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Life magazine motto.
美國小說家James Thurber在1939發表的短篇故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二度被改編搬上大螢幕,由美國演員Ben Stiller(班史提勒)主導主演,場景移師紐約,故事設定是歷經2008金融風暴及2012歐債危機後的美國社會。
42歲的男主華特在美國Life雜誌擔任negative assets manager(相機底片資產部經理),是其他同事眼裡的宅男,不擅言詞,卻是唯一一個屬下費南多眼裡的好上司。因為需要支付母親養老村的費用以及支持藝術家性格妹妹的追夢,從17歲父親過世以來,華特一直是家裡的經濟支柱。
在生活雜誌底片部門工作已長達二十年的他,私生活乏善可陳,記帳本不離手,沒去過什麼地方,沒看過什麼風景,但新同事雪柔卻走進了他的視線,成為他眼裡最美的風景。為此,他破天荒的花了大筆錢在自己身上,加入了雪柔也加入的約會網站eHarmony,年費約500美金,他想知道關於雪柔的事,哪怕只是一點點。雪柔的檔案上顯示著離婚,有一子,喜歡冒險型的男人。
因面臨出版業的寒冬,公司要全面轉型成線上雜誌,於是最後一期實體刊物的封面會採用合作多年的攝影師歐康諾所寄來的膠卷底片編號25當作雜誌謝幕的封面。在同樣面臨有可能被裁員的命運下,華特與女主雪柔逐漸有了交集及共同的話題,而這話題卻是一個棘手的難題,如何找回失蹤的25號底片。
從格陵蘭到冰島再到喜馬拉雅,坐了飛機直升機搭了漁船,落水遇到鯊魚,上岸遇到火山噴發,支撐華特衝破心裡防線勇往直前的是在他想像裡對他唱著大衛鮑伊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you’ve really made the grade的雪柔,雪柔是他在地表的指揮中心,而他是可以放心飛上太空的湯姆上校,或許能創造歷史,如若不能,他也盡其所能的完成任務無愧於心了。
華特沒有完成任務,當他在喜馬拉雅山上與從未謀面但已有一定默契的歐康諾詢問底片下落時,從歐康諾意外但不憤怒只是遺憾華特把他致贈的禮物遺失後,歐康諾說那張照片是”quintessence of life”,華特解讀歐康諾的意思是生活雜誌謝幕封面最後的經典就更懊惱了。懊惱自己不該衝動行事,當華特因為片尋不著25號底片而感到焦頭爛額時看著歐康諾給他的皮夾禮物上印著生活雜誌的座右銘: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勵志的座右銘對照他面臨找不回底片即將被裁員的景況格外諷刺,衝動之下,他把皮夾扔進了垃圾桶。
在一連串追尋底片的旅程中,華特上山下海,冒險犯難,看似突破自我的同時卻在回到紐約後看到雪柔公寓出來應門的是陌生男人時,他連鼓起勇氣見雪柔一面的勇氣都沒有,只是默默地放下給雪柔兒子的滑板後就走了。工作失利,感情失意的他甚至還耿耿於懷自己無法將父親送給母親的定情鋼琴保留下來時卻意外得知母親非但不介意賣掉鋼琴且還很歡喜華特的父親當年眼光很好,買了可以增值的好琴。
令華特意想不到的還有他母親曾對他說她總是會將華特亂丟的小東西收藏好,果不其然,歐康諾的皮夾赫然出現在華特眼前,找回底片,繳回底片,完成最後的工作,打包私人物品,最後只差領到資遣費華特就要完全的告別Life magazine。就在領資遣費前,華特點開eHarmony看到署名雪柔的兒子傳來的影片,影片裡的小男孩得意洋洋地展現上次華特在中央公園教給他的招式且腳下也踩著他送的滑板。
許久不見的華特與雪柔在領資遣費當天再度相遇,華特難得主動的叫住雪柔,而雪柔要去接在公園溜滑板的兒子,她問華特是否要一起走一段,經過報攤時,雪柔想起是最後一期的生活雜誌出刊,怎麼說都要看看收官之作的封面是何等神作把整個公司搞得人仰馬翻。那是歐康諾所言的quintessence of life,生活的典範,照片主角正是在生活雜誌工作逾20年的華特工作日常,封面上的他正認真的在檢視膠卷底片,如同過往二十年來,他每天都要做的事。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看完雜誌封面後的華特終於勇敢的牽起了雪柔的手。No longer in Life magazine but living in real life.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Life magazine mot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