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三星電子的華語課8:30下課後,警衛一邊檢查我的手機和電腦鏡頭貼紙(資安考量…安檢非常之嚴),一邊說「你的韓文一定很好,才能教他們,好厲害!」…我連忙說「我不會韓文」…
這是多數人對「華語教學」的眾多誤解之一! 類似的誤解很多,但我還是真心喜歡教華語/中文。這篇是分享我考上華語教學研究所的心得,若你也有興趣踏上這條不歸路(!?),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生跑道轉向】
我大學是國貿系,第一個就讀研究所是管研所,考華研所前,我有七八年的工作經驗是和華語教學無關的,為何後來轉向呢? 是因為我在越南的台商工廠工作時,利用下班時間去越語老師開設的語言中心教華語 (當時根本不會教),後來我回台灣參加台師大國語中心的華語師資培訓班,此時是第一次接觸語言教學理論和中文語法概念,覺得太有趣了,因此2015年我考了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證書,全部項目一舉考過,我想這是上天的暗示吧? 因此一鼓作氣2016年考華研所,我報考的學校有五家,包括台師大、台大、政大、台北教育大學、中原,最後考上四家(除了政大)。
【讀書前的準備】
想清楚自己的重點學校是哪幾家? 搞清楚「華研所」是在報考學校中是「研究所」還是「碩士學位學程」? 該校的實習資源多嗎? 師資背景如何? 分析之後,我的主要目標就是台師大。接著,蒐集所有報考學校的歷年考古題,比較各校出題方向與差異。我把所有題目的「關鍵字」打成一份word檔,並標示出題學校,再依主題分類。
這麼做,能更清楚地掌握考古題方向,可以是選擇參考書的依據,複習時也會用到這份考古題清單,解題後寫成筆記,作為再次複習的材料。
【讀什麼書?】整理考古題以及參考別人的推薦後,就能開書單了;另外,我也買了第一志願台師大「鎮所之寶」的教授們的著作;我的書單如下。
- 語言學概論: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劉月華。師大書苑)、文鶴最新語言學概論(鐘榮富。文鶴書局)、語言學概論(謝國平。三民書局)、語言學新引(黃宣範譯。文鶴書局)、漢語詞法句法論集(湯廷池。台灣學生書局)、Contemporary Linguistics(William O’Grady。東華書局)、Language Files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 華語教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鄧守信。文鶴書局)、漢語功能篇章語法(屈承熹。文鶴書局)、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陳俊光。文鶴書局)、篇章分析與教學應用(陳俊光。新學林書局)、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葉德明。師大書苑)、實用華語文教材教法(張金蘭。文光圖書)、華語文教學導論(何淑貞等。三民書局)、華語文教學實務(宋如瑜。正中書局)、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黃沛榮。樂學書局)、第二語教學最高指導原則(H. Douglas Brown。東華書局)。華語發音:華語表達的態與藝(葉德明。正中書局)、華語語音學(正中書局)。中華文化:古代中國文化講義(葛兆光。三民書局)(內容精實,大推)、華人社會與文化(方麗娜。正中書局)、華人社會與文化文化思想篇(劉國平。新學林書局)、中國文化史(杜正勝。三民書局)。
上述書目中,有一半是考華師證書時用的,考華研所絕對不夠,所以後來我又追加了很多。
【怎麼複習?】
正式開始前我會有一個「儀式」,比如決定報考後,我在家裡打造一個「能專心」的讀書角落,桌椅和燈光的舒適度很重要,環境舒心了,才容易專注;每天開始讀之前,我都先畫一次的「英文、中文的音素屬性標記表」…(必須全神貫注才能一口氣畫完,絕對「醒腦」)。
集中、快速、心無旁騖地畫完後,接下來比較容易進入專心讀書的心流裡,這就是我的「開讀儀式」。下面是我的讀書方式和複習規劃。
- 書本第一次細讀,劃重點,並標記每本書的「強項」,比如說整本都是經典,還是只有某些章節說明得不錯 (在打筆記時,就知道取捨哪些書、哪些章節)。
- 書本第二次細讀,並用自己精簡過的句子,打成筆記 (不是照書逐字打)。有些書含金量高就獨立建檔,否則就是幾本書綜合成一個檔。
- 考古題第一次試做,這次是不計時的簡答,以找出自己「弱項」的章節在哪,再回頭加強。
- 筆記第一次細讀。不囉唆,就是細讀熟讀到你記得哪個重點在哪一頁。
- 考古題第二次試做,這次是計時的詳答,要寫出完整的論述,來訓練臨場手感。有些考古題內容可能不在我的書目裡,那就另做一份補充筆記。
- 書本筆記、考古題補充筆記 … 無限循環,讀到滾瓜爛熟。
有些筆記,是我在考華師證照時就打了,考研究所時可沿用,因為這兩個考試的專業科目大同小異 (不過深度差很多)。把筆記E化雖花時間,但檢索方便,還有不只是應考,後來我進行華語教學時,也常回頭翻閱這些筆記。各專業科目就是穿插進行上面的步驟,至於國文、英文,我是考前兩個月密集寫考古題。有個插曲… 就是開始讀英文時,有天夢到我的英文只拿三分,嚇醒後大哭! (哭完後,讀書效率大增)
【面試準備】
書面資料上,盡量放能突顯自己優勢的過去作為 (最好是和華語教學有關的),例如參加過師培班、有華師證書、有第三外語的能力、有過去教學經驗的佐證等,我覺得很加分;還要「猜題」,可根據該校師資的專長背景猜,或是自己經歷中的特別之處,例如所有面試學校都問我「你的本科是商學,為何考華研所」、台大問「你不是國文系,你打算怎麼加強自己的國文知識」、台北教育大學問「如果學生發音錯誤,你怎麼糾音」、「你主持過的新住民成語教學節目,是怎麼教的」…不論會不會回答,都要自信沉穩,不卑不亢。另外,中原問我「你有什麼問題要問」,遇到這情況,千萬別說「沒有」,面試前得仔細想一個得體又能讓老師們留下好印象的提問。
如果之前的面試經驗很少,一定要請別人幫忙演練,練習怎麼在有限時間內,不慌不忙地,有邏輯地回答問題。
經歷兩次(相隔十幾年)的研究所考試,深深覺得「興趣」很重要。以前考管研所,參加補習班,經濟、統計、管理學的教材筆記等,完全跟補習班的腳步,其實對這領域我沒興趣,所以準備得很痛苦;而考華研所,完全出自我的興趣,獨自一人念書雖辛苦,卻很享受,我常邊讀書邊OS「原來如此,真有趣」。
還有,破釜沉舟的心態也很重要,準備時,我從不想「萬一沒考上怎麼辦」,沒有萬一,只有努力,讀書時間都不夠了,還有時間想「萬一」?!
希望這篇對想考華研所的人,有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