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日這天,我看了「我們與惡的距離」劇場版。
#故事工廠同樣精彩,同樣鑽進心裡的糾結。但不得不說,劇場的詮釋與現場互動公投決定劇情走向的方式,比起電視劇的漸進式消化吸收與深入,劇場版多了一些濃縮式的迫切思考與抉擇。倒數一分鐘,一條人命就掌握在你手中;一分鐘,你的任何選擇都將是你與惡的距離。這樣的設定與巧思,我不得不佩服!我甚至連歌劇院網路沒收訊卡住,無法投票(成為社會議題冷漠者)都感到自責!
其實我不太喜歡公開的談論社會議題,因為每個人的觀點、角度、核心價值本就不同,是非對錯本就是主、客觀牽扯不清的複雜。我從不想說服他人改變想法,或是尋求同溫來認可,我認為我清楚知道自己為何認定足矣。
不過,我們都一樣生活在台灣、地球、宇宙中,身為同樣呼吸的一份子,劇中談到的「共業」,是我認同且永遠無法推託的責任。我們不是神,你無法完全客觀的裁決任何的是非,但是,你可以練習神的視角。小至我與學生的班級,大至社會議題,我都試著練習如何以更高的角度,看到全面,覺察各方的矛盾與交集可能。於是乎,即便心中有時已有取向,我仍選擇更多的聆聽、感受與同理,而不是二元對立,因為那永遠不會得到真相,或是更接近真理。
「與惡」劇中,透過被害與受害家屬的糾結與矛盾衝突,希望大家能分別從兩方視角「發現彼此」並「產生靠近彼此的可能」,這樣的安排真是令人拍案。不過,劇中我更被「局外者」的更高視角給憾動了。記得劇中有一幕,精神科醫師與護理師這對夫妻的衝突對話,真實的擊中了自己,眼淚瞬間奪眶。
「如果妳把每個社會事件的責任都攔在身上,宋喬平你不累嗎?」
身為一個熱愛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也是攔了好多!沒有別的原因,只因我深知只有教育,才能在未來讓所有卡死的齒輪鬆動、旋轉。拯救世界雖是平常自己常說的玩笑話,但這內心想望的目標與責任,我一直承擔著,也默默耕耘著,因為我堅信蝴蝶是能成風、引起巨浪的。於是,在認清自己沒有能力扭轉任何社會現象時,我知道我只能做好我的本份,然後再做好更多本份。會呀!會累、好累,更會對社會失望、對世界失望,但我唯一能做的,還是相信並且繼續前行。
「我很累啊⋯⋯但如果我們就這樣走了,他們怎麼辦。如果我們都不做,他們的未來怎麼辦?」喬平指著自己肚子的寶寶說。
就是這裡,我眼淚忍不住了。
「如果我放棄了,我不再向前進步了,我生命中這些可愛孩子們的未來怎麼辦?台灣的未來怎麼辦?這個世界的未來怎麼辦?」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而且,這麼「自以為重要」的我,又該怎麼辦?
如果,與惡,做與不做我們都會被迫卡位擁有關係;那,與善,我們是否能更理直氣壯的插隊促成關係?網路、媒體的力量是以加乘的方式,漣漪擴散。身為一個在科技資訊爆炸時代的地球人,也得再加上一層「科技與多媒體素養」才是真的與時俱進,不然你去不了老高說的第四維度的地球喔。同理、覺知、思辨,得是基本配備,我知道教育還有機會幫孩子們裝上,那已經成為大人的我們呢?該淘汰了嗎?
「不管是什麼人,好人、壞人、有錢人、窮人,我們都看著同一片星空,看得到黑暗,也看得到希望。」-我們與惡的距離劇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