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2022) [7/10]
在累積了大量的戲劇作品後,金獎編劇杜政哲這次嘗試自編自導,選擇了Dcard紅極一時的故事做改編,來降低編劇轉導演通常會大爆死的風險。《早餐》算是在降低期待後,讓我意外獲得滿足感的一部作品,電影看下來都撐在平均線上,沒有特別驚喜的橋段,以純愛電影的角度來看也只稱得上四平八穩,但導演身為金獎編劇,我總覺得導演要說的不只是表面上的校園甜愛故事。
(以下有雷)
「你能夠想像自己15年後的樣子嗎?」
電影開場一個謎樣的聲音響起,和項微心(李沐 飾)進行對話,後來我們才知道聲音是來自於15年後的項微心,這樣的安排讓故事多了更有厚度的設定:現在是否能做些什麼,讓15年後能感謝15年前的自己呢?導演的設定巧妙否定了命定論,他讓15年後的項微心是會隨著現在的作為而改變外型的,這為觀眾帶來一些希望,否則要是知道未來的自己是條魯蛇,而且做什麼都無法改變,那應該沒人會想努力了吧。
「大人的世界我真的超不懂的。」
小孩看著大人的世界,總是嚮往卻又疑惑,想著為何大人們總是讓自己過得不開心,並期許自己未來不會成為這樣的大人。而身為大人看著電影中小孩的世界也是各種問號,都吃了人家一整年的早餐,怎麼就說不出一句告白?說穿了,這和幾歲沒有關係,單純只是身為局外人才敢叫別人丟直球,當自己站到打擊位置,大多時候都是傻傻不揮棒等著被三振出局。15年後的自己會不會後悔沒做決定,又或是做了決定再後悔,不管結果是好是壞,導演不斷請出大霈來提醒大家的是,人生一直都有選擇,而能及時做決定也是選擇之一。
「原來說我不喜歡你,是這種感覺啊。」
而且不只是選擇,我們也時常被選擇,不只猶豫到底要不要告白,也會遇到該如何拒絕別人的困擾。每次的被拒絕都會令人傷痛,甚至懷疑起自己是不是沒有被愛的價值,但時間久了,出現愛你的人了,才知道原來一直以來我們都還有可以選擇的權利。而「拒絕」更是一個很難的課題,在情緒勒索成為當代熱門議題之後,發現拒絕別人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氣。成為大人之後少數的好處之一是,慢慢可以了解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所以對於選擇和被選擇的結果,開始懂得如何重物輕放,讓自己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
「幾歲才算長大?」
這題大哉問的答案絕對不是翻翻憲法,然後說法定成年年紀是18歲這麼簡單,每個人心中的答案應該大不相同,但答案應該都會是一個「心理狀態」。在看完電影後,這一題我自己的答案是:當看著當下卻想著以後,就代表你長大了。
少了年輕時的義無反顧,也許是因為被傷過的經驗,也許是諸多現實考量,也許是人生扛了更多包袱,也許是越來越會精算風險,所以才會在做決定前如此瞻前顧後,尤其在愛情中更是如此。對於許多出社會的人來說,最讓人懷念學校生活的部分,並不是沒有賺錢的壓力或擁有耍廢的時間,而是再也談不到純純的戀愛了吧。
不同於《我的少女時代》是用懷舊元素來吸引學生族群以外的觀眾,《早餐》是用大人才懂的遺憾來取得共鳴,讓純愛故事之外多了一些餘韻,可能是苦澀,也可能是當頭棒喝。但小孩的世界也很難懂,用全知觀點來看兩個遲遲不告白的人,讓人覺得觀影過程的體感很長。我自己是覺得《早餐》沒有國片常有的誇張表演,沒有讓人出戲的劇情謬誤,也沒有太屁孩的情節,對我來說這頓早餐吃起來,就像小黃瓜鮪魚飯糰一樣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