世還是要好好相處,還是要圓滿,不是說有因果,就不煮飯給對方吃,就不工作賺錢養家。
7.對子女管教嚴格,是避免子女以後受到外界的誘惑與傷害。
(外靈/沖犯/魔性篇/被下符)
1.有魔性、黑氣,容易胡思亂想,且情緒易激動,運勢也會被障礙。可唸《金剛經》消魔性,排出黑氣,對你累劫累世都會起正向的作用。
2.修正法,是至公至正,依法辦理;修外道,是不按天理行事,鑽漏洞,走偏門,問題不但不會改善,反而「目屎撥抹離」(台語),飲鴆止渴。
3.干擾是來成就提升人的修行層次的,有干擾,除了是考試,也是提醒自己心性的不足;各人功課不同,心性的提升都一樣需要時間,要反省自己的不圓滿,並努力轉心性。
4.消魔性的過程中,黑氣釋出影響到心識,這是正常的。因為過去世修偏,才會累積黑氣,等黑氣消完,就會改善,下一世的心識就會清淨。
(社會環境/其它篇)
1.唸書時心識要清淨,屏除雜念,理解力才會增加,成績方能提升。
2.人生要求富貴,需付出很多心力,和很多因素的配合,才會有成果;想要有富貴命,不是講就會來,富貴命要好幾世的努力打拚。
3.做事情要堅持不懈,有始有終,才能看到成果。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屬於努力的人的。
4.物極必反,科技發展到極致會造成人類的毀滅,一切會回歸自然。
5.要唸《金剛經》,方能提升智慧;雖然《金剛經》裡面只有字而已,但字裡行間都是源源不絕的智慧。
6.誦經不是在求福報,而是藉由誦經當中提升心性,將所求的執心放下,所以不要把佛經看成是有所求的管道,那樣是誤解誦經的真義。
7.心靜自然涼,心若不靜難清涼。
8.心性沒有定,隨心所欲,煩擾的事情會很多;心要定,才不會被境界牽著走。唸經,心才會清,才會定,才不會起無明,若唸不下去,先跟著精舍的唸誦示範唸,久之漸漸就能克服。
9.慎選朋友,是很重要的,益友就是善知識,人生的路途要有智慧判斷,若智慧尚有不足,需要善知識在一旁提醒,可避免犯下過錯。
10.對動物要有慈悲心,對動物好就是對眾生好。
11.人為什麼會煩惱?大部分是因為執著,執著愛,執著情,執著貪嗔癡。
(祖靈篇/超度/嬰靈篇)
1.飲水思源,慎終追遠。若已嫁為人妻,要先超度夫家祖先,才能超度娘家祖先。並非不能幫娘家祖先超度,而是先超度夫家的,再幫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