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韓劇愛讀】給你一個韓劇腦--了解韓劇產業的四本推薦書單

2021/08/23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了解韓劇產業的四本推薦書
凡事都有原因,我想找出讓我沒日沒夜追看韓劇的原因,這就是本文的寫作動機,給同樣韓劇上癮的你。
一、美籍韓人的宏觀視角--洪又妮《歐巴當道憑什麼?全方位解析韓國文化產業崛起的祕密》(麥浩斯,2017)
「韓人他者視角」的《歐巴當道憑什麼?》,圖片出自金石堂
閱讀評論韓國現象的文章或書籍前,先了解作者是誰真的很重要,這個嗆辣如泡菜的國家,有人討厭也有人極愛,通常,你可以從字裡行間嗅出作者的預設立場,從而,你會擔心書裡的觀點是否過於偏頗。
在市面上以「韓國文化產業崛起原因」為主題的書籍中,我認為洪又妮的《歐巴當道憑什麼?》是較完整且客觀的評論之作(本書為2015年《韓流重襲》的改版)。
作者是美籍韓人,從小在芝加哥長大,1985年,12歲的她跟父母搬回韓國定居,長大後擔任多家國際媒體的記者或撰稿人,並曾在法國電視台工作長達五年。80至90年代是韓國從封閉到開放的重要時期,青春期的洪又妮在此時回到韓國,恰好見證了韓國在各方面從落後到崛起的過程,因此,本書處處可見將過去與現在對照的論述。
上述背景,讓洪又妮有機會採訪到許多韓國重量級的演藝工作者與相關人士,同時,也讓她既能從西方視角觀察韓流現象,又能從本國人視角來調侃韓國的過去並期待未來,獨特的「韓人他者視角」讓本書充滿閱讀的樂趣。可以說,《歐巴當道憑什麼?》是一部從娛樂產業角度出發,輕鬆又具有知識性的現代韓國發展史。
本書分析2014年前在世界颳起的韓流旋風,諸如:PSY、RAIN、BIGBANG在國外的走紅過程、1998年韓國電影長驅直入坎城影展的風光、2013年《賢內助女王》在古巴如何蔚為風潮等,都可以在書中找到資料。
至於如何解釋韓流的崛起,一言以蔽之就是:「政策先行」加上「全民團結」的結果。
「政策先行」是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危機之後,面對經濟蕭條和龐大債務,韓國政府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在軍事經濟上與強國競爭,所以孤注一擲從零開始建設流行文化產業,譬如:全面性的數位革新、定期發放韓流進軍全世界的教戰手冊、針對未開發和開發中國家規劃策略性進攻……。作者認為,韓流就是「一個有計畫性的文化攻堅戰,一場動員全國人民的造神運動」。(也有人認為韓國政府對韓流的助力不大,可以參考臺灣獨立記者楊智強的《最陌生的鄰居:韓國》一書)
至於「全民團結」是指由於韓國人從小被訓練成講究紀律、服從、崇拜權力,加上歷史因素造成的極度恐懼失敗的心理,從而全國上下願意配合政府,為了宣揚國威而傾盡全力。
書中還有一些蠻有趣的觀點,譬如說,引用韓國流行文化評論家的話,承認韓國不是個有創造力的國家,但也從歷史背景告訴讀者緣由,並且說明沒有創造力如何變成韓國發展流行文化的助力。雖然作者認為韓流是成功在「中規中矩」--符合多數人的喜愛,但我認為從另個角度來說,也是因為韓國人很懂得舊瓶裝新酒的藝術,他們找出感動人心的核心公式,加以改造、包裝、行銷,所以能夠跨國引起共鳴。
