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春光乍洩》,把電影場景移往遙遠的南美阿根廷,表面上是敘說男同志之間的愛與被愛、孤單與不安全感、不斷地「重新開始」的分分合合,末了甚至於開展出男同志喜歡上異性戀男孩的美麗遠景。其實,《春光乍洩》絕不只是一部同性戀電影而已,做為王家衛告別一九九七香港代表作,確是有其耐人尋味的政治寓意。尤其在「反送中」的今日,重看《春光乍洩》,對於王家衛的香港預言,更是拍案叫絕。
片中沒有女主角、女配角,只有三個男主角──梁朝偉、張國榮、張震。梁朝偉和張國榮是男同志戀人,由香港千里迢迢遠赴南美欲一睹大瀑布而未得,詎料盤纏告罄,流浪於阿根廷街頭;其中的張國榮全然頹廢、不可自拔,落得同男妓一般,左右著梁朝偉的心情。毫無安全感的梁朝偉,終於「又」與張國榮分開了,內心自是十分痛苦。
之後,梁朝偉在打工的中國餐館,遇到來自台北的年輕人張震,梁成為張震此地唯一的朋友。自始至終,異性戀的張震不知梁朝偉是同性戀者。當張震存夠了錢,將繼續下一站未知的旅途,與梁告別後,梁偷偷飲泣的一幕,最是令人動容。過一陣子,梁朝偉也存夠錢了,毅然拋下留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張國榮,獨自返回香港,途經台北,電視上恰好報導鄧小平死訊,象徵著時代的結束與開始。此行,梁尋張震未得,但私自帶走一幀張震站在世界最南端燈塔的照片,心想,回香港後,如果再來台北,還是可以找到張震的。片終,被遺棄於阿根廷的張國榮,孤單地在梁的住所痛哭失聲,返抵香港的梁朝偉對未來似乎有些樂觀,而有家不歸的張震仍然四海為家,繼續著未知之旅。
氣氛苦悶的《春光乍洩》在張震出現之後,全片開始活潑起來,彷彿注入了新生命;直到台北入鏡,如台北捷運、夜市掃描……等,這與印象中的「香港」多麼相似呀!加上鄧小平的死訊,全片的「政治寓意」浮現了,或許,張國榮代表九七大限之前的殖民香港,淫蕩不羈的私生活是否正象徵著長期遭強權侵凌?在九七之後,殖民香港已被棄於地球的另一端,那樣的生活方式已經不可能回來了;梁朝偉代表九七之後的香港,未來如何,不得而知,如以同性戀難被社會一般大眾所接納的角度看,九七之後的香港命運似不樂觀,但民主開放的台灣畢竟帶給九七之後的香港一絲希望;至於張震,當然是代表台灣了,他離開台北,行走世界各地,不斷地在追求,只是,追求什麼?自己也不清楚,儘管台灣充滿生命力,事實上,台灣何去何從?始終是個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王家衛在香港九七大限之前,完成這部藝術巨作,也為他贏得一九九七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然因題材特殊,手法大膽,兩岸三地的觀眾能否看懂或接受,不無疑問。至於上述的政治寓意,是王家衛的創作本意,抑或無心插柳,還是個人穿鑿附會,端賴高明的讀者與觀眾自行評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