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焦點─長江三峽水利工程
2003年 全球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中國大陸長江三峽大壩,凌晨零時展開下閘蓄水的歷史性時刻,半個月後蓄水線達到海拔135公尺,庫容量達23億立方公尺,開始發揮三峽大壩防洪、發電、航運3大綜合效益,千百年來暴怒的長江終於被馴服,為人定勝天寫下新頁,但還有待時間驗證。
長江荊江兩岸自古以來一直是洪水肆虐横行,史書記載,自漢代以來2000多年裡,長江中下游發生較大洪災200多次,水災更是不計其數,華中地區最大城市武漢和京廣鐵路大動脈都在洪水氾濫區內,三峽工程是唯一可以解除這些心腹大患的良策,實際推動者是共產黨中國第2代領導人鄧小平。
長江三峽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綜合效益,最重要的是防洪,三峽水庫防洪庫容達222億立方公尺,水庫調節洪水可削减洪峰流量2.7萬至3.3萬秒立方公尺,有效調配長江夏季豐沛的水流量,防範宜昌到上海的長江中下游出現洪水,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現在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即使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也可以通過三峽工程的調蓄,防止發生大量人口死亡的毀滅性災害。
長江三峽工程靜態投資總額高達人民幣954億元,防洪之外,三峽水電站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6億千瓦時,相當於一座年產5千萬噸原煤的煤礦。三峽水庫回水可達西南重鎮重慶,改善650公里川江航道,萬噸级船隊可以從上海直達重慶,每年單向通過能力由現在1千萬噸提高到5千萬噸,為重慶、四川乃至大西南提供一條便捷的出海通道。
長江三峽大壩開始發揮防洪、發電、航運3大綜合效益,相對的也付出沈重代價,以三峽水庫175公尺蓄水位計算,淹没面積達638平方公里,涉及鄂川两省19個縣(市),數百萬人在長達20年內被迫移民,三峽水庫內新增形成12個島,眾多的名勝古蹟和地下尚未發掘的文物也都全部沈眠江底,造成至為複雜的全方位衝擊,衍生的利弊得失,都還有待時間驗證。(延伸閱讀1:共產黨中國崛起撼動世界~長江三峽水利工程面面觀);(延伸閱讀2:共產黨中國崛起撼動世界~長江三峽水利工程面面觀~全球著名水壩)
◆注定歷史留名的長江三峽大利工程(圖/TandY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