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這幾日剛好目睹車禍現場,真實地呈現在眼前,心裡真的很感慨,生命如此脆弱、珍貴。事後我開車在路上,看到機車騎士都會升起一種我開車在後頭要保護騎士的感覺與責任,不經意地會慢下腳步,並且保持距離,避免帶給別人無形的壓力與不舒服。
經過這次的心理衝擊,在我眼裡看到的騎士都改變了。以前可能毫無感覺,或是覺得什麼人都有,亂騎車沒品的人也很多,但現在打從心裡覺得每個人都很可愛,都是如此珍貴,都有他們心愛的家人在等他們回去。再壞的人都還是有善良的一面,人心是肉做的,在某處一定會有柔軟、善良的一面,只是你、我在病徵程度不同罷了,早晚我們都要回到同一個歸屬。
漸漸地能理解所有相都是虛幻。心裡的塵垢有多厚,看到的物質世界就有多真實。心輪轉起來為何會金亮到全宇宙?淨水灑下為何會如此清涼舒服?就是萬法唯心,一切為心造。
人與人之間最難的部分,在於相處與溝通,在於心房的突破。好人與壞人之別,就在於心理的偏差與否,成長、成熟、智慧就是心的進步。俗話說的「心地」,是自性的返照。我們感受到的都是假的,二度空間、三度空間、四度空間……,都是這樣來的,呈現了一個假境給我們。當我們的心地在這個境界沒有長進,就只能看到這個空間而已,就只有穿越各空間維度的自性是真的。而因果是過程中造就出來的產物,好的、壞的都有,人天之別就在於「心」是造了惡因還是善因。
過去當自己對於事物有疑惑時,有時候會想找人問,找人討論,或是告訴別人自身論點。有次先生當頭棒喝,讓我逐漸撥雲見日,走出自己心魔的迷魂陣。現在當想法出現時,有時候我會問自己,自己在想什麼?是想證明什麼?是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嗎?還是要找認同?透過這樣一次次的自我檢視,較容易找出自身的問題。
有時候一時的想法以為是在尋求自我,但其實代表了對我相的執著,對外求取的心是給自己添亂,因為即便得到了認同,或是證實了想法又怎麼樣呢?如果和預期相反時,自己還能接受嗎?脫離我相,就是不設立場的表現,若老是自我困惑向外求援,反而會使自己更深陷自我的框架中,難以脫身。
日子一天天過去,看到世間百態,唸了佛經才知道,這顆「心」這麼重要,涵義這麼深、這麼多、這麼廣,卻又這麼單純、直白,的確無法一語道盡。
有時候看到新聞,會感慨這世界病了。近日看到一篇2020糧食危機報告指出,至少會有2億6千500萬人即將餓死,此時歐洲比利時卻因流行疾病的衝擊,75萬噸的馬鈴薯滯銷,有人餓死、有人糧食過剩,而這些都只是新聞一隅。這讓我想到的是,常常聽到部分地區的特殊節日,如泰國潑水節、西班牙番茄大戰、紅酒大戰、麵粉雞蛋大戰、義大利橙子大戰、英國扔奶油派大戰⋯⋯,尋求這樣的狂歡、玩樂到底是為了什麼?在我看來是心生病了。
也許有人會說,因為食物過剩不丟掉,加工成本會導致更多金錢耗損,運輸贈送也需要人力、物力、財力…,很現實的一面,但仔細想想,這不也就是內心不想吃虧。如同我常聽到有人說:「又不是錢太多,還捐款給別人?」我想沒有人會嫌棄自己的錢太多,捐款的心態是對於金錢的價值觀不同而已。如果世界能減少計較你、我、他,沒有彼此之分,就是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的一種,漸漸邁向無我,相信世界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觀。人性本善,這要是能從小教育灌輸,讓每個人都這樣想,那麼心就更清明、純淨了。
分享二
最近與社團師兄姐們的互動中,有幸找出自己需要改善的幾個盲點,與大家分享:
一、放下對標準答案的執著
在社團內問師兄姐們,《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中說到:「靜坐時氣會往下沉,若還沒辦法專注,可先反省,若心渙散,則須24小時佛號不離。可唸『南無觀世音菩薩』或『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請問在床上、洗手間是不可以出聲唸佛號是嗎?還是24小時都可以唸佛號呢?那持咒呢?
