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邂逅春上村樹這位作者
開始閱讀村上春樹的書應該是在國中的時候吧。
那時候讀的是《挪威的森林》。說真的,會選擇《挪威的森林》來看,單純只是因為很有名,而且從小就對歐洲有莫名的憧憬,所以挪威的森林,感覺就是一個發生在北歐的故事。
但當年看完後,只覺得其中文字虛無縹緲,有種難以確切抓住的感覺,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真的很難預測故事的走向(難怪是個出色的作家)加上有點隱晦的內容,當年的我並沒有看得很懂,讀畢只剩一種說不清的印象,闔上書時,有種終於離開被霧包圍的山中步道的感覺。
後來讀了《發條鳥年代記》,然後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好像還讀過《海邊的卡夫卡》吧,但坦白說沒有記得很清楚(反倒是魯迅、張愛玲的作品記得比較熟),總之,每次讀村上春樹的文字,總讓我看到文字中存著的色調,而他的作品對我而言從來是「特別」且具有藝術感的。
每回讀完他的文字,不免會驚嘆怎麼有人能用文字如此成功地創造出氛圍,讓人隨著文字產生不同的感受,他的文字是立體的,不只有畫面,還有聲音,更有感覺,但是,我卻不知道該怎麼記住那些故事,闔上書過完一陣子後,就真的只留下一種感覺而已。
我顯然不是個村上春樹迷,但是他的文字確實讓人著迷。
二、第一人稱單數——
2021年時報出版的《第一人稱單數》在網路書店開始可以買時,我就忍不住下手了。這裡不得不感謝一下美好的時代,跨地域取得資訊真的很方便,雖然疫情讓物流受阻,可是書到手時,還是忍不住感動一番。
美麗的書封讓我著迷,八篇短巧的小說更讓我著迷。
《第一人稱單數》中的短篇小說跟許多小說相比甚是平淡,有幾篇如用電影鏡頭拍攝的話,可能會極度貧乏單調,可是實際上,這麽簡單且場景這麼少的小說後勁卻很強。
這本書由〈石枕上〉、〈奶油〉、〈查理・帕克演奏巴薩諾瓦〉、〈與披頭同行〉、《養樂多燕子詩集》、〈謝肉祭〉、〈品川猴的告白〉以及〈第一人稱單數〉共構而成。
也許這些短篇都有點無釐頭——這是指,就像是從人生剪下某個片段,窺探那個人/靈魂那麼一點時間後就在沒有結束中結束了——但又有故事性,所以讀著故事便不知覺地將文字記入了腦海中。
在這幾篇裡,我最喜歡的是《養樂多燕子詩集》。但說真的,我不太確定這到底是個虛構小說,還其實是非虛構自傳。
除了爵士樂、用英文寫作、年少創業之外,村上春樹還有一個標籤就是「棒球迷」,曾讀過有文章說村上春樹因為棒球的關係,所以成功在文壇上大放異彩。
而在《養樂多燕子詩集》這篇小說中,故事主角的年紀,以及一些非常細節的描繪都跟村上春樹本人相去不遠。但是因為臉貓沒有找到證據確定這就是自傳,所以謹慎起見還是把這篇文章當成一篇虛構、只是與作者本人生命軌跡接近的小說來觀看。
小說主角支持的棒球隊「養樂多燕子」(原名:產經原子小金剛)是一支在1978年拿總冠軍前,都沒什麼支持者的球隊。對於那種身為一個「常輸」球隊的支持者,其苦悶、不敢正大光明宣揚地心情,描繪得很深入。
小說中的主角是這樣描繪養樂多燕子隊的冷門:
我敢對全世界所有的神明發誓,當時的原子小金剛隊弱得毫無底線。對中沒有任何明星球員,球團看起來也很窮,球場除了和巨人隊對戰之外總是空蕩蕩,如果容我用個老掉牙的形容詞,簡直是蕭條得只有閑古鳥啼叫。我當時經常在想,球團的吉祥物不應該用原子小金剛,應該選閑古鳥才對。雖然我並不清楚那種鳥是什麼模樣。(p.136)
此外,這個敘事者也提及,若養樂多燕子隊和當時的明星隊伍巨人隊對戰,那滿街都是巨人隊的人,看不見半個支持養樂多燕子隊伍者。
這個狀況,是持續了十年之久(1968-1977),支持一個總是輸,就算在主場舉辦比賽結果客場滿席,主場卻寥寥無人替其加油的隊伍,讓年輕的敘事者(很可能就是村上春樹本人)最終提出了以下結論:
偶爾贏球時就享受比賽,輸球時就想「哎,人生之中習慣輸也很重要。」(p. 137)
以及:
人生真正的智慧,比起「如何戰勝對手」,毋寧是從「如何輸得漂亮」這種地方孕育出來。(p. 139)
年輕的敘事者(村上春樹)就這樣抱著淡然的心情,邊看球邊喝酒邊完成了《養樂多燕子詩集》,這裡不得不說,他真的是個奇才,看球還可以寫作。但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也許球隊失敗卻不氣餒的態度多少鼓舞了他,因此,他堅持創作最後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三、所以,「人生之中習慣輸也很重要」呀
