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錢(Money)的歷史洪流中,我們正處於指數型成長的爆發點上,我們眼前有數條將「錢」現代化的道路。例如將錢「代碼化」(Tokenized)絕對是一條沒有回頭的路徑,除非地球經歷毀滅型(extinction event)事件。
這幾條不同的道路有下列幾項重點
1. 不同形式的代碼化數位金錢將會共存
2. 這絕不是一個零和遊戲
3. 這塊餅足夠讓代碼化法幣與傳統帳戶型法幣共存共榮
平台統治世界World of platforms
首先,加密貨幣擁抱者的主要論述中,誤解了跨境支付中的根本痛點
例如,最常的論述是SWIFT(傳統電匯)慢到一個炸,平台業者快多了。這樣的論述是完全不了解SWIFT所使用來傳遞電子訊號(electrons)的網絡其實是個超高速、安全性高與高度韌性的服務。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業者的電子訊號反而是比SWIFT要慢
而真正的痛點可以理解為,全球11,000家跟SWIFT連接銀行的既有系統,是建立在上個世代的「批次」與「儲存轉傳」訊息的架構上,跟21世紀的數位化平台不受時間限制可24X365連線與使用,再加上更以使用者導向的介面所作起來的服務來比較。
當銀行們想要服務這些”Always on”(隨時連線)的平台與平台的生態系用戶時,銀行們確實發現服務水準根本趕不上。(以台灣民眾常會收到你的銀行常會於周日到周一凌晨停機更新的公告或是XX業者大斷線,錢沒法領或是沒法存)。
這樣的痛點讓金融科技業者找到切入點,這些FinTech平台如同是類比時鐘系統跟現代化數位時鐘的橋樑。
迫切的危機(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越來越多從平台而來的生意,銀行因先天限制而沒法服務平台客戶。
銀行想要在次世代數位法幣業務內有相關性(Stay relevant),越來越需要急迫性的改變。根據麥肯錫預估,到2025年大約美金60兆的經濟活動將透過平台來完成。這些平台則是越來越全球化並將觸角擴大,早開始全球跟傳統銀行的基礎建設做整合,藉此滿足銀行現在的空窗,而平台從中變現它們的服務
數位平台滿足需求端與供給端的參與者所需要的金融服務。這個馬拉松比賽早已經開始,銀行們、金融科技業者與科技巨頭們都開始提供金融服務滿足各類關係人。
法幣的架構
從最底層往上是央行的錢、中間是商業銀行的錢、而最上面是一層數位介面(APP)來呈現使用者於商業銀行中的錢。對比台灣市場,最上層就是電支錢包(綁定銀行帳戶的那一類)/或是銀行自己的錢包。透過這個架構,支援各類不同的場景:消費、繳費、繳款、匯款等,透過台灣境內的eACH/IBRS/RTGS*來完成,幣別包含台幣與不同外幣。台灣央行的CBDC初步報告都很自豪地認為,境內系統的服務水準已經非常厲害,目前看不到有什麼需要改進的點(可問問妳其他國家的朋友,有多少人可以享有24/365匯款包含外幣匯款,這些都可以使用上述境內的系統完成)。而台灣人最自滿與自豪的就是如此,而境外就放給他爛,萬年話術台灣是「外匯管制國家」
任何改變上述這樣基本架構的提案,將會產生最根本的「破根基」效應。數位法幣的做法,若要修改上述基本架構,並不能解決境內外收付所遇到的痛點,反而是對法幣金字塔架構內,不同層的實際運作產生干擾。法幣基本金字塔架構是一系列境內與境外系統來支援現代化的資金移動。這包含RTGS(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ACH(Automated Clearing House), IBRS(Inter-Bank Remittance System), 卡組織,open banking, SWIFT與電子錢e-Money
若銀行想要把支付調整得更符合21世紀的話,需要先從最底層開始下手--數位身份(Digital Identity)認證。而台灣由內政部主導的T-Fido有機會。
這是個認證至上的世代
最佳範例-印度
印度的支付變革建立於一套全國性的身份認證系統上,稱為”Aadhaar”Hindi語翻為「基礎」
各國許多法幣數位化的架構都是從印度的架構作法而衍生而來。雖然Adahaar適用於支付與銀行服務上仍持續的討論中,但不可否認的,這套基礎的確帶來的催化的效果。
另一個案例則是瑞典,由銀行所組成的BankID,幫助瑞典的支付app(Swish)朝向無現金社會邁出一大步。瑞典社會中,Bank ID是幾乎所有瑞典成人在使用,平均每個月使用超過60次,讓瑞典民眾來享受政府、銀行或其他數位服務的最底層架構。
無論是印度由政府或是瑞典由銀行團所提供的身分認證服務,現代化支付系統與數位經濟的基礎是建立在完善的數位ID認證架構上,從而讓消費者、企業與機器可以安全的互相交易並能維持高度隱私的前提下完成。
次世代RTGS
央行的錢是一切經濟活動的根基,因為央行提供了最終與最安全的法定貨幣系統。若一個國家的法幣要於數位世代保持活耀的狀態,清算則是必須做到24*365。美元與其他主要貨幣需要隨時隨地是可交易的狀態,這樣人們會就可隨時完成清算
這樣設定的前提若可以達成,將會有許多新場景與好處。當各國RTGS的中介CLS系統可以提供24*365的服務,而不需要每天有個空窗。這樣可以徹底將20世紀的「切點」(cut-off time)的做法送進墳墓,讓外匯與資金市場能真正達成終極目標24*365的營運。
然而要成為隨時連線的RTGS系統需要浩大的銀行基礎系統與交易流程的重建。這樣捨棄「批次處理」而往「即時交易」的作法將會遇到非常多有趣基本問題:如隔夜利率的計算等等
若我們要能處理好境內與跨境支付,最基本需要能提供24*7的核心清算功能
Request to Pay
又是印度,Unified Payments Interface (UPI) ,目前是公認最完美數位法幣架構的作法,簡稱Request-to-Pay(R2P). 這樣架構讓賣家對買家發出付款要求,透過強化身分認證後(Strong Customer Authentication,SCA)完成付款。讓上述架構可行的最根本又回到了數位身分認證上。
R2P是不是感覺很熟悉?沒錯,台灣的電支、電商與銀行業者早提供這樣的功能了,電支是透過三種強度的身分認證來滿足不同額度與場景的需求。你可透過你的電支錢包向其他使用者(自然人或是買家)要求付款。
電商業者老早透過銀行所提供的一次性虛擬銀行帳戶來向買家要求付款,銀行更覺得翻白眼,這功能早從1998年在台灣就開始提供了(讓不特定大眾可以匯款買共同基金)。其實台灣的創新與監管從事後來看是走得很前面!