有師兄姐分享到:「印光大師答過此題,印象中是隨處皆可唸佛,但自覺不夠清淨莊嚴的地方,一樣可以唸佛號,心中默念即可,以示尊重。如上廁所時,換衣服時等等,床上我個人是照唸。」
也有另一位師兄姐指出:「師姐太執著於標準答案了!當人心有執著、罣礙時,則每個地方皆不可唸,當人心不顛倒時,則每個地方都可唸,此即是不思善、不思惡!佛法是慈悲法,亦是方便法,佛菩薩不會硬性規定我們一定要如何去做才是標準,佛菩薩要我們回歸到自心!學佛千萬不要讓自己越學越窄,那是執於法!眾生看我們學佛,學到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規矩這麼多,嚇都嚇死了!還會想進入佛門嗎?這些年跟著精舍修行,從阿伯身上學到許多,佛法浩瀚如海,阿伯教的不只是佛法,更是教我們如何做人,感恩有阿伯這位心靈導師。」
真的很感恩這位善知識直指我的盲點,因爲在社團裡我已不只一次問過這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問題,希望求得一個標準答案去參辦,其實這是被表相所束縛住。很多事情在一種情況下適合,換一種情況也許就不適合了。萬法皆從自性生,問問題前,需先審視自心、尋覓自性後,看是否可解決此問題,再決定是否問,而不是向外攀緣,希望可以找尋到一個前人留下的標準法則,並繼續一成不變的遵守此法。法有何過,需受吾守。更何況一切萬法本無,皆因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而起八萬四千法門。
二、放下小我,雲淡風輕
看到社團內某位師兄姐的分享中提到,每次分享完都會自卑地覺得自己很差,每次分享都丟出一堆負面情緒,也會在心中上演小劇場:「師兄姐們是不是覺得我這樣很煩,是不是我又來請示一些問題會讓人覺得很煩(有些問題的確是我太執著),阿伯會不會覺得我很差……等等。」當下想起自己以前自卑的時候,也深深體會過這種心境。尤其如果確實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別人的一個眼神、一點言語交談,通通都可以被我解讀成對我的蔑視,一直在心中的劇場重播,精神脆弱玻璃心,直到隨著時間流逝,才能慢慢將此事淡化掉。
現在懂得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道理,雖然自己還很難做到,但當下很想與這位師兄分享,就寫到:「我覺得師兄無需太過罣礙別人的看法,因為自己常用放大鏡看的點,大部分情況下,其實別人連看都沒看到,或看到也不在意。因為絕大部分的人都只注意於和自己相關的人事物,對別人糾結、困擾的很多點都視而不見,因為覺得和自己沒什麼關係。究其因,還是做不到無我,連修行人都很難有幾個能做到,何況不修行的眾生。若能做到就真是世間第一希有了。所以暫時做不到也沒關係,繼續努力就好。」
反省自己,確實也還很難做到無我相,真的需要在每日靜坐時,好好反省今日又犯了哪些我相。看到社團內阿伯分享一篇解釋八識的重點整理,其中一段講到第七識就是我執,大致的意思是「眾生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大海,卻執著在一個轉瞬即逝的泡泡上,以為這就是自己的全部」,這個比喻太生動了,每次我相起時,我就儘量轉念,想想這個有我相、有我執的我,只是個即將破掉的小泡泡,我明明是大海,為什麽要認這個小泡泡為真呢?這樣想還有什麽不能捨,還有什麽放不下的呢?
三、團體共修,渡己渡人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諺云『如果要走得快就一個人走,如果要走得遠就要一群人走』,所以,人不要貢高我慢、只想獨自表現,團體合作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修行亦複如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同修行,點出彼此的盲點,互相激勵,方能更有效率地一齊提升。」
上月底有幸加入一個渡眾業務組,阿伯說希望幾位參與的師兄姐能「在實務中吸取經驗與淬鍊心性,弘揚佛菩薩救苦救難的精神,悲憫蒼生。」阿伯在群組中分享:「佛菩薩的偉大,不在於祂的神通法力;而在於,祂對眾生的慈悲願力。」這兩段的分享,都讓我深刻反省自己,修行至今心中是否升起佛菩薩的慈悲精神?
