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疫情之下的反思:人生的要與不要

更新於 2022/01/0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自從五月中的三級警戒以來,在家工作時間正式邁入三個月,從一開始的上下班界線無法明確劃分、容易超時工作,一直到現在,無論是身體和心靈好像也養成了一套新的習慣。
當跟老闆、同事和客戶完全變網友的狀態,沒有起身就看得到同事,或是隨時都可以到辦公桌旁的小桌子開個即時會議,所有的溝通跟對話都要「刻意」為之,無論是約個10-15的會議或是直接打Line電話,如何「刻意」維持聯繫讓人際互動和工作可以持續推進,反而是更顯重要。
當工作的日常沒有上下班通勤、中午跟同事的聚餐,或是下午時間的團購下午茶還是晚上下班後的閒逛、聚餐,每一個選擇都成了自主的選擇。無論是選擇如何運用過往用來擠捷運、公車的通勤時間、中午吃飯是配網路影片還是看書,晚上下線後(下班後)又是如何安排馬上可切換成私人模式的時間?
當那些以前的「不得不」都空出了自己的位子,我們再也沒有藉口去推託,那些以前說沒時間,或是因為人情而沒有留給自己的時間。
深居簡出的防疫日子,三個月沒戴上隱形眼鏡、只有進行視訊會議那天才化妝,甚至幾個月都沒穿上整身正式的套裝出門,疫情像是一個篩子,篩出了外在世界跟內心世界的重量,更篩出了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人生的要事排序。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人需要的東西可以那麼少,或許只需要可遮風避雨的住所、健康可勞動的身體、可維持生計的工作、有餘裕可從事休閒的時間,還有可以與自己共處而不感到匱乏的心靈。
有人選擇把多出來的時間給家人,有人選擇學習新的技能,有人拿來貢獻給其他人給予疫情間的諮詢輔導,人生的要與不要,終究都是自己選的,而也就是在刪除了那些不得不的「必要」後,我們可以更誠實地面對自己,到底什麼才是真的「想要」。
外在的世界的變化非我們所能掌握,真切地了解自己,學著與自己相處,反而成為一項需要不斷「刻意練習」的功課。
Photo by Dayne Topkin on Unsplash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人的飲食習慣與偏好,受原生家庭影響甚深,就像是個影子一樣在之後的人生亦步亦趨。我自然也不例外。除了不喜吃芹菜、薑、蔥、蒜等辛香料外,也不愛吃煮到軟爛或黏稠的食物,像是秋葵、山藥、茄子等食物,總覺得那樣的粘膩感覺,好像有點太不乾不脆。長大後,才知道挑食是父母親給的寵溺的自由。
前兩天因為台灣新冠肺炎本土案例數目攀升,一個週末彷彿隔出了兩個世界,一個是一年多以來相較於世界其他各國,彷彿是平行時空的正常生活樣態,另一個是超市貨架跟街道同樣空蕩,焦慮和不安滿溢的世界。
身為家中接受正式教育時間最短,工作年資最長的她,從「做小姐」時,就開始工作了。因為家中食指浩繁,她的父親要她放棄本來可以考上的師專,改唸高職商科,這樣畢業後比較好找工作,有時她提起這件事,好像在講某此旅行錯過的某班車一樣,她也無從想像,沒上那班車的她,如果搭上了,會前往怎樣的目的地呢?
又一年了。 每年的這個時候,葉永鋕都在提醒著大家,回頭望向過去,無論是21年前的屏東大樹,或是21年後經過新冠肺炎肆虐一年後疫情仍未停歇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否有變得更為平等,是否更為包容了呢?
小至嗜好,大至職場或人生,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碰到不在其中,可能出於好意急切給予意見的家人、朋友或根本不認識的人,彷彿只要某些決定下對了,人生就是一片坦途。而最常聽到的意見,也往往是看來最直覺而看來最為簡單、風險最小的那個。
嗨,葉永鋕,你好嗎?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有一些人提起你,距離你離開這個世界一晃眼也20年了。跟你同輩的我們,渡過了高中忙著數學補考的慘澹歲月、大學到處修課找人生方向、唸了研究所煩惱以後要靠什麼工作養活自己。即便找到工作後,卻也無法確定自己的心意,每每都會問自己,這真的是自己要的嗎?
一個人的飲食習慣與偏好,受原生家庭影響甚深,就像是個影子一樣在之後的人生亦步亦趨。我自然也不例外。除了不喜吃芹菜、薑、蔥、蒜等辛香料外,也不愛吃煮到軟爛或黏稠的食物,像是秋葵、山藥、茄子等食物,總覺得那樣的粘膩感覺,好像有點太不乾不脆。長大後,才知道挑食是父母親給的寵溺的自由。
前兩天因為台灣新冠肺炎本土案例數目攀升,一個週末彷彿隔出了兩個世界,一個是一年多以來相較於世界其他各國,彷彿是平行時空的正常生活樣態,另一個是超市貨架跟街道同樣空蕩,焦慮和不安滿溢的世界。
身為家中接受正式教育時間最短,工作年資最長的她,從「做小姐」時,就開始工作了。因為家中食指浩繁,她的父親要她放棄本來可以考上的師專,改唸高職商科,這樣畢業後比較好找工作,有時她提起這件事,好像在講某此旅行錯過的某班車一樣,她也無從想像,沒上那班車的她,如果搭上了,會前往怎樣的目的地呢?
