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在笑的幾秒鐘,喘息: 邱顯洵的紀實漫畫之路(下)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撰文/紀偲涵
2020年11月19日,《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1940-2020》(以下簡稱《手繪台灣關鍵字》)第二場新書講座舉行於北藝大校園。跨國自由記者廖芸婕抱著一疊訪綱前往,神情有些興奮。她似是有備而來,事前就將心裡的疑問整理成稿,預先發給邱顯洵。邱顯洵一邊看,一邊想像講座當天的情景:要全部談完,少說得花上五、六個小時以上。想分享的太多了,擔心時間不夠用,所以邀請了同在藝大教書的林于竝幫忙收束話題。於是,一個主講人,一個與談人,一個主持人,三人就這麼湊在一起。他們輪接著麥克風,一問、一答、一總結,看起來很有默契,合力將討論的軸線,逐漸延展深入。邱顯洵也一揮以往給人的嚴肅形象,談話的氛圍格外自在。果然如他所預想,話題一開就暢談無阻。比起研討座談,感覺上更像是一場同好朋友的聚會。
《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1940-2020》第二場新書座談——「紀實漫畫中的笑與嘆息」。作者邱顯洵(中)、與談人廖芸婕(左)與主持人林于竝(左)對談於北藝大校園內的藝大書店。有別於上場講座(註一)以歷史推廣教育為主,這次更著重於漫畫創作方法論的研討。(大寬文化提供)
廖芸婕(左)一面提問,一面舉例補充、分享國際時事,不斷將討論放置到更宏觀的脈絡中參照。而邱顯洵(中)也並非只是順應附和,反而選擇與之交手,直面、拆解、或重新解釋問題,整體討論過程相當精彩。(大寬文化提供)

|承認無知是創作的起點

上次講座,邱顯洵談及了台灣圖像記憶的問題,以及他如何將「無知者」作為一種自我警惕的身份。有關這兩點,在這次都有更深的探討。「對我來說無知者是一種創作前提。我們有時候覺得自己知道得太少,其實是因為我們曾經以為自己知道的是正確的。」在搜集歷史圖像的過程中,他發現,早期原住民的生活風貌,因為時間太久遠、多數原住民已經漢化,而難以搜尋。除此之外,國民黨時代是台灣最破碎的一段歷史,甚至比更早殖民的日治時期還要難找。「單就圖像的保存來說,無論是因為殖民的責任,或是統治的手段與習慣,日治時期被保留得最完整,而國民黨執政時期被摧殘得最嚴重。那不單因為白色恐怖的銷毀、壓制與異己族群的噤聲。而是政府竄改、醜化過去歷史的習慣所造就的結果。你所查到的所有資料,恐怕都得經過反覆核實。另一方面,從一個圖像工作者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台灣所經歷最缺乏文化素養的政權,因為它將低俗的圖像變成一種常態。」
接著,他釐清廖芸婕提出的「以雙語出版,是否有意識地在面對國籍群眾?」的問題,重申台灣圖像的重要性。「這不是一種刻意,對我而言雙語是必然的。我們雖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卻因處於交通樞紐,而在歷史上從未缺席。如果,我們已經常出現在別的國家的歷史中,那今天,我們要說自己的故事,必然要用一個溝通上障礙較小的表達方式。」這個回答,解釋了他為何那麼義憤填膺。因為他知道,這個國家的歷史在國際上是被重視的。對他而言,所為國際意識,並非只是語言的多種多樣,而是如何填補台灣版本的台灣歷史的在國際上的敘事空缺。「很多時候,某一種說法傳久了,我們就會以為是真的。」敘事的不足,使得我們認識的事物失去了被翻轉、擴充的可能,這種慣以為常,也僵化了討論能動性。其實,我們總是在承認自己無知的時候,才開始知道更多事情。就如廖芸婕總結所說:「我們都在不太知道事情全貌的處境裡,試著摸出一條路出來。」踏上這條沒有終點的道路,並不為了抵達唯一真實,只是為了去看見前方。
講座當天,《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1940-2020》原畫展也正在藝大書店展出。觀眾能順道一窺部分原稿。(大寬文化提供)