雖然我研究所畢業後,和家人聊我的生涯規劃時,就信誓旦旦地說:「我要先用10年積累行業經驗和專業技能等,再自己創業,早日實現財務自由。等50歲後儘快退休,開始專心做慈善。」雖然我很怕看到別人受苦、流淚,因爲我總會感同身受的流淚。可反省自己至今善事、渡眾的事還做得太少、太少,修行前花在吃喝玩樂享受上的事情,反倒多的不勝數。總覺得我以後會做的,以後再專心做就好了。這就和很多人說等以後退休了再修行一樣,誰能保證是這一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呢?
之前看過一例心理學案例,有位先生問一位心理學家:「我不愛我太太了,怎麽辦?」那位心理學家就說:「那就去愛啊!」這位先生繼續說:「我是說我不愛她了。」這位心理學家就說:「愛是一個動詞,你想愛她的話,就去做一些愛她的事情。」這個例子是夫妻間的小愛,但也可以擴大為慈悲大愛,如果我還不夠慈悲,那就去讓自己慈悲些,悲能拔苦,慈能予樂。
就像藥師佛實際在做的一樣。「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藥師經》中說此類大願:「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也像社團法人牟尼佛教協會的甘霖慈善積德會做的一樣,先救人於疾苦,有緣得渡者,再以法藥令其得到真正的快樂。只有明心見性、解脫六道輪迴,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修行就和吃飯一樣,要每天吃,能幫眾生拔苦予樂的事情,也要每天做。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中說過:「成佛離不開眾生,要為眾生付出,為眾生著想,導化眾生,念念不離渡眾,才能徹悟,圓滿究竟。」
感恩精舍佛菩薩,感恩阿伯,感恩牟尼精舍及精舍師兄姐們。
(分享完畢)
《六祖壇經》云:「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分享一提到跨越空間的維度:「當我們的心地在這個境界沒有長進,也就只能看到這個空間而已。」此正是「境隨心轉」,心境不同,視野就不同。
淨空法師開示:「再說得明白一點,外面這個境界相,我們真的看到了嗎?真的接觸到了嗎?沒有,永遠接觸不到。我們眼睛像個照相機,眼根把這個景象映到裡面,裡面那個相跟外面相一樣,就像照相的底片一樣,我們眼見是見底片的相,沒有緣到外頭的相。換而言之,我們的確沒有接觸到外頭的境界。」
此不僅是前世今生的六道輪迴流轉,在現世的生活中,執著於我相、我的觀點、我的疑惑,就會讓人陷於自我思緒的迷魂陣。念頭就是種子,念念成形,決定我們腦海中看到的主觀世界。但是,眼中所見只是腦海底片的投影,若執著於自己看到的相就是唯一真理,那麼和外面客觀的世界,一定會產生種種的磨擦對立。
如分享二的有緣人,常常執著於尋找標準答案,作繭自縛而讓自己綁手綁腳,何嘗不是一種「我相」。過度罣礙別人的想法,覺得自己不夠好,易碎玻璃心等等,究其因都是太重視這個「我」。分享一說得好:「脫離我相,就是不設立場的表現。」當我們保持開放與彈性,對這世界、對他人、對自己,都會有更多的包容與尊重。溫暖與光明的力量,能通過人我的須彌山,觸及每個人的心中。
正如淨空法師開示:「見分是廣大無邊,執著一分(我相),僅是阿賴耶見分裡的一分。經上把阿賴耶比喻作大海,那個一分好像大海裡面起的水泡,它執著那個水泡就是自己,這是錯誤的看法。如果發現整個大海全體就是自己,那就叫成佛,就叫大徹大悟。」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間都是暫時的一合相,所有的事物相終將像夢幻泡影般幻滅,係磨鍊,故要借假修真,修除我相,去掉執心,萬緣放下。『緣起性空』,莫起心動念,就不會被境左右。要常用旁觀者的角度來處理事情,才能居高臨下,突破盲點,方能從人生大夢中逐漸清醒。」
「世間所有人事物都是考驗,若放不下事物相,表示自己還在魔(磨)境裡面跳脫不出來。『境由心造,罪由心滅』,外境是心境的投射,莫因小小的漣漪,造成心靈海嘯,苦不堪言。人要當個好水手乘風破浪,掌控好船舵(心),方能順風前進,平安回航。」
真正的修行,是心性的轉變,是盲點的修正。在紅塵滾滾的萬般俗世中,藉假修真,除掉心靈的塵垢,去除我相,回歸大我。祝福您成為乘風破浪的心靈水手,平安回航。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