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特殊食性的鯊魚,相信大家腦海中跳出的前幾個選項中一定有鯨鯊 ── 一種專吃浮游生物、體型卻大到不可思議的傢伙。不過在鯊魚家族中,濾食可不是鯨鯊的一枝獨秀!總共有3種鯊魚以濾食的方式來進食,他們分別是:
- 鬚鯊目的 鯨鯊 (Whale shark)
- 鼠鯊目的 象鯊 (Basking shark)
- 鼠鯊目的 巨口鯊 (MegaMouth)
儘管主食都是超迷你的磷蝦、橈足類、魚精魚卵的超小size生物,這些傢伙都是些XXL的巨大生物:鯨鯊平均約12公尺長、象鯊平均約8公尺長,而三者中最小的巨口鯊平均也達到6公尺。
拿幾個惡名昭彰的傢伙來比較,令人聞風喪膽的大白鯊、鼬鯊,平均大概也才5公尺而已,站在這些濾食巨人旁邊,看起來就像看門的小弟一樣了XD
大個子的優勢
對這些濾食鯊魚而言,大塊頭的優勢可不是為了打籃球搶的到籃板,
(順帶一提,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大概是籃球沒搶贏過籃板了…QQ)
首先第一個就是個子大、嘴巴大,在前游時可以吞入的海水更多、增加濾食的效率。
再來就是大體型有助於能量儲存與提升游泳效率。由於浮游生物會在不同海域隨著季節變化有消長,為了要填飽肚子,這些濾食者會進行跨洋遷徙。動輒數千公里的移動,特大的體型可以幫助濾食巨人度過這段飢餓的旅程。
最後則是沒啥天敵。除了少數的怪咖外(比如雪茄達摩鯊),大部分的獵食者的覓食原則都是以「嘴巴吞的下」為標準。而體型大到鯨鯊、象鯊這種程度,基本上在海裡都是橫著走了,除非巨齒鯊(Megalodon,可達20公尺)復活,否則沒有掠食者會打它們的主意。
啊其實有,就是我們ㄐㄅ人類。(。ŏ_ŏ)
你的食物,決定你的高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以微小的浮游生物為食的鯨鯊、象鯊、藍鯨等濾食動物,體型如此巨大?相較之下,以大型動物為食的大白鯊、虎鯨,體型卻遠遠不及牠們,甚至有數倍之差?!
如果國高中有認真上生物課的同學,相信你們還記得「能量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這個單元。能量從最基層的生產者、往上傳遞的過程中,由於各階層的消費者都會利用攝取到的能量,最後只會有 10% 的能量傳遞給下一層消費者。
舉個例子,今天有一群毛毛蟲吃了100單位能量的葉子,然後這群毛毛蟲全被抓去餵給鴿子,鴿子只會從生產者獲得10單位的能量;這時鴿子突然被老鷹給抓走,那老鷹經過鴿子所獲得的生產者能量只剩下1單位了。
所以,食物鏈越長,就需要越多生產者能撐起整個食物鏈的能量地基;食物鏈的長度也囿於這樣的傳遞機制,沒辦法毫無限制的不斷增加消費者層級,畢竟在生產者基數固定的情形下,更高一級的消費者所能獲取的能量就更難維持物種的生存所需。
回頭來看我們的掠食者與濾食者。今天如果大白鯊吃了一隻海豹,食物鏈可能是 浮游生物 --> 小魚 --> 大魚 --> 海豹 --> 大白鯊,能量歷經4層才能被大白鯊攝取。換句話說,如果大白鯊一天必須攝取100單位能量,那就必須要有100000單位能量的浮游生物才能支撐起這條食物鏈!
而我們的濾食者,巧妙地選擇以浮游生物最為主要食物來源,就避免了能量傳遞過程中的損耗。在等量的能量地基上,可供給大白鯊100單位,卻能毫無保留地提供濾食者100000單位的能量!這麼一算,這些濾食鯊魚其實想不胖都很難啊XD
濾食鯊魚的覓食策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個人想要成長茁壯,就必須從拒絕剝削開始!食物鏈一層一層的能像消耗,就像是資本主義下的奴工,經過資方一層又一層不同名義的價值剝奪,剩餘的殘羹冷盤只夠我們苟活而已;如果沒有這些剝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海洋裡優游的巨人。
同志們,讓我們吹響革命的號角,舉起人民的法槌,打倒以剝削為基礎的萬惡資本主義吧!ヽ(#`Д´)ノ ヽ(#`Д´)ノ ヽ(#`Д´)ノ
嘴大、齒小、厚鰓耙
鯨鯊、象鯊與巨口鯊,濾食方式幾乎完全相同:在前游的過程中盡可能的吞入大量海水、再將海水從鰓裂排出,濾出浮游生物再吞下肚。基於相似的覓食策略,不同的濾食鯊魚們共享了幾個相似的特徵:
- 大嘴巴,為了能吞下更多海水。
- 小牙齒。比起其他鯊魚,濾食鯊魚的小小的牙齒基本上只是裝飾品。
雖然沒再用了,但還是會定期脫落更換歐!
- 鰓耙(gill raker)是濾食魚類必備的食物收集器,位於鰓弓的向口側(另一側則是呼吸用的鰓絲),有點像梳子,負責攔截海水中的食物顆粒。
為了要收集海水中的微小浮游生物,濾食鯊魚的鰓耙非常密集,而鯨鯊的還有更進一步特化的鰓板(gill pads),能更有效的過濾出食物顆粒。
順帶一提,這些鯊魚的食物基本上都是小顆粒,所以他們的咽喉其實非常的小;即使你不小心游進了他們的嘴裡,也不用擔心會像皮諾丘被鯨魚吞下肚,反而是你把他們噎死的可能性比較大@@
接下來會再分別對這三隻巨人做詳細的介紹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