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昌《一一》的象徵意義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一》電影海報
一一》(YI YI,2000年出品)為電影導演楊德昌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刻劃家庭親情及生命意義的作品。本片雖然獲得眾多國際獎項肯定,包括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大獎,卻因楊德昌對台灣電影的發行系統深感不滿,擔心《一一》會跟其他藝術電影一樣,草草上檔就此被犧牲掉,是以索性不在院線上映。至今,台灣除偶有影展放映之外,《一一》迄未正式於戲院公開上映,且直到2006年才推出DVD版,讓喜愛國片的觀眾能夠一窺全豹。
此片敘述電腦公司總經理NJ、妻子敏敏、就讀北一女的女兒婷婷、八歲的兒子洋洋,以及敏敏老母共同生活的故事,以台北為場景,其中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無可逃避,必須去面對、處理的苦惱,包括事業、學業、感情、信仰、健康……等,乃至於尋思生命的意義。
一一》中文片名直書兩個「一」,變成「二」字,可視為「二個人」或是「人與人」;英譯片名為《YI YI》或《A One and A Two》,都難以和電影內容產生聯結。倒是此片在日本發行時,名稱是《洋洋的夏天回憶》,較為貼近故事。無論如何,「一一」做為片名,的確十分奇特,形成不同的象徵意涵。
依文學結構主義,象徵意義的產生,往往來自「區別」或「二元對立」,「對立」會逐漸發展成為龐大的模式,籠罩整篇作品,進而左右其意義,此一意義則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價值。
楊德昌《一一》片中的八歲小孩洋洋覺得,人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後面,於是他拿起父親的相機,開始拍攝人的背面,用兒童單純而奇特的視角拍攝周圍的生活。這「一一」指的不就是「看得見的正面」與自己所「看不到的背面」?
NJ是公司中公認最「誠實守信」的人,卻被迫擔負跟日本客戶敷衍應付的任務。當虧損累累的公司高層偷偷跟其他公司簽約,出賣了NJ和日本客戶,NJ事後才被告知,不禁對大學同窗暨合夥人破口大罵,拒絕再回到公司。再者,日本遊戲軟體公司負責人是「大田」,台灣仿冒剽竊「大田」技術的山寨公司名為「小田」,怎不諷刺!「誠實 ∕ 欺騙」、「大田 ∕ 小田」也是「一一」的另一種對立象徵。
去東京出差,NJ和三十年前的初戀情人阿瑞重敘舊情,儘管阿瑞不再像往昔那樣擔心NJ養不活她,主動表明,希望兩人有機會重新開始,NJ也告訴阿瑞,這輩子從來沒有愛過第二個人,但生活畢竟已經無法重新來過,NJ不敢接受阿瑞的大膽提議,二人同在異地的飯店,終究「止乎於禮」。這「愛 ∕ 不愛」、「敢 ∕ 不敢」又是另一個「一一」。
婷婷的鄰居莉莉,與高中男友「胖子」鬧翻,居間傳遞訊息的婷婷一度與胖子交往,卻發現胖子心裏愛的人還是莉莉,胖子甚至誤以為莉莉和她的英文老師有染,衝動之下持刀刺殺了那個男人,自毀大好前程。由此觀之,「一一」是「分 ∕ 合」、「愛 ∕ 恨」的象徵。
婆婆因跌倒中風而陷入昏迷,醫生告誡家人,需要每天輪流跟婆婆講話,幫助她康復。可是,每個人面對沉睡不醒的老人都張口結舌,或者說不了幾句話,最後不得不請護士唸報紙新聞給婆婆聽,避免尷尬的困境。為了尋求精神上的安寧與解脫,敏敏拋下工作,暫時離開親人,上山住到寺廟,求助於宗教。這種「面對∕逃避」的對立,成為另一種「一一」。
後來NJ自日本出差回到家中,夫妻坐在床邊,如同「一一」,二人卻各說各話,沒有交集,敏敏則告訴丈夫,日復一日,不知道人生的意義為何?夫妻間「親密∕疏離」之象徵,十分鮮明。
《一一》的影像風格冷調,人物感覺彼此都十分孤單,似乎「一」和另一個「一」表面在一起,其實內心是疏離的。