|替曾經沒有發言權的人說話

時刻研究歷史、吸收漫畫相關資訊,在擴充眼界的同時,也習得了許多自我檢視的參照。這必須仰賴創作者收攏資訊、將其重新配置於創作中的能力,才能不至落入迷失。「其實,有時候我也很焦慮,研究越多漫畫的歷史,越覺得自己知道的太少。當你發現本來想做的形式,其他國家早就有人做過,就不免質疑自己是否只是一種重複,但我在畫《台灣人四百年史》的時候,找到了一條軸線。沿著這條軸線,我發覺創作在循序漸進,也發覺紀實與創作並不是互相排斥的。」
「舉例來說,史明之所以會寫《台灣人四百年史》,是原因於連橫的《台灣通史》。不過,由於連橫傳統文人的背景,《台灣通史》仍舊被寫成一部統治者的歷史。於是,史明選擇從台灣勞苦大眾的角度出發撰寫。」邱顯洵說,他從這個觀察裡發現,我們時常在接受了官方史觀的同時,忽略了那些被記載的事件中的當事人。對清代的羅漢腳來說,渡台禁令是什麼?械鬥是什麼?對佃農來說,土地改革又是什麼?諸如此類的主觀詮釋,在歷史學門客觀性的追求下,常被忽略。這樣的歷史,對他而言是不完整的。實際上,若是預設將事件描述得中立、符合客觀就能成為事實,一個國家的歷史,將落入單一敘事的危險——不被賦予發言權的人沒有故事。史明寫作的姿態,對他而言是個關鍵的啟發。他認為,一個創作者,首先必須非常清楚「為誰而畫?」「站在誰的立場?」「為誰發聲?」,再刪選歷史片段,以此構思,最後才是調度適合的形式。如此,自然就不容易過度倚賴官方歷史與形式上的創新。因為,在這個平衡裡,形式不再是一種追求,而是輔助;紀實也不再是形式的框架,而是定錨。
《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1940-2020》原畫展側拍。(大寬文化提供)

|幽默重要嗎?他們說的幽默是什麼?

所以,當他們在討論「幽默是重要的嗎?」的時候,實則不在討論「幽默的重要性」或「怎麼幽默?」這類形式本位的問題,而是「幽默可以是什麼?」以及「在諷刺漫畫創作中,幽默可以在什麼位置,發揮怎樣的作用?」就如幽默的中文翻譯,關鍵在於如何捕捉某種難以言明的幽微情緒,曖昧地勾弄觀眾的笑穴。用邱顯洵的話來說,就是讓人「哭笑不得」。這類創作者,通常深知「笑」和「哭」只是情緒反應,並非情緒本身,而且,兩者都隱含著複雜性。很多時候,人們會笑或者哭泣,其實並不正處於絕對的喜悅或是難過,反而是在面對一時難解的陌生情緒之時。
「《筆尖雜誌》(The Nib Magazine)總編矢志讓痛苦的人笑出來,讓沒有幽默感的人痛哭流涕。」從廖芸婕分享的採訪經驗,我們可以觀察到幽默的另一個面向:正因為它存在於創作語境的拿捏中,本身就是開放變動的、等待被詮釋的,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或是被不同立場的觀眾所理解/不理解,在他們心中,就會形成不同的意義。「在畫《台灣人四百年史》之前,有20幾年的時間,我都在週刊上發表時事諷刺漫畫。這期間累積了上百件官司,有毀謗、妨礙名譽⋯⋯等等。我並不怪他們,反而開始思考:『我們對圖像、事件、道德的判斷不盡然相同,但什麼才是我在創作中在乎的?』」「即便我私人的立場會對一些政治人物的行為感到不齒,但在創作的時候,我會將自己拉回來一些。我會想像:『如果我是他的支持者,我是不是可以用一種比較戲謔的方式來消遣他?』」「做為一個負責的創作者,特別是以政治、時事作為題材的諷刺漫畫家,我對自己的期待是:要畫到即便對方生氣,也說不上來氣的原因。無論如何,作品都不能流於單純的謾罵或人身攻擊。」然而,對邱顯洵來說,使用這種手法來創作,是希望可以藉著明確但不直接的表達,避免事件被單一的情緒所淹沒、被主觀視角給簡化。
《筆尖雜誌》(The Nib Magazine)是美國一本以募資營運的新興雜誌,不但發行線上、紙本雜誌,也積極以周邊、網路媒體等方式推廣漫畫文化。連優惠活動文宣,也都既逗趣又辛辣。(截自 The Nib Tiwitter)
幽默能夠比起定奪更加有力量,是因為創作者扮演了一個角色,展示他怎麼去面對某個難以接受的現實。而有時,幽默也是創作者自身應對現實的管道。「我曾因國藝會海外藝遊計畫,有機會採訪到很多政治漫畫家,其中一次,馬來西亞政治漫畫家祖納(Zunar,1962-)與我分享:「2018年之前,馬來西亞尚未迎來政黨輪替,有很多人民是想要反抗但不敢反抗的。他的創作,就是想給大家一個武器,名為『笑聲』,當遇到受不了的事情時,就努力去笑!」
又或者,當它經歷了時間的洗滌,亦能在未來再次發酵。「2018年,我造訪了英國的漫畫博物館(The Cartoon Museum),這座博物館裡,搜羅了英國250年來的漫畫作品。在裡面,你會看到有些人看著一件作品發笑,有些人看著一件作品嘆息,如果仔細觀察作品的創作年份,你甚至會發現,當時漫畫家在畫這張畫的時候,他不一定能夠預知,在未來20、30年後大家看到會是怎麼樣的感覺。比方說,在英國要加入歐盟的時候,有很多以英鎊變歐元大作文章的作品,如今,英國已成功脫歐,那個笑或嘆息,也多了一層不同的味道。你突然感覺到,這真的是時間跟幽默的力量。」廖芸婕最後所分享的經驗,使我們發現,這股張力,來自於我們終於有力氣,去拉開一段距離,發覺整件事的立體感。而後,才能將一件因痛而生的恨,轉化成一聲輕盈悠長的嘆息。
《筆尖雜誌》(The Nib Magazine)也開放訂閱每日漫畫。上圖為Victoria Ying作品,精準捕捉了疫情的恐慌如何使美國種族主義被放大。 (截自 The Nib Tiwitter)
從無知開始知道,將已知消化安置,不急著去定論它,留給它一點被時間轉圜、詮釋、重新協商的餘裕,這本書就是這樣完成的。不過,回頭想想,這不也像是我們從傷害中復原,重新鬆解壓抑的歷程?《手繪台灣關鍵字》依著這個最基本的道理,將諷刺漫畫抽離了在媒體刊物發表的慣性,獨立成冊出版,透露出它比起立即感官,更偏重作品檔案特質,欲存留於時光中,等待後世索引的企圖。
(註一)有關《手繪台灣關鍵字》第一場講座「在歷史的觀景窗裡,你看到了什麼?」講座內容,請參照文章〈不再失憶:邱顯洵的紀實漫畫之路(上)〉:https://vocus.cc/article/6019ff4bfd897800012b4adc

