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民調出差錯,最有名的一次案例,就是民主黨的現任者杜魯門勝共和黨的挑戰者杜威的那一次。投票前蓋洛普民調的預測是,杜魯門會輸,杜威會贏,紐約的報紙甚至於已經出了頭版,報導杜威獲勝的照片。開票後,杜魯門拿著紐約報紙的頭版拍照,留作紀念,臉上笑嘻嘻。
(1)據說蓋洛普後來拼命做功課,研究一下為什麼民調會出這麼大的差錯。據說得到一個結論,就是杜魯門的民主黨支持者在社會階級屬性比較偏下層,通常在外面工作討生活,比較不會在家接到民調的電話。這就叫做「
抽樣誤差」。
(2)最接近現在的一個例子,就是上一次2016年的總統大選,在所有主流媒體上的民調,全部是希拉蕊獲勝,可是票開出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再往前一點,2016年的6月23日,英國脫歐投票前,媒體的預測是會留歐,可是票開出來卻是脫歐。
在這幾個例子當中,全部發生同一個問題,就是社會下層的投票意向在民調的時候沒有被測出來!相對的,媒體所測出來的民調主要是反映社會菁英的觀點與利益!
社會下層的投票意向如果沒有被測出,媒體民調反映的主要是社會菁英的觀點。
(3)在我們這個時代,社會菁英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社會下層是全球化的受害者,所以,我們處在全球化30年後的善後期,一大堆的後遺症爆發出來了,尤其是社會階級的撕裂,菁英與庶民的階級矛盾被放大了!
華爾街、企業界與媒體所代表的,是社會菁英的觀點,他們沒有捕捉到社會下層的憤怒與反叛。工業革命以來,或是法國大革命以來,社會階級矛盾每隔一段時期的繁榮之後,都會捲土重來。現在給我們這一代人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