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對生活的反思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現有的人生去掉工作之後, 還剩下什麼?
我是一名出社會工作近三年的物理治療師,自從在北部工作領薪水後,生活就幾乎被工作給填滿,假日也因為平日的工作疲累,以及與家人相處時所感到的壓力等種種原因,而總感覺無法真正感受到工作之外的愉快。
回想起一開始當工作表現亮眼而被主管加薪時,當下的快樂感覺非常短暫,心中想著應該要為此快樂而更認真努力工作吧? 但過不久後卻被隨之而來的空虛所填滿,賺更多的錢、更大的數字在工作一年半後對我逐漸失去吸引力,因為隨之而來的空虛會讓我用花錢來滿足自己的物質生活,總以為如此會讓我感到真正的滿足,但其實並不然,因為天真的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缺乏的是精神上的滿足。
這樣的狀況就這樣持續了快一年,直到有天我從這個惡性循環當中醒來,意識到自己所深陷的泥沼,也許也是許多出社會的新鮮人深陷的困境之中:為了賺錢而失去自我,或著更精準地說,還沒有真正找到人生想奮鬥努力的方向。
在前陣子五月中的疫情爆發後,各行各業幾乎都被迫按下暫停鍵,人們被迫待在家裡,我也不例外。不但經歷了減班減薪的日子,也經歷了精神上的磨練與反省。
沒有工作之後,我的人生還剩下什麼?
一開始是窒息般的折磨伴隨著焦慮,發現自己竟然不知道要如何度過沒有工作的生活,被外在條件所驅動的生活,突然輪到由自己有條件限制來地安排做主時又該如何度過?
當時待在幾坪大狹窄地租屋處不敢出門,盯著手機螢幕就這樣度過無數個白天與夜晚,我躺在床上盯著白色天花板覺得自己快要瘋了,不斷想著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之類的想法,我想生而為人在一生當中應該都有懷疑自己存在的時候,我為何而生?又為何而來呢?
從宗教及哲學角度都對這樣的疑問有了許多不同角度的解答,甚至從皮克斯電影、聖經經文、心理勵志書中與創作歌詞裡都能夠找到不一樣的看法,如果跳脫個人,從生物學角度解釋可以說我們的存在就是人類物種傳宗接代延續生命的過程。
有趣的是,人類的大腦,如此厲害的大腦花了許久時間的演化,得以對這個地球產生龐大的影響力,究竟是巧合還是注定的呢?
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對大腦的了解甚少,人的一生當中有許多時候並沒有好好把握能讓大腦的潛能獲得的開發的機會,且我們身處在一個特別容易受科技產品控制與資本主義當前的時代,大多數人習慣用唾手可得地3C產品與網路度過一天,如同自動駕駛模式般,我們的生活都深深地被科技所控制與影響,在沒有意識到之前,身體與心理的健康都將伴隨著過度使用,讓這些一開始就設計要讓人們上癮的產品對人們產生許多負面影響。
在疫情的來襲後,我有更多時間思考工作賺錢以外的事,除了發現自己對科技產品上癮的惡習外,更發現自己長久以來都沒有正視的問題: 思考與規劃心目中理想的生活,並且去實現它。
沒有工作之後,我的人生還剩下什麼?