《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1940-2020》,大寬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寬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邱顯洵的第二本漫畫作品《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1940-2020》,距離上一本《手繪台灣四百年史》,已經過了三年。這本新作,仍舊以幽默的文字與圖像,刻劃曾在台灣發生的種種深刻、嚴肅、哀傷的故事。敏感一點的讀者,只要翻個幾頁,就能辨認出在他作品裡流淌的諷刺漫畫的血液。 這次,他畫的歷史離我們很近。
邱顯洵的第二本漫畫作品《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1940-2020》,距離上一本《手繪台灣四百年史》,已經過了三年。這本新作,仍舊以幽默的文字與圖像,刻劃曾在台灣發生的種種深刻、嚴肅、哀傷的故事。敏感一點的讀者,只要翻個幾頁,就能辨認出在他作品裡流淌的諷刺漫畫的血液。 這次,他畫的歷史離我們很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夏天來啦,又到瞭穿帆佈鞋的時候,其中不乏我們必備的匡威與VANS。而帆佈鞋從20世紀開始流行就延續到瞭現在,不乏會出現很多經典和小眾的品牌,不論你是穿膩瞭想換個口味,這些帆佈鞋都值得讓你一試。 帆佈鞋,憑借著它經典百搭的特性,從流行到現在都都深受潮人的喜愛。不論是當下流行,亦或是經典小眾,相信各位都
Thumbnail
國慶日這天,我看了「我們與惡的距離」劇場版。#故事工廠 同樣精彩,同樣鑽進心裡的糾結。但不得不說,劇場的詮釋與現場互動公投決定劇情走向的方式,比起電視劇的漸進式消化吸收與深入,劇場版多了一些濃縮式的迫切思考與抉擇。倒數一分鐘,一條人命就掌握在你手中;一分鐘,你的任何選擇都將是你與惡的距離。這樣的
Thumbnail
工作要有效率,不是「把自己逼死,什麼都要快」也不是「我一定要照著既有的SOP去執行才是最正確的」而是「用對方法」「節省時間」「用最少的力氣完成最大的效應」。
Thumbnail
一個多月之前在Matters上寫武漢封城日記的郭晶,她的日記在Matters上被看見,於三月份被聯經文化出版,書名就叫「武漢封城日記」。 不止如此,四月份開始,她成了聯合文學手寫日記駐站作家......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夏天來啦,又到瞭穿帆佈鞋的時候,其中不乏我們必備的匡威與VANS。而帆佈鞋從20世紀開始流行就延續到瞭現在,不乏會出現很多經典和小眾的品牌,不論你是穿膩瞭想換個口味,這些帆佈鞋都值得讓你一試。 帆佈鞋,憑借著它經典百搭的特性,從流行到現在都都深受潮人的喜愛。不論是當下流行,亦或是經典小眾,相信各位都
Thumbnail
國慶日這天,我看了「我們與惡的距離」劇場版。#故事工廠 同樣精彩,同樣鑽進心裡的糾結。但不得不說,劇場的詮釋與現場互動公投決定劇情走向的方式,比起電視劇的漸進式消化吸收與深入,劇場版多了一些濃縮式的迫切思考與抉擇。倒數一分鐘,一條人命就掌握在你手中;一分鐘,你的任何選擇都將是你與惡的距離。這樣的
Thumbnail
工作要有效率,不是「把自己逼死,什麼都要快」也不是「我一定要照著既有的SOP去執行才是最正確的」而是「用對方法」「節省時間」「用最少的力氣完成最大的效應」。
Thumbnail
一個多月之前在Matters上寫武漢封城日記的郭晶,她的日記在Matters上被看見,於三月份被聯經文化出版,書名就叫「武漢封城日記」。 不止如此,四月份開始,她成了聯合文學手寫日記駐站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