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苗施打優先順序是否符合普世價值:道德、公平、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2021.7.5)去年東洋藥品的3000劑疫苗採購案破局後,造成我國疫苗施打進度嚴重落後,以至於從全球防疫優等生退步到全世界第44名。
聯合報的報導指出,
#50歲以下的世代恐將面臨疫苗施打不正義的受害者,因為中央堅持採購的3千萬劑疫苗中,必須有1千萬劑是國產疫苗(「國產」是故意誤導,其實是私人公司製造)!屆時國際疫苗用罄,這批青壯人口恐怕被迫成為「白老鼠」,或得面臨「沒得選擇」的窘境。
根據疫情指揮中心資料顯示,到7月4日止我國第一劑疫苗的覆蓋率僅9.37%,第二劑為0.19%(圖1)。從施打順位來看,除第一順位的醫事人員較無道德爭議外,第二類「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以及第四類「外交公務及運動人員」竟然已經完成100%第一劑的施打 (圖2),這樣施打優先順序的邏輯簡直匪夷所思?!
因為參照歐盟或加拿大的建議,
#優先群體的考量是必須符合道德公平、可行性和可接受性,所以上述這兩類人員罹病風險並不比其他人高,尤其台灣疫苗極為短缺,根本不應該優先施打,然而他們也開始進行第二劑的施打!?這符合道德與公平嗎?
政府組織最重要的是誠信,一旦被人民發現在危急時刻官員並非為人民著想,而是運用特權保障自身的利益,這就是
#沒有利益迴避,這就「不道德」了!
最緊急的是,我們要求政府儘速開放國際認證的疫苗進口,不要再用政治化的行政措施百般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