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把「一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奉為圭臬,所以包包裡書是必備的物品,而青春彷彿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慢活,香醇的咖啡、流轉的樂音、舒適的角落,才能好整以暇讀一本書,外面的世界暫時隔絕,心無旁鶩,我的目光只專注在滿天的文字裡。
但從沒想過有一天這會成為奢望。自從當媽媽後,過往追尋的文學佳著拋在一旁,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工具書,以為啃完這些專家的名言就能成為媽媽達人,但殊不知媽媽是需要時間的歷練才能駕輕就熟。而那個包包裡長久以來的「書位」不得不退出,把空間讓給一大堆「以備不時之需」的育兒用品。
雖然整日像是游擊戰裡搏鬥,但渴望被文字洗滌的心仍然火熱,只是場域換成磨刀霍霍跟鏗鏘有聲的廚房,一邊顧著爐火一邊讀著《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鬼太郎之妻》與《小腳與西服》理家的苦悶,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異樣的命運有了連結,女人可以傳統也能在堅韌中創造自我,昂首挺立。而《一生中的一天》面對轉瞬間便與之擦身而過的情分,還有年長後的安身之命,在齊邦媛先生的述說下格外動人與留下無限省思。
還有幾乎揪著心讀完的《我的孩子是兇手 一個母親的自白》和《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身為母親是最了解孩子的自恃有了質疑,擲地有聲的母愛是不是成了另一種傲慢的枷鎖。再看《請進,餐桌上聊教養》與《徐玫怡的Mother style》,寫意的親情生活底下流淌的現實是媽媽是個充滿矛盾的個體,在我們揉進相互的生命裡時,給彼此留白才有平衡的空間。到了跟孩子挨在一起讀《媽媽使用說明書》和《送報生的夏天》時,無俚頭的童言童語裡,卻意外地紓解了母子間近來的緊繃,我們的眼瞳裡多了一份對對方的體諒與柔和。
再忙也要讀本書,因為在苟延殘喘的時光裡,面目可能不只可憎而是猙獰,口出的言語就像刀鋒那樣銳利,唯有進入書海,讓自己的心境暫時地獲得喘息,即便環境簡陋、時間片段,當再次抬起頭時,沉浸在每個故事裡的情緒重新為又生活注入了啟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