婆婆最後還是病故了,在葬禮上,洋洋唸了一段自己寫的話送給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後想做什麼嗎?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我想,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說不定,有一天,我會發現你到底去了哪裡。到時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講,找大家一起過來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個,還沒有名字的小表弟。就會想起你常跟我說: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說:我也覺得……我也老了。」這「知 ∕ 不知」、「生 ∕ 死」深化了「一一」的象徵意涵。
楊德昌《一一》片長近三小時,講的是看似平凡無奇的都市生活,但結構完整,藝術性高,象徵意義豐富多元,包括「正面 ∕ 背面」、「誠實 ∕ 欺騙」、「分 ∕ 合」、「愛 ∕ 恨」、「面對 ∕ 逃避」、「親密 ∕ 疏離」、「知 ∕ 不知」、「生 ∕ 死」……等對立形式,在在耐人尋味,不免發出聲聲時代的喟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8會員
1.2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回望楊德昌的電影 —— 漫談《青梅竹馬》、《恐怖份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一一》。今天是楊德昌導演逝世十四週年,對於他,已無須談論太多,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看那些電影,去看他鏡頭下的臺灣,以及臺灣的種種具象的、抽象的、冰冷的、紛亂的人事物,推一本書《再見楊德昌》,然後,推他所有的作品 ——「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We are luckily unlucky.)」
Thumbnail
avatar
Kristin
2021-06-29
【鎌倉。高德院】鎌倉大佛--古都鎌倉最具代表性的象徵之一幾乎與古都鎌倉畫上等號的國寶--阿彌陀如來坐像,即眾人皆知的【鎌倉大佛】。 關於大佛,其實並沒有留下太多的歷史紀錄;包含製作人、製作時間、完成時間等,皆無法切確得知,留下了無盡的謎團。有一說為原本大佛是放在佛堂室內,但因為某次海嘯,造成佛堂被沖毀,於是大佛從那刻起就成為放置在室外的狀態。 在台灣人的
Thumbnail
avatar
千拜萬拜不如全日本的神社寺院都走去拜
2020-08-19
一、〈發現薩德─之於文明演進的重大意義與價值〉─論啟蒙之「道」的另類維度之「可能」 關鍵字 反烏托邦、敵托邦、(dystopia)、反烏托邦三部曲、《我們》、《美麗新世界》、《一九八四》、《家畜人鴉俘》、思想實驗、啟蒙之道的另類可能、反烏托邦文學的鼻祖、開先河之作。
Thumbnail
avatar
愚夫
2019-12-25
3. 目的、意義、道德的客觀基礎(下)──《無神世界的人生意義》大要2019A5道德是湧現的現象──道德基於本能、情感,受理性的形塑,是演化的產物,而演化由歷時而變的環境所塑造。時空變了,生物所重視的東西也變了。文化上的演化往往走在前頭,跟生物上的演化矛盾。
Thumbnail
avatar
局外人
2019-06-24
3. 目的、意義、道德的客觀基礎(中)──《無神世界的人生意義》大要2019A4心智活動基於生理上的神經系統,並不妨礙我們有意識地斟酌,理性地思考。自由意志是個程度問題。生物的演化讓人類有追求目的、意義的行為,也有道德;文化的演化讓目的、意義更遠大,讓道德更崇高。複雜的生物有複雜的本能,情感驅動種種動機,賦予不同事物、行為不同的價值、重要性,引導生物做「該」做的事。
Thumbnail
avatar
局外人
2019-06-24
3. 目的、意義、道德的客觀基礎(上)──《無神世界的人生意義》大要 2019A3生物,不論有沒有意識,都有演化而來的求生機制和本能──關心自己的生存。而高等的社會動物的演化更進一步──關心彼此。探討目的、道德的自然基礎,等於探討非物質的現象(價值)怎樣由物質自然地湧現。宇宙既不關心萬物,我們有什麼現實的根據來期望人類互相關心呢?
Thumbnail
avatar
局外人
2019-06-24
做導演,不是那麼慈悲的--楊德昌:《海灘的一天》成長是一種荒謬的命題--楊德昌:《海灘的一天》   日常生活裡總是有一點不對勁,但是不到恐怖的程度。但是她的不對勁,其實早就非常可懼。
Thumbnail
avatar
黃哈利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