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是日片,《情事》是韓片,《晚春情事》是台(國)片。
昨晚看了陳耀圻修復版的作品《晚春情事》(1989),很讓人驚艷的傑作,幾個早年的明星,包括陸小芬、丁也恬、馬景濤、姜厚任(長得很像現在的韓星,是未修版喔!),甚至還有張復健(奇怪!看到他的國字臉就想到”龍的傳人”,但根本沒關係)。
上次看陳耀圻的紀錄片《上山》,感覺就是個將來會拍藝術電影的導演。果然,這位老導演的作者性是很強的,在商業片中不斷實踐著自己的電影美學,無論是光影或是取景的角度,攝影機的鏡頭位置與轉場的技巧,或是場面調度,如片末那個囚禁陸小芬的牢籠,陽光透過十字架造型的窗子,投射影子於地面(這十字架窗還真是…特別,擺明了要救贖,就更加諷刺)。每一小段落來個字卡,填上書卷氣極濃但適切的文字,讓我本來只是想看看現在修復的技術怎樣,結果就一路看到半夜了。
陸小芬在我印象中就是個當時受到關注爭議的女星,身材太好,媒體都在這部份做文章,害我也沒機會覺得她演技有多好。但這部讓她得到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的作品,真的嚇到我,感覺比《桂花巷》更有演技層次。導演沒有找人另外配音,她的台語腔在當時有助於演繹片中的身分(來自農村的女人)。畢竟那個年代,講台語就是土,飾演她媽媽的丁也恬也一口台語腔,其他角色,只要是富貴人家的,一概字正腔圓,以此區隔身分地位,32年前的電影界,這絕對是普遍又容易的做法。
一開始的演技有些生澀不自然,但那個年代的電影這類瑕疵可多了(還有化妝也很恐怖),片末在牢籠內,被張復健餵藥那段,特寫她的臉部,她流淚不止泛紅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一個字一個字的複述張衛健說的條件,那一幕演得實在太好太好了,讓我一度不忍別過眼去,看完整部片還很回味這一段,陸小芬的演技在這個時刻是壓抑後的爆發,詮釋得剛剛好。
她活下來了,成為她之前很想成為的上流社會女人,用以交換的是自己的青春戀夢。看似對封建社會女權受壓制最後是屈服了,但最後一個鏡頭,她盯著觀眾停格(明擺著又是一個向”四百擊”致敬的鏡頭),眼神堅定,有過歷練,看起來又不是那麼一回事,能用這樣開放性的結尾處理這個故事,就不顯得太悲情,反而呼應了片中上流女人們閒談時常掛嘴邊的”男人啊就是~~~”,表面上看似男人控制了女人,但實際上呢?
陸小芬好幾個角色個性都有些類似(桂花巷/看海的女人/老莫的第二個春天),女人被命運宰制,又不甘於被宰制,於是有些程度不一的離經叛道,有些在內心,有些實踐了。”命硬,剋夫”,這類形容詞容易落在這種個性的女人頭上,由陸小芬來詮釋這類角色,其實很適合,因為年輕時的她,臉上的線條自然狂野,不可愛不柔媚但堅定有力量的大眼,超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