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論
如果說【真、善、美】是人類所努力追求的。那麼【真】可以相比成科學,【善】應該就是哲學,【美】沒有疑問就是藝術了。
科學是一種和真實世界相連結的學問,和哲學不同。哲學是一種形而上的思考,和我們身處的世界未必要有直接關連,是一種觀看世界的角度,也可以是一種完全探討自我意識形成的探索。藝術和科學跟哲學兩者又不相同,藝術是一種基於感官刺激的形式表現。也就是說:藝術藉由人的五感體驗: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來傳達感動或是哲學思考。
藝術在人類的歷史上由來已久,最早是以實用為出發點。從壁畫、日常生活用品、祭祀用品出發,漸漸轉變為單純對美的追求。所以藝術品也從器皿,漸漸加入繪畫、雕塑品。藉由現代科技的輔助,攝影、多媒體也成為藝術的一部分。工業革命後,哲學思想蓬勃發展,於是繪畫進入印象派時代。接下來裝置藝術、複合媒材興起。最後連著重思考論證,以表演性質為主的行為藝術也加入行列。
請看看紐約現代美術館知名的行為藝術表演【凝視瑪莉娜】。
https://www.biosmonthly.com/article/2987
上述藝術所涉及的感官,一開始是以視覺和觸覺為主。多媒體和裝置藝術加入後,聽覺也成為藝術品的一部份。那嗅覺呢?是否也能進入藝術殿堂?
二、嗅覺藝術現況
在藝術思潮相對保守(落後?)的台灣而言,將嗅覺融入藝術作品的知名藝術家尚在努力中 (若有疏漏,麻煩請告訴我)。今年(2021)台灣文博會花蓮館的展館令人印象深刻。現場利用大理石片和鵝卵石這兩項花蓮特產來表現花蓮的東海岸意象,同時在場域還擴香一款訂製香氛【奇萊之美】,讓觀賞者的視覺、聽覺、和嗅覺同步接收藝術家的訊息,是相當成功的作品。
另一名比利時的藝術家Peter de Cupere長期鑽研如何讓嗅覺和藝術結合。他在2014發表了宣示聲明「Olfactory Art Manifest」。同時他花了兩年的時間搜集自己的體味(衛生一點可能用脂吸法包裹全身,不衛生的話可能由排泄物提取,我猜),調製成一小瓶 “Own Smell”。然後用這一小瓶體味來幫他的宣示紙本簽名(Signed)。這個概念大概就是小狗尿尿佔地盤的概念。 ^_^
另外日本也有一位的女性嗅覺藝術家Maki Ueda。她最知名的事蹟是2009~2018在荷蘭的Royal Academy of Art and Royal Conservatoire 教授嗅覺遊戲。融合了日本香道(Kodo),以聞香辨香為基礎的嗅覺遊戲。算是亞洲嗅覺藝術家的先驅。
三、嗅覺藝術探討
現在換個角度,我們來探討為什麼嗅覺這麼不容易進入藝術作品?
1. 嗅覺有天生的遞減性
嗅覺和視覺有一個天生最大的差別:一幅畫多看幾眼,除了紫外線傷害,對原作並沒有任何損失。但是想要聞一瓶香水的味道,香水瓶裏的分子一定要擴散到空氣中,讓鼻子裏的嗅覺細胞接收。這樣真實的分子擴散,香水瓶裏的香水自然就會變少了,最後總有揮發殆盡的一天。
這種無法永恆的特性對收藏家來說是很難接受的。一個藝術品在一段時間後,價值歸零。這讓美術館或是藝術藏家都不太願意花錢在這樣的作品上。
2. 重製的困難
若是嗅覺藝術品的天生遞減性無法克服,那公開原始配方或許是可行的解決方法。
但這也有一些問題需要被克服:
- 如果是商業型作品(例如香水),因為牽涉到商業利益,要公開配方相當困難。
- 如果作品中使用了一些藝術家自行搜集或是萃取的原料(例如酊劑或是動物性原料),那即使有原始配方,要重製也不太容易。
- 作品的配方若是以天然原料為主,因為天然原料的多變性,要百分之百復刻也是極為困難的。
- 作品的配方若是以合成原料為主,情況會相對單純,畢竟這些原料都是買得到的。但若是有些原料因為市場性、法規等問題,而廠商不再生產製造的話,就有可能在未來無法取得。
3. 無法經由現代科技傳遞分享
藝術作品要能讓人追捧學習,資訊的傳遞和教育很重要。例如梵谷的畫作,只要在google 搜尋,就可以輕易取得。雖然品質不如原作,但是這位傳奇藝術家想要表達的熱情、渴望一樣可以被完整的接收。多媒體、表演藝術、甚至行為藝術也都可以透過錄影作精確傳達。唯獨嗅覺作品還無法被現代科技複製。
若是將來可以發明類似印表機的產品,像三原色一樣,只要填入三種(或多種)最基本的氣味原料,就可以混合出各種氣味圖譜。那嗅覺藝術就可以很容易的融入生活了。
4. 專業調香課程進入的門檻較高
專業調香是一個很難進入的領域。想要學音樂、繪畫、雕塑,都有相關的藝術學校和科系可以進入就讀。但專業調香就不同了,只有出國才有專門學校,而且選擇也相對很少。對於有興趣但又無法出國的人,只有自行摸索一途。
目前世界上的博物館也逐漸重視香水藝術這個領域,但是展覽本身仍然著重在靜態展示。在展舘擺設一些有歷史感的香水瓶,加上調香師的成就說明和一些歷史照片,只有這樣。能讓觀者現場嗅聞香水氣味的很少。紐約的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 美術館在2012 就辦了一場香水藝術展,介紹如下:
參觀這種只有香水瓶的展覽完全只能想像氣味,和參觀羅浮宮或是紐約現代美術館能夠直接和藝術品對話,對欣賞者的心靈悸動實在差很多。
期待嗅覺能早日融入藝術,也呼籲藝術家多開創人類感官的各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