二、韓國資深編劇的專業剖析--鄭淑,《韓國影視講義1:戲劇────電視劇本創作&類型剖析》(大家出版,2015)
學術意味濃厚的《韓國影視講義1:戲劇》,圖片出自金石堂
在《歐巴當道憑什麼?》中可以看到韓流崛起的外部原因,但如果沒有好的內在實力,韓流也是炒不起來的,接下來兩本書可以窺見韓劇成功的內部原因。
《韓國影視講義1:戲劇──電視劇本創作&類型剖析》的作者鄭淑是資深電視劇、綜藝節目編劇與企劃,同時也是漢陽女子大學兼任教授,本書由其授課資料擴寫而成,可以想見,讀來很有學術味,諸如西方戲劇理論、戲劇發展史在書中也以小章節略略提及。
從劇本面切入,我在這本書中觀察到韓劇廣受歡迎的三個原因。
首先,韓劇的編劇非常有「觀眾意識」。這一點其實在韓國政府決定以流行文化打入國際市場時就已經定調,但隨著傳播方式鉅變,電視劇朝著「雙向互動」的方向走,觀眾的喜好強烈左右了劇情的走向,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也逼出越來越多的創意,這就是韓劇不斷進化的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企劃案撰寫〉這一章很有趣,你可以看到編劇、企劃如何濃縮想法、如何揣測觀眾的喜好、如何說服製作方決策,這是坊間出版的電視劇劇本中看不到的部分。可惜的是,《韓國影視講義1》出版時間較早,用來舉例的韓劇都是第一波韓流名作,如《大長今》等,個人私心很想要看《Signal信號》的企劃案,期待哪一天金銀姬女士也能出版一本編劇手記,分享創作過程。
韓劇成功的第二個原因是「成熟的劇本公式」。書裡提到韓劇可分為「愛情劇、家庭劇、歷史劇和職人劇」四種基本類型,各有不同的組成元素和故事模型。掌握這個公式之後,當你二刷喜歡的經典作品,便可以分析看看,它是依此公式來打造所以才成功,還是因為推翻了這個公式才成功,這是與純粹觀賞劇情不一樣的感受。此外,作者也指出,成功的劇本通常會仔細安排每一集的起承轉合,「有貫穿全劇的主線,也有每一集要執行的小任務。」舉例來說,《大長今》的金榮眩編劇就「為了在每一集裡製造四個大衝突、八個小衝突而煞費苦心」;而「職人劇中最常使用的故事手法,就是在任務過程中,先將事件導向看似無解的迷宮,然後再以出奇制勝的方法展現劇情大逆轉。」這就難怪成功的韓劇總是讓人一集接著一集追,原來,娛樂的背後是一次次精密的計算。
至於「清楚的主題定調」則是韓劇劇本的第三個成功原因。書中不只一次強調「編劇的人性、歷史觀點會融入劇本,透過電視劇表現出來,傳達給觀眾,形成完整的倫理觀。」所以在撰寫企畫案時、在書寫劇本時,都要時時謹記--這個故事要傳達的理念是什麼?通常,一齣戲的主題會與深層的哲學、人生議題有關,而方向則是帶往光明的未來,這是最多觀眾會喜歡的劇本走向。以我粗淺的認知,這幾年的韓劇在議題方面的拓展比第一波韓流更廣,雖然這本書沒能討論到2014年之後的變化,但從這第三個原因就可以理解發展現狀的成因,也可以預見韓劇的未來。
三、韓國人氣導演的手把手教學--表民秀,《編、導、演!眾人追看的韓劇,就是這樣誕生的!:《浪漫滿屋》《他們的世界》導演暢談韓劇製作的祕密》(經濟新潮社,2017)
手把手教學的《編、導、演!眾人追看的韓劇,就是這樣誕生的》,圖片出自金石堂
