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海洋生物學家於YouTube公布在哥斯大黎加發現一隻海龜鼻孔誤入長達10公分塑膠吸管影片,引發了熱議。保育人員為拔出吸管,海龜痛苦的哀嚎聲與滲血畫面、令人不忍卒睹,終於迫使人類即刻正視海洋塑膠迫害生物的問題。
國際政府紛紛擴大原本的限塑內容,陸續實施禁用塑膠吸管的政令,塑膠吸管產業幾乎一夕之間消失。
圖/海龜是海中美麗的存在,人類實在不該製造塑膠吸管傷害牠。圖片來自pexels
客戶定義正在擴大:從使用者到大自然
當今,除了塑膠產業被迫轉型、全球汽油車式微、電動車銷量看增六成、Tesla市值超越Facebook、Apple 跨足電動車市場等綠色浪潮正席捲而來;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更於2021年初宣布將斥資鉅額發展沙漠城「新未來」(NEOM),打造零碳生態城市。
這意味著,產品的消失並非使用者不喜歡,而是客戶定義正在擴大。企業在生產製造時,除了讓消費者滿意,還必須同時衡量大自然的永續生存,以達成當今大家所重視的ESG企業永續經營標準。
猶記得2009年與齊柏林相遇,當時他來到我們贊助「HOME 盧貝松之搶救地球」環保紀錄片首映會場,手中拿著高雄後勁溪染紅的河川影像毛片,令人相當震撼。雖是短暫交流,卻讓我深刻感受雙方同樣關懷環境生態的心意,也強化了我對綠色理念的持續堅持。
「我們知道客戶需要什麼洗髮精,但河流又期望什麼樣的洗髮精? 」這是歐萊德2006年立下的品牌宣言,將大自然的期待納入產品服務的考量,是我們堅持至今的綠色價值主張。
圖/紀錄片導演齊柏林雖已離開人間,至今他關懷生態的理念仍讓我深感認同。遠見資料照
當食品業去掉塑膠吸管時,我們可以做什麼?
齊柏林的「看見台灣」拍攝到台灣嚴重的河川污染,多源自電鍍工廠廢水排放的不當處理,導致河川中的重金屬濃度於近年統計高居世界第一,甚至去年台灣仍有八條河川的重金屬達到上限指標,必須啟動風險評估。台灣電鍍廠常與農地緊臨,電鍍廢水流入農地後成為食物上桌,重金屬轉為人體致癌物,反撲回去的還是人類自身的健康安危。
很遺憾的是,當今《區域計畫法》等相關法規仍無法有效區隔中高污染廠商與農地,加上《水污染防治法》目前僅侷限開罰「故意犯」,對不效業者的嚇阻效果不大,環保團體極力呼籲,政府法規仍待完善。
因此,當食品飲料業拿掉塑膠吸管時,各行各業可以做什麼?當電鍍廢水仍傷害著山河大地,重金屬滲入農作物,企業可做什麼?
化妝品業應該去除不必要的電鍍包裝
回頭看一下家中梳妝台上的瓶瓶罐罐,瓶身上是否多少附帶著金屬閃耀的光采?電鍍本身並非惡事,例如它可適度運用在容易氧化生鏽的環境來維持外表上的品質,增加產品的耐用性與使用年限;但在化妝保養品上,它的存在對產品功能並無幫助,僅是增添奢華感,藉以拉抬售價,同時滿足消費者使用時的尊榮感。這猶如包裹美麗糖衣般的外表,卻是危害大自然生態的隱性毒藥。
圖/市面上化妝保養品常見用電鍍包裝,其實對大自然生態有所危害。圖片歐萊德提供。
POST-CONSUMER RECYCLED (PCR) 消費用品回收再製
企業的生產製造,如何避免對環境的傷害,恐怕已不再是選項,而是必須具備的企業競爭力。工業循環的關鍵是「再製再利用」,以塑膠為例,應避免挖掘地表下的石油來煉製新塑膠,而是運用既有的消費用品(PCR)進行回收再製。
經過計算,PCR塑料的減碳成效高達80%,將有助於大幅減緩氣候變遷。其他材質如玻璃、金屬製品等,都可以這麼做。
歷經多年來的努力,我們在工業循環的產品包裝上,已與供應鏈夥伴「瓶器工廠」和「資源回收站」合作研發可再生PCR塑料瓶器,建構起紮實的綠色供應鏈。2018年起,我們宣告不再使用石油製造的新塑膠,達成產品瓶身全面百分百PCR的循環經濟。
圖/歐萊德在工業循環的產品包裝上,已與供應鏈夥伴研發可再生PCR塑料瓶器。圖片歐萊德提供。
台灣的資源回收率高居世界第二,其實大有機會,可以善用消費用品回收的資源進行再製造,來減少地球的負擔。
我們願意與業界分享,公開綠色供應鏈,提供綠色永續的解決方案。因為,只有大家共好,世界與地球才會一起更美好。企業若要永續發展,就必須懂得與大自然共存共榮。
文/葛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