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戶人家工作交流的人們,特別是郵差們,都看過在大宅一樓的一面大書櫃,十二層高,寬約七公尺,是頂天立地的書牆,走進大宅可以立刻看到,十分搶眼。據說書牆是後來改裝的,原先泥灰色的牆只掛了一張巨幅版畫,這代主人希望能在大宅中體現他對於知識的熱愛,以學問作為品格的裝飾,當接手大宅後立刻進行改裝。
由於書牆堪稱壯觀,總能成為初次進到大宅中的人們的話題。人們往往讚嘆,以為群籍堆砌了書牆象徵了智慧堆砌了主人。蔡大國樂於和所有對書牆感到驚艷的人交流,他與人們分享自己多麽喜愛買書,從湖城、到平地、到世界,希望在買書的歷程網羅知識。如果是外語書籍,擔心原著的三魂七魄在翻譯的過程不小心迷失,所以即便閱讀較吃力,或是必須承擔放棄閱讀的風險,蔡大國還是盡可能買原文書。
從書牆上來觀察主人的閱讀品味,看來相當廣泛。我們以為像大戶人家從事生意,只關心商管和趨勢等議題,然而蔡大國對於整個世界的好奇心不僅如此,文學、哲學、歷史、藝術等,可能包羅文化層面。他對人們說自己喜歡思考抽象的事物,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那些才是最接近真理的,可以幫助探索萬物的本質。或許如此,當人們常常恰好讀過某本書牆上的書籍,想以此為話題找些片段攀談時,大國通常無法進行討論,因為那些有形的文字早已在他的思想中羽化成為精神,再想不起那些被提及的片段在書中如何被描述。
體驗過書牆帶給生命的改變,蔡大國更以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為榮,持續購買來不及閱讀的書籍。累積一些經驗,蔡大國明白每天的時間有限,他也找到了更有效率的閱讀方式,先讀封面和序,累積談資,便可先將書堆到書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