我想我的答案是,我想把剩下的時間盡量遠離受科技制約的生活,並且將大腦主控權拿回,好好去體驗地球上虛擬世界之外的人事物,讓他們啟發我、幸運的話還能因此而找到生命中的志業,寫下屬於自己獨有的生命故事。
    一名二十幾歲的女物理治療師的生活歷險記 紀錄生活中與每位人物的點滴與各種想法與反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凡的風景,需要不凡的努力與高度。        在經歷過三個多月的疫情控制後,終於有機會安心地走到戶外接近自然了。這趟健行行程來得很突然,可說是說走就走,有鑒於待在室內太久而產生的情緒低潮難以擺脫,除了工作場所外就是家裡與外送員的接觸場景,自己真的很想脫離這樣低迷的生活模式,也因為一直都很想多接觸
    不凡的風景,需要不凡的努力與高度。        在經歷過三個多月的疫情控制後,終於有機會安心地走到戶外接近自然了。這趟健行行程來得很突然,可說是說走就走,有鑒於待在室內太久而產生的情緒低潮難以擺脫,除了工作場所外就是家裡與外送員的接觸場景,自己真的很想脫離這樣低迷的生活模式,也因為一直都很想多接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自從五月中的三級警戒以來,在家工作時間正式邁入三個月,從一開始的上下班界線無法明確劃分、容易超時工作,一直到現在,無論是身體和心靈好像也養成了一套新的習慣。 當那些以前的「不得不」都空出了自己的位子,我們再也沒有藉口去推託,那些以前說沒時間,或是因為人情而沒有留給自己的時間。
    Thumbnail
    疫情之下,不得不開啟宅在家生活模式,工作、生活都在同一個空間內,減少外出,卻不能讓生活品味下降。用居家咖啡廰開啟上班的工作儀式,完美營造且開啟一天的上班氛圍。
    生活受到很大的改變,街上的人變少了,也不用到辦公室看到同事與主管,現在這樣的生活很像自由工作者,偶爾遠距討論一下事情,工作時間界線也變得模糊,可以睡到中午,工作到晚上,可以丟中午的垃圾車,時間變得自己掌控,這樣的日子心理的壓力也變小。 因為辦公室是開放型的,所以上班的時候常常會聽到(我做主管前面)後
    Thumbnail
    你是一瓶「氣泡水」,還是一杯「糖水」? 生活中有些事情你能控制,有些事情是你控制不了的。在面對疫情的不安,斯多葛學派是最好的定心丸!它告訴我們什麼東西是值得擁有的,怎麼做才能得到。
    Thumbnail
    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2020,21世紀數一數二難熬的一年,我們的生活周遭發生了許多事情,也改變了許多我們熟悉的日常,主婦買菜不再出門,開會不在會議室,上課不在教室,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質變,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將何去何從?網路的普及又會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
    面對持續變化及升溫的疫情,全球經濟與生活變化呈現幾個明顯的大趨勢: 1.醫療與殯葬產業工作負荷持續上升 (煎熬的「紐約送行者」:殯葬業的瘟疫屍體超量) 2.大多數服務業面臨急遽的需求下降 (例如:電影、各大展覽活動、餐廳以及大眾運輸等等) 3.待在家的時間大幅上升 (因而衍生出許多需求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自從五月中的三級警戒以來,在家工作時間正式邁入三個月,從一開始的上下班界線無法明確劃分、容易超時工作,一直到現在,無論是身體和心靈好像也養成了一套新的習慣。 當那些以前的「不得不」都空出了自己的位子,我們再也沒有藉口去推託,那些以前說沒時間,或是因為人情而沒有留給自己的時間。
    Thumbnail
    疫情之下,不得不開啟宅在家生活模式,工作、生活都在同一個空間內,減少外出,卻不能讓生活品味下降。用居家咖啡廰開啟上班的工作儀式,完美營造且開啟一天的上班氛圍。
    生活受到很大的改變,街上的人變少了,也不用到辦公室看到同事與主管,現在這樣的生活很像自由工作者,偶爾遠距討論一下事情,工作時間界線也變得模糊,可以睡到中午,工作到晚上,可以丟中午的垃圾車,時間變得自己掌控,這樣的日子心理的壓力也變小。 因為辦公室是開放型的,所以上班的時候常常會聽到(我做主管前面)後
    Thumbnail
    你是一瓶「氣泡水」,還是一杯「糖水」? 生活中有些事情你能控制,有些事情是你控制不了的。在面對疫情的不安,斯多葛學派是最好的定心丸!它告訴我們什麼東西是值得擁有的,怎麼做才能得到。
    Thumbnail
    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2020,21世紀數一數二難熬的一年,我們的生活周遭發生了許多事情,也改變了許多我們熟悉的日常,主婦買菜不再出門,開會不在會議室,上課不在教室,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質變,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將何去何從?網路的普及又會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
    面對持續變化及升溫的疫情,全球經濟與生活變化呈現幾個明顯的大趨勢: 1.醫療與殯葬產業工作負荷持續上升 (煎熬的「紐約送行者」:殯葬業的瘟疫屍體超量) 2.大多數服務業面臨急遽的需求下降 (例如:電影、各大展覽活動、餐廳以及大眾運輸等等) 3.待在家的時間大幅上升 (因而衍生出許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