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臉貓慢慢讀 7]《資本的世界史》第三篇:資本對金錢

更新於 2021/02/20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上一篇提到了康采恩與金融市場在新自由主義學派的宣傳下,似乎應該要全面政策鬆管以達到全然的自由,但作者透過歷史脈絡與案例指出,資本主義必須接受政治控管才能繁榮興盛 (p. 132) 因此,在第三篇作者透過深入了解「金錢」與金錢衍伸出的各種業務,更加鞏固她的理論。
在第三篇中分有五章——「貨幣是謎,而且不等同於資本」、「黃金?多謝,免了」、「債務與利息?歡迎之至」、「美哉通膨:貨幣何必必須貶值?」和「錢滾錢:人類一直都懂得如何投機」。
書封
書名:資本的世界史——財富哪裡來?經濟成長、貨幣與危機的歷史。
原文書名:Der Sieg Des Kapitals. Wie Der Reichtum In Die Welt Kam: Die Geschichte von Wachstum, Geld und Krisen.
作者:烏麗克・赫爾曼 (Ulrike Herrmann) 譯者:賴雅靜
目錄:
1. 貨幣是什麼?
2. 黃金迷思
3. 債務&利息
4. 通膨
5. 投機
6. 小結

1. 貨幣是什麼?

在本篇一開始,作者就提到「貨幣的歷史幾乎和人類的歷史同樣古老。無論是貝殼、牛或黃金,人類一旦在某個地方定居下來,就會創造一種度量單位,以便用數字來紀錄社會或經濟上的債務。儘管貨幣如此平淡無奇(人人都在使用),歷史又如此悠久,貨幣卻一直是個謎。」(p. 137)
作者也提到大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曾想寫一本關於貨幣的書,但最後未出版因為這問題太複雜了。
於是,作者指出:「貨幣如此詭異、善變,是因為它屬於一種社會建構。貨幣就是被大家接受為貨幣的東西,而任何物品都可能是貨幣。」(p. 137)
透過歷史脈絡的追尋,作者回溯到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在當時,有一種計量單位被稱為「銀謝克爾」 (Silberschekel)。她指出,在銀謝克爾還沒有被鑄成硬幣流通前,一銀謝克爾等同8.5公克的銀。
而巴比倫人與亞述人的生活中,雖然沒有硬幣可是他們卻有「複利」的算法,他們還因此有數千份貸款契約留在世界上。這些貸款契約包含支付遠地貿易、小農青黃不接時需要穀物等情況。而且亞述人就已經有非常先進的構想——
(亞述人懂得)以借據作為支付工具。商人不想癡等貨款到期,而是交出手上的借據以清償自己的債務。是一種信用貨幣的模式。(本書p. 138, Marc Van De Mieroop “The Ancient Mesopotamian” (1997), p. 155 )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巴比倫人與亞述人是有「計量單位」,但當時還沒有鑄造出「硬幣」。而在Van De Mieroop 所指出的「信用貨幣模式」是指透過信用進行交易旦並非真的有貨幣/硬幣在交易的過程中。
因此,作者提到「硬幣並非金錢的最初型態⋯⋯(硬幣)可能在西元前七世紀時才誕生的發明。」
在這裏作者引述了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話:「我們所知最早以金、銀鑄造錢幣的人類是呂底亞人 (Lydier)。」(本書p. 138, 希羅多德《歷史》Vol. 1, p. 94) 而以金銀鑄造出的貨幣,也衍伸了兩個問題:金幣與銀幣是否因為是由貴金屬所製,因此本身便具有價值?或者這些錢幣的價值主要是因為其作為支付工具,以及簡化不同物品相互交換的社會功能而來?
作者對這兩個問題,透過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之口指出:金錢的價值來自一種社會約定,而此種約定之功能在於使不同物品可以相互比較。
亞里斯多德是如此說的:
因此,所有用來交易的,最後都必須能夠相互比較,金錢便是為了這個目底而出現的。於是在某種程度上,金錢成了一種中介,任何物品都能以金錢度量⋯⋯而金錢之所以名為『金錢』(希臘轉譯拉丁文:nomisma;希臘文:νόμισμα. 意思 money) 是因為其本質並非自然而來,是因為人們規定它為『有效的』(希臘轉譯拉丁文:nomos;希臘文:νομός. 意思 law, custom) 至於是否要對它加以改變或廢除,則取決於我們。」(本書p. 139, Aristoteles “Nikomachische Ethik” 1133a, 29-31.)
透過字源,可以知道其實在古人的眼中,「錢」是因為「有效(度量)」所以才如此命名。而且重點是:「是否要對它加以改變或廢除,則取決於我們(人)。」
「由此可知,錢本身並非因為它是由金或銀製成的而具有『固有』價值,錢的價值來自社會約定。因為我們需要錢,所以前才出現。」(p. 139)
因此,中世紀的哲人 Nikolaus von Oresme 就在探討這個問題:「錢幣如果沒有固有價值,為何要以貴金屬製造?」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即是:「黃金與白銀稀有且方便運輸。」(這個答案是對在中世紀生活的人們而言)
但這也引發了另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地方沒有黃金白銀呢?」
作者指出:「在沒有金錢的地方,人們就得創造發明。⋯⋯中世紀時(在沒有黃金白銀的人)他們也採行美索不達米亞人有過的構想,將借貸作為金錢使用,只不過這次他們是以期票支付。」
當時期票的構想是:
「出售貨物的賣家准許買家延遲付款,期限通常是三個月,相當於短期借貸,並且以期票作為憑據。⋯⋯很快地有商人發現,即使沒有基本交易,他們也能開期票。於是他們不再以貨物進行交易,而是直接創造信貸,從而創造金錢。」(p.140)
而作者也指出「這種構想是由阿拉伯人開創的,其意味者某種神奇的金錢增生術。⋯⋯期票可以付款、還債,於是幾乎無需使用任何錢幣便能償債。」
作者會這麼寫,是因為當時市面上流通著「貨幣」(以金或銀製成,本身具有價值)以及「期票」(以信用為基礎而產生價值,但本身就是一張紙)而透過期票付款、還債等脫離實質有價物品的做法,是以現今「金錢」的概念。
這種演變是種躍進,但初期也造成混亂。期票會在「支付週」(Zahlwoche) 做結算,而這種定時定點做結算的模式,也漸漸促成了一些金融重鎮興起,期票到期時,就可以到那些有交易所的地方進行兌換(如阿姆斯特丹)。不過,透過1606年荷蘭的議會紀錄,其記載了荷蘭流通的341種銀幣與505種金幣,這種混亂現象最後透過 1609 年時設立「交易銀行」(Wisselbank, 歐洲現代銀行的前身) 作為解決方式。
這個銀行做了「統一度量衡」的工作。它接受各種不同錢幣,查驗其貴金屬含量,將存款轉換為銀行荷蘭盾 (Bankgulden) 開始了無金錢交易,但阿姆斯特丹的交易銀行只提供轉帳服務,不包含放款功能。
現在的貨幣體系則是到1694年由英格蘭銀行 (Bank of England) 所創立。但其實這個銀行會設立是為了金援英國對法國的戰役。當時的英國商人共募了120萬英鎊當作英格蘭銀行的基本資金,然後將這筆錢借給英國國王