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莫札特的音樂散發著純真靈動,貝多芬是浪漫熱情音樂的極致,那巴哈的音樂大概就是人類靈性的代表。
年輕時衝動熱情,貝多芬的音樂正好打中了那時的我。特別是第九號交響曲,每當在現實世界中受到挫折時,第三樂章慢板總是能撫慰著被逼到牆角受傷的心靈。隨著年齡漸長,對人情世事看得更透澈,對音樂的喜好漸漸轉向充滿靈性的巴哈(還有一個隱藏版原因:老婆小孩嫌交響樂太吵,於是只好聽聽蕭邦的鋼琴、巴哈的無伴奏 ^_^)。
巴哈的賦格音樂可以說是最常被其它領域拿來聯名的作品了。除了平均率、無伴奏大提琴、無伴奏小提琴之外,郭德堡變奏曲也是常被提及的作品。說到「郭德堡變奏曲」,就不能不提到加拿大天才(怪咖) 鋼琴家「顧爾德」。就是顧爾德讓郭德堡變奏曲一戰成名,成為世人皆知的巴哈著名曲目。如果不熟悉郭德堡變奏曲的朋友,可以聽聽1955顧爾德的錄音(他的第一張唱片)。全長有40分鐘,你可以先試聽5分鐘享受一下音樂帶給你的感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was_7H5KUs
當然今天不是來聊音樂的,不然最熱門的消息應該是草東鼓手離開這件事了。還記得我們在【香水的主題,然後呢?】這篇提到,文學名著/音樂作品/偉大的畫作也常是香水創作的主題。所以我們今天要來試著創作一款聯名香水【郭德堡變奏曲】,展示一下個人的創作思維。一樣的,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詮釋方法,不同的解讀,不同的思考模式。用自己的方法,一樣可以做得更好喲!
不同的藝術媒材,所帶給欣賞者的感官歷程和感受是不同的。例如畫作,是一種空間式、直觀的視覺衝擊,和時間流動關聯很小。文學則是鉅細靡遺的細節和可觀的時間流動(以小時計)。純音樂的感動則是靈性的,具有小段的時間展開(以分鐘計)。香氛對欣賞者的影響則是潛意識、邊緣系統的,和時間關聯較小(雖然香水有前中後調)。
那如何將其它藝術形式的作品轉譯成香氛語言呢?例如今天的主題「郭德堡變奏曲」,全長40分鐘,有30個變奏,要將完整的感動以香氛語言來表達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只能抓重點,也就是以你的觀點來說,這個作品要如何詮釋它?
以我自己為例,顧爾德的鋼琴音色靈動、乾淨透明,郭德堡變奏曲的旋律跳躍宛若精靈。在空靈的音樂氛圍背後有著一股溫暖柔和的力量。這是我最直接的感動,所以也會由這裏出發來詮釋作品。
要傳達乾淨透明、靈動、精靈似的感覺,我想到的是【乾淨的氣味】這篇裏提到的兩個香氣和弦:「乾淨麝香調」和「綠意紫羅蘭」。「乾淨麝香調」乾淨透明,「綠意紫羅蘭」精靈系調性。於是我混和這兩個香氣和弦,組成香氛的基本調性。比例如下:
乾淨麝香調 387
綠意紫羅蘭 613
組合出來的香氛綠意透明,非常好聞,但是整體主題還不明顯。需要再加些元素。
我想帶入顧爾德彈琴時哼唱的感覺。想像的畫面是在悠揚的琴聲背景中,大提琴的低音呢喃。要表現人聲低音呢喃的氛圍,加入的元素要容易識別,不能輕易融入背景香氛,不然就看不到這條聲線了。還有這個元素不能太過高音,但也不能像樹脂類原料難以識別,而且要中性調。最後我選了黑醋栗花苞來表現這個哼唱感,配方變成這樣:
乾淨麝香調 330
綠意紫羅蘭 523
黑醋栗花苞原精 147
黑醋栗的識別度很高(這是黑醋栗花苞,不是酸酸甜甜的黑醋栗果汁,不要搞錯),最有名的香水就是Diptyque 的「影中之水」(L'Ombre dans l'Eau)。氣味偏中性調,很適合用在這裏。
巴哈活躍於巴洛克時代,長期擔任德國
萊比錫的聖多馬教堂唱詩班指揮,遺體也安葬於此。說到教堂,第一個想到的原料就是乳香,而乳香溫暖莊嚴的調性也很適合用來平衡背景氛圍的清冷感。
乾淨麝香調 318
綠意紫羅蘭 505
黑醋栗花苞原精 142
乳香原精 35
其實到此為止,該有的氛圍都快差不多了,氣味也很平衡。想停也可以停在這裏。不過加一些標準的前調會讓整體香氛完整一點。
因為是氣質型的設定,所以在前調我們選擇佛手柑和苦橙葉,這樣銜接到中調時才不會轉換的太突兀。再加上少許的香蜂草,增加一點甜感和刺激感。最後的配方是這樣:
乾淨麝香調 278
綠意紫羅蘭 440
黑醋栗花苞原精 124
乳香原精 31
佛手柑 112
苦橙葉 13
香蜂草 2
完整展開後,配方如下(依base分群):
##乾淨麝香調##
佛手柑 153
橙花 31
白玉蘭葉 31
歐白芷根 18
苦橙葉 46
##綠意紫羅蘭##
紫羅蘭葉 3
橙花 61
阿米香樹 245
銀合歡 31
伊蘭伊蘭 76
大花茉莉 15
丁香花苞 8
##前調##
佛手柑 112
苦橙葉 13
香蜂草 2
##其它##
黑醋栗花苞原精 124
乳香原精 31
這樣的配方結果雖然令人滿意,不過成本偏高,光是黑醋栗花苞原精(124)就貴的嚇死人了。真的是沒辦法,使用天然原料常常這樣,在成本和品質之間掙扎(我想大部份的調香師都是這樣)。不過cost down 不是我的任務喲,剩下未完成的部份就交給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