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中國是美國遲早要做的事,只是要先脫鉤,剩下的只是找好理由而已。
但是因為中國經濟原先有很高程度的全球化,所以美國要先推動脫鉤。脫鉤當然需要一個過程與時間,以便轉移供應鏈,重新安排中國之外的生產基地。一旦透鉤完成到相當程度,那之後的制裁就絕不手軟了!
你必須看清楚整個大勢,就是中國對西方經濟的依賴程度太高了,從技術的依賴,到市場的依賴,到金融結算的依賴,到人才培養的依賴,都相當高,這才是中國經濟自己真正要面對的風險!
別整天說別人需要中國,因為在貿易與投資當中,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一旦這種關係產生裂痕,那麼雙方較勁的結果,要看看誰能取得「替代來源」。
美國能從其他地方取得製造品的替代來源嗎?美國能從中國之外的地方來進口嗎?這是美國要面對的問題。
那麼中國呢?中國能從其他地方取得技術,市場,金融結算與人才培養的替代來源嗎?這是中國要面對的問題。
誰越有辦法從其他地方取得替代來源,誰在相互依賴的雙邊關係當中就越有彈性與談判籌碼。這個道理很簡單,也說出在相互依賴的雙邊關係當中,如何去判斷誰會比較脆弱。
舉一個小小的例子,台灣對中國大陸有龐大貿易順差,有些人就說台灣對中國市場有很大的依賴,要對中國客氣一點,那麼,日本對台灣有龐大貿易順差,你能說是日本對台灣市場有很大的依賴嗎?在日本與台灣的雙邊經濟關係當中,台灣比較依賴日本不是很清楚嗎?這就是說,不能單從貿易順差來判斷誰比較依賴誰,而是要看你有沒有辦法取得替代來源。台灣從日本進口的是機器設備,工業原料與技術,替代來源很差,這個情形跟中國從台灣進口是相似的,中國企業要從台灣之外找到替代來源可能要很費力。
如何在相互依賴的經濟關係當中,提高自己的替代來源,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安全感!美國敢依賴中國,是因為中國更依賴美國。如果中國不了解這一點,要跟美國奉陪到底,那很簡單,美國就亮出實力,拿出替代來源,來取代從中國的進口,而且也對中國禁運加制裁,那時比賽就結束了 Game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