如果說,閱讀《韓國影視講義1:戲劇》像是在大學教室聽教授上課,那麼,翻閱表民秀的《編、導、演!眾人追看的韓劇,就是這樣誕生的!》則像是在咖啡廳與導演促膝長談。這本書很細緻地寫出由簡單靈感衍生出完整作品的過程,對一齣戲從無到有的產出技術解釋得非常全面,好像走入導演的腦中,跟著他一起完成腳本、一同執導、一同做選擇。
導演表民秀最有名的作品是《浪漫滿屋》,同時也在大學任教。不同於《韓國影視講義1:戲劇》的宏觀視角,表民秀是以自己的幾部作品為例,微觀地從一齣戲的發想、企劃、編劇、前置作業、拍攝到後製過程,細細說明當時的考量、後來發生的問題,以及最後的解決方式。如果你有志於從事戲劇創作,建議你一定要看這本書,因為作者不是泛泛談論製作過程,而是紮紮實實告訴你劇本是如何誕生的,譬如說,針對「要如何創造人物」,作者說:「只要整理好主角的活動半徑、年紀和想法之後,另一名主角就能從相反的角度構思。」接著他就舉出實例說明構思過程,完全可以依樣畫葫蘆操作一次。至於怎樣才是「好演技」,作者則指出要「在邏輯的基礎上,才能存在感性」,並且專章闡述看法,這是從導演角度對演員的具體指導,彌足珍貴。最後,由於《浪漫滿屋》是改編自漫畫的作品,書中也提到了原著改編的困難,以及克服的方法,如果你是漫改劇的愛好者,一定不要錯過這個部份。我非常驚訝作者如此不藏私地分享武功秘笈,或許,這也是韓劇產業能進步神速的原因之一吧。
書裡有段話我很喜歡:「導演是一個不斷在選擇的工作。導演人生之後,就是導演連續劇。」所以這本書中一個很重要的部份,就是表民秀導演對自己人生想法的闡述,這本書雖然以編導的心路歷程為主要內容,但充滿哲學的思辨。《韓國影視講義1:戲劇》和《編、導、演!眾人追看的韓劇,就是這樣誕生的!》兩本書皆不斷強調編導要確定自己想傳達的理念--一種細細觀察平凡的人生與共通的人性,然後得出的人生哲學。兩位作者告訴我:一個好的編導其實是哲學家,因此優秀的戲劇中出現的「物」都有象徵意義或功能,難怪看完一齣好的韓劇,總覺得可以深入討論很多議題。
本書最令我驚訝的內容是:原來,因為觀眾越來越沒有耐心,所以過去要鋪陳三到四集的「起」,被壓縮為第一集的前十分鐘,務必抓住觀眾眼球;原來,因為分工的專業性,強勢的攝影指導會凌駕於導演之上,造成拍攝過程中的壓力;原來,最燒錢也最容易讓劇組吵架的地方是很難全部重來的美術組;原來,播出前的「混音」階段才是劇組的最大的壓力爆點。這些鮮為人知的幕後細節,則在下一本書中被完整地攤在陽光之下。
四、韓國幕後工作者的無聲抗議--李韓率,《消逝的韓光:低薪、過勞、霸凌,揭發華麗韓劇幕後的血汗與悲鳴》(EZ叢書館,2020)
為幕後工作者發聲的《消逝的韓光》,圖片出自金石堂
《編、導、演!眾人追看的韓劇,就是這樣誕生的!》指出了幕後工作者的辛苦,從導演的角度說明一些不得不然的選擇,相較之下,《消逝的韓光》則是站在為勞工立場為其發聲,觀點比較激進,放在一起看,就是拍片現場真實的樣貌。
作者李韓率不是影視圈內人,他是《獨酒男女》副導演李韓光的弟弟。李韓光在2016年10月26日自殺,遺書中說因為受不了每天連續20小時的勞動,所以選擇離開人世,死時才28歲。弟弟李韓率因此成立「韓光媒體勞動人權中心」,志在幫助連續劇的幕後工作者取得支持與尊重。