身處一個成功者/能力者建構的社會,沒成功或者能力不佳時,往往就是被瞧不起或是被認為是輸家。
一方面,雖然我們總說,努力發展自己的潛能,總是會有成就的;但另一方面,我們多少還是會不自覺地慕強,並用社會的標準來審視自己、要求自己,甚至以此評判他人。
比較殘忍的是,很多人是不願用平常心對待輸家,或比較沒資源的人。面對比較沒資源或弱勢的人(比如一個流浪者或殘疾者)我們總不自覺地產生憐憫之情(但背後隱含我有能力幫助你的強勢)或是產生厭惡之情(但是,可能其實只是不知所措所以想逃離)。
雖然,的確很多時候因為不同的成長背景讓不同層級的人彼此間難以溝通,或是根本很少有交集,但是,當彼此有交集時,那些不同於常人的心情無意中可能就會流露。
所以,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而願意接受一而再再而三的輸,其實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當一無所有時還咬著牙去「做」夢,去努力,可能等到的不是「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而是可能一無所有,像《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那樣,夢想沒達成,還因為喪失自信和動力最後渾噩度日。
因此,其實「習慣輸」的背後,應該還是要保有「可惡,我這次又輸了,但我不服輸」的能量,可以難受一下,但最重要的是持續努力不懈,保持希望和信心,而且適時地提醒自己不要太孤注一擲。
當又輸了的時候,如果有點喪氣,做點其他事來調節心情也不錯,不過如果真的沮喪到不想做其他事情,只想持續在夢想上耕耘,那就還是去相信「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吧!先保持正向,然後咬牙繼續努力。
四、為自己設一個天秤
說起來,在臉貓的心中,很多大藝術家往往是極端固執且性格極端的,可以毫不在乎健康和生活品質,就是一直創作,直到生命的盡頭。
過去臉貓總覺得那樣的藝術家很偉大(對的,有點病態,而且總覺得藝術家就要受皮肉苦、類似獻祭自己才能獲得至高成就。這種想法可能來自梵谷的故事,因為實在太血淋淋,所以總有藝術家就是得慘一陣子甚至一輩子,只有極幸運者才會發達的印象)的確,藝術家創作,是受最高層次的自我滿足,或對社會產生影響力推動,但畢竟還是要關注一下低一點的層級,比如填飽肚子維持生命基礎所需啊!會許為理想奮鬥很美好,可是,生而為人,到底還是得先滿足低層需求才能往上走。
所以,要先活下去才能繼續創作,所以,先能維持基本生活再談創作。這也是現在懶貓的策略,扣除上班、通勤、吃飯、睡覺等必要時間,才抓緊剩下不多的時間創作,雖然灰頭土臉,但是能夠有時間創作就很感恩。
這種兼顧生活的創作方式,有很大的機率就是最終無法成功成為藝術家(或小說家),但現階段也只能透過努力,維持並延長活在世上的時光,一點一點積累,讓創作變成習慣,把一個故事寫好再寫下一個,這樣的日子,雖然就創作上有些不純粹,但也不差吧。
過著這樣的日子,就算在自己心儀的領域努力了很久,最後卻還是沒辦法獲得成功的話,至少在告別這個世界時,可以用「自己還是體驗過很多不同的日子」這想法,而抱持感恩。對於一個熱愛創作的人而言,那些非創作的時光,雖然絕對不是自己心中最理想的模樣,但是在離開世界的那一刻,那些非創作的時光終究還是很棒的禮物。
即便,那些禮物可能不是自己最想要的,但還是直得感謝,不是嗎?
**
最近還在慢慢學習,讓自己多想著生活中發生的好事,同時也敞開心胸接受某些好事出現在生命裡,進而以感謝而非懷著罪惡的心情去面對那些好事。
雖然偶爾還是會產生「我怎麼配得上某件好事發生」的愧疚心情,但是,就如許多文章裡提及的,要讓自己願意承接並感謝好事,才會吸引越來越多好事。而當越來越多好事發生時,也就越有能量分享這份幸福與喜悅,並且去幫助他人(或是去為一些理念而努力)。
當越幸福,就越要好好回饋、幫助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