所有的賣家都希望有簡單與便宜的收款工具。既有的工具都存有不同層度的缺陷。
例如
Direct debit: 出帳人可有取消權
卡組織:有些市場手續費仍是非常昂貴,尤其網路交易更盛行後,拒付與盜刷問題越來越嚴重
UPI的架構展示了這些痛點可以透過現代化的R2P架構來徹底解決。
Google Pay則利用這樣的架構作出創新的服務,另一個巨頭Whatsapp則是將UPI架構打包於系統底層而提供支付的加值型服務,讓使用者的黏度更高。
銀行為了跟平台業者競爭而提供全套零售與批發金融API的做法或許是個錯誤。因為API的規格應該有全球標準而不是各國自己的規格。
講到爛的銀行「數位轉型」,不是只把分行變得跟蘋果專賣店一樣或是做一個很炫的銀行APP、或是提供視訊客服或視訊對保或是在總行大樓設置創新/場景實驗室或是測試案跑在DLT架構上或是機器學習/AI/大數據(不管什麼酷炫名詞)等。真正數位轉型是銀行至少能做到最基本的工作,例如透過API做貸款或是透過API完成跨境收付款。真能做的少之又少
Super Apps
若可以滿足以下四點,你將可擁有Super App
1. 全國性數位身分認證系統
2. 隨時連線的RTGS清算
3. 完善的R2P架構
4. 銀行支援整套的API(零售與批發銀行都要有)
這四點可做成一套強大的前端系統架構+好的金主支援,有機會搶占超大市佔
第三次提到印度
Google Pay在印度是個絕佳的次世代app的案例
Google Pay徹底脫離傳統綁定信用卡於錢包內的模式。Google Pay直接綁定銀行帳戶且提供即時轉帳透過全國性的數位身分認證架構來完成。
挪威的VIPPS甚至比更具知名度的瑞典支付Swish app來的更先進。VIPPS在功能與簡潔設計方面替中國的Super Apps提供境內支付的優勢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企業將與金融服務直接互動,而不是在專門APP中,而是在他們透過FinTech的數位平台上進行交易時
一個Airbnb的房東可以透過他的租金收入的實況來獲得銀行的裝潢貸款。
一個外送司機可透過他的薪資收入來獲得個人信用貸款,以此類推。
這類型增強型的服務解決了境內的需求,同理也可適用到跨境收付款的場景中
SWIFT
先說不是什麼:拜託不要再說SWIFT是做跨境支付系統與銀行結算系統
那是什麼?
SWIFT是全球11,000家銀行間的傳訊系統。沒了,就這樣。但因為要傳訊息,所以有一系列非常複雜的規格與要求與適用場景,所以有非常龐大與複雜的標準訊息規格。
SWIFT也與時俱進的改善長久以來的缺點(慢/不透明等),現在於已開發國家相互匯款收付,有機會30分鐘內到帳。而人家也往API世代前進,並嘗試著跟各國的即時支付清算系統介接。
將商業銀行的錢代碼化
這70年來的帳戶型交易系統(Account-based system)的效率有持續不斷的改善,甚至有些改善模式是建立一套全新的支付通道,根據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與加密型代碼來擴展這些已經被監管核准的傳統系統(account-based system)
有不同類型的加密貨幣模式已經被提出-有些是綁定無形的資產,有些仍是在監管的灰色地帶,然而中央銀行們的零售型CBDC則會直接增加央行的負債(liabilities) ,而把商業銀行內的錢的代碼化則是這一列模式之一。
試想,日後你可使用你的銀行帳戶綁定數位錢包,使用方式如同現金一樣毫無限制。這樣的場景在不久即將到來。數位錢包或是不同類形式的錢包(車牌/冰箱等)中的代碼可以兌換你銀行的現金(你應該要發現卡組織在這樣的場景設定中毫無角色,所以他們很急著提供Crypto顧問服務。試想,一個沒有角色的人來提供付費顧問服務給銀行,有意思!)
透過多形式多媒介的綁定你在商業銀行帳戶的現金,透過代碼的可程式化功能將能實現24*365的本地與跨境即時清算。最重要的,是在既有已經是和規合法的框架之下完成,真。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