又一年了。 每年的這個時候,葉永鋕都在提醒著大家,回頭望向過去,無論是21年前的屏東大樹,或是21年後經過新冠肺炎肆虐一年後疫情仍未停歇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否有變得更為平等,是否更為包容了呢?
小至嗜好,大至職場或人生,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碰到不在其中,可能出於好意急切給予意見的家人、朋友或根本不認識的人,彷彿只要某些決定下對了,人生就是一片坦途。而最常聽到的意見,也往往是看來最直覺而看來最為簡單、風險最小的那個。
嗨,葉永鋕,你好嗎?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有一些人提起你,距離你離開這個世界一晃眼也20年了。跟你同輩的我們,渡過了高中忙著數學補考的慘澹歲月、大學到處修課找人生方向、唸了研究所煩惱以後要靠什麼工作養活自己。即便找到工作後,卻也無法確定自己的心意,每每都會問自己,這真的是自己要的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自由」或許是現代人心中的普世價值,尤其是在看見香港反送中、維吾爾族集中營,甚至是近期阿富汗女性再度籠罩於塔利班陰影下等事件,更讓人強烈感受到自由的可貴。然而,縱使生活在最為開放民主的社會,人真的有可能自外於所有條件,達到全然的自由嗎?對於小說家陳思宏而言,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Thumbnail
櫛比鱗次的密集式住宅,觀眾彷彿置身於香港海山樓,仰望著這頭都市野獸。一群神秘的黑衣人闖進燈光昏暗的房子。影集甫開始觀眾們藉由屋內女主人恐懼的臉,與天真無邪幼童的表情。一步步接露黑衣集團真實的身分,他們被稱為突擊小隊。在這個世界中,所有人類已沒有壽命的概念,他們已經獲得永生的歲月。
Thumbnail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有很多選擇。關於恐懼、憂慮、怨懟、無力...等情緒,我都逐一感受過,然後也一一走到了現在,而如今浮現的是感謝。是的,竟然是感謝!
Thumbnail
陳時中部長的一句隱晦描述,在一根根鄉民火柴棒的催化下,焚燒成了網路世界的一片大火。在疫情嚴峻的當下,人們心理上的連結,確實比物理的連結重要太多太多。
Thumbnail
你要好好活著,但萬一發生時,我對家人負擔了責任,還有我全部的愛 這才是壽險真正的內涵
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除了家鄉台灣和少數幾個防疫做得很到位的國家外,各國政府的限制一下放寬,一下又緊縮,來來回回,看不到結束的那天。 小孩和先生回歸家庭,主婦媽媽的生活界線、時間、空間一再被打亂,連煮飯打掃都嫌礙手礙腳,更遑論繼續創作一下,寫寫文章,根本天殺的不可能的任務。 這100年一遇的世界大混亂
Thumbnail
<p>10月一連串的LGBTQI研討會、酷兒影展、大遊行才剛結束,我們確實能從這些活動中聽到了許多同志族群的心聲,而且,國家法律的保障上也看似領先亞洲各國。但從生活的例子來看,顯然很多角色還是隱晦的,仍然屬於「從不會被提及、默默隱去的一群」。</p>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自由」或許是現代人心中的普世價值,尤其是在看見香港反送中、維吾爾族集中營,甚至是近期阿富汗女性再度籠罩於塔利班陰影下等事件,更讓人強烈感受到自由的可貴。然而,縱使生活在最為開放民主的社會,人真的有可能自外於所有條件,達到全然的自由嗎?對於小說家陳思宏而言,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Thumbnail
櫛比鱗次的密集式住宅,觀眾彷彿置身於香港海山樓,仰望著這頭都市野獸。一群神秘的黑衣人闖進燈光昏暗的房子。影集甫開始觀眾們藉由屋內女主人恐懼的臉,與天真無邪幼童的表情。一步步接露黑衣集團真實的身分,他們被稱為突擊小隊。在這個世界中,所有人類已沒有壽命的概念,他們已經獲得永生的歲月。
Thumbnail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有很多選擇。關於恐懼、憂慮、怨懟、無力...等情緒,我都逐一感受過,然後也一一走到了現在,而如今浮現的是感謝。是的,竟然是感謝!
Thumbnail
陳時中部長的一句隱晦描述,在一根根鄉民火柴棒的催化下,焚燒成了網路世界的一片大火。在疫情嚴峻的當下,人們心理上的連結,確實比物理的連結重要太多太多。
Thumbnail
你要好好活著,但萬一發生時,我對家人負擔了責任,還有我全部的愛 這才是壽險真正的內涵
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除了家鄉台灣和少數幾個防疫做得很到位的國家外,各國政府的限制一下放寬,一下又緊縮,來來回回,看不到結束的那天。 小孩和先生回歸家庭,主婦媽媽的生活界線、時間、空間一再被打亂,連煮飯打掃都嫌礙手礙腳,更遑論繼續創作一下,寫寫文章,根本天殺的不可能的任務。 這100年一遇的世界大混亂
Thumbnail
<p>10月一連串的LGBTQI研討會、酷兒影展、大遊行才剛結束,我們確實能從這些活動中聽到了許多同志族群的心聲,而且,國家法律的保障上也看似領先亞洲各國。但從生活的例子來看,顯然很多角色還是隱晦的,仍然屬於「從不會被提及、默默隱去的一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