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經常和我討論,說自己買了很多書,還專門做了自己的書房等等,每天也有在讀書,可總是感覺沒怎麼提升?其實我在剛開始讀書的時候,也有過類似困惑,走過了很多彎路,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讀書的誤區。
誤區1:囤積型閱讀
簡單來說,就是攀比閱讀數量而非質量。但一本書,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只是“讀完了”,“讀過了”。我們經常聊天的時候說的是,今年讀了多少本書怎麼怎樣,來彰顯自己的閱歷,炫耀自己讀多少書而讀書。這種閱讀看似買了很多書、讀了很多書,卻依然沒有記住什麼,什麼進步都沒有。
永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讀什麼,始終有讀不完的書,讀了以後記不住也用不上,最後囤了很多要讀的書、想讀的書,卻搞得自己精疲力竭。
讀書不是集郵,而是增長智慧的過程。花一年時間讀100本書,不如花1個月時間,反復學習一本經典好書。真正的好書是需要時間參透的。
誤區2:從頭開始讀
就是把一本書打開,從第一頁開始,逐字從頭看到尾。
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大局觀。搭好框架是前提,打好地基是及基礎。就像中醫看病,望聞問切,全方位了解哪部分出了問題,對症下藥,合理搭配。再比如玩拼圖,我們要先找出拼圖的四角,確定拼圖的整體圖案,再將每一塊放到正確的位置。讀書也是一樣,要有針對性汲取,如:先將書評、目錄等大致框架內容閱讀後,再有重點的去讀真正需要的知識,這樣取得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誤區3:學後不思、學而不用
這種類型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讀書並不是為了使用,只是為了平心靜氣,當然,只要能靜下心來閱讀本身也是非常好的了。
然而,任何事情,只有主動去做,有目的地做,才能有收穫,漫無目的地做反而會消磨事情本身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誤區4:讀書無用論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例子,沒有讀書、沒有上大學,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將這些例子作為“讀書無用論”的典型案例。有這種想法的人沒有意識到的是,大多數事業成功的人,都具備極強的知識儲備,極強的學習能力。還有就是天賦使然且抓住了時代機遇。
如果讀書真的無用,也就不會有我們自古以來尊崇的“孔聖人”、沒有“教育乃國之大計”這樣的經典出現。
誤區5:不做筆記
很多人讀書中,只是單純的讀,沒有做筆記的習慣,讀完就忘了,這就是無效讀書。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任何學習都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從輸入到經過思考整合、再到輸出,只有這樣,才算真正的有效學習。
以上就是讀書的五大誤區,你是否也中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