如果你對於韓國連續劇的幕後分工不熟悉,很推薦你閱讀本書第一章,因為作者是門外漢,相較於專業從業人員寫的介紹,本書更符合一般大眾的理解方式,可以輕鬆掌握韓劇產業鏈的現狀。更重要的是,看了這本書,你會知道韓劇幕後工作者背負的不僅是身體上的疲勞,還有精神上的巨大壓力。作者經常幫忙幕後工作者向製作單位抗爭,也為了寫書實地進行許多採訪,所以,你可以在《消逝的韓光》中看到工作人員的地獄班表--血淋淋的「溶接」(後製術語,暗喻工作人員只能短暫休息就要繼續工作的生活模式);也可以看到各式各樣不合理的合約內容;以及韓光中心與製作單位對抗的過程。
整本書用批判性的角度去審視韓劇產業生態,核心精神是:「站在攝影機後的,是活生生的人」,從製作系統到製作現場,審視勞動工作者是如何被龐大的體制綁架而動彈不得,也嘗試提出非常具體的改善方案。書裡也提到,許多觀眾最喜歡的情節,如:飛車追逐、爆破場面、戰鬥等,都是幕後工作人員最懼怕的場景,讀了《消逝的韓光》再去看劇本,一句簡單的場景敘述就讓我很心驚,彷彿聽見幕後工作人員心裡的悲鳴。書裡直接列出了2018年有勞動問題的製作團隊名單,如《花遊記》、《我的ID是江南美人》等,也特別收錄作者對於世越號船難的追悼文,直指韓國整個社會體制的問題,必須要說,在韓國這個重視「我們」的社會中,寫出這樣一本書真的很有勇氣。
不只一本書指出,韓國總人口數只有五千多萬人,但影視產業如此蓬勃,導致相關從業人員的工作量暴增。韓劇職場是個被利益與效率綁架的世界,支撐眾人繼續忍耐的則是韓國人向世界發光的上進意識,你需要去讀一些關於韓國集體文化(從眾意識、軍隊化管理、階級意識、性別歧視等)的書籍,才能了解為何「過勞」是韓國影視圈很難擺脫的問題。
不過,丟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在韓國本身放寬對國外影視與資金的限制之後;在韓劇越來越有國際市場之後,或許一切都會有改善。李韓率說,希望「哥哥的死成為引爆點,得以炸開連續劇界那堅固高牆的一部份。」這是《消逝的韓光》在黑暗中點起的一顆希望火種。
五、換上一個韓劇腦,重新理解好作品
我的父親是配音員,小時候,我常在錄音間的導播室看著大人們幫韓劇配上中文台詞,那是日劇當道的年代,韓劇剛朝海外拓展,真的沒有想到後來會發展為現今的樣貌。從某個角度來說,配音員也是影視產業的一環吧!現在接觸到韓劇時,總會想起父親那熬夜工作的背影、佈滿血絲的雙眼,以及他最後在49歲因過勞而離開人間的遺憾。亞洲人對工作的認真、努力,在很多方面其實很像,閱讀韓國,也是在閱讀臺灣吧!
翻開這四本書,就好像在會議室看到政策的誕生,或是走進電視台偷看編導的筆記本,抑或是在茶水間偷聽到幕後工作人員的耳語。之後再回頭看韓劇,你會有文化部長腦,從政策面去思考產業走向;你會有編劇腦,看到引發收視熱潮的邏輯與創意;你會有導演腦,從客觀角度多元關照各個面向;你會有工作人員腦,仔細欣賞劇情和演員之外的每個細節。
此後,你會知道要從不同角度去評價一齣劇,因為你已經能看見過去看不見的東西;你不需要別人提醒就會自動把片尾的工作人員表看完,因為你已經學會用更高的視角去感謝一部作品的誕生。
辛奇花生鼠
辛奇花生鼠
教育與圖書館工作者,喜歡閱讀,有點研究癖好,興趣是占星、塔羅牌和流行娛樂,看劇容易入戲太深,願意花時間分享好作品,我的劇評文章會爆大雷,沒看過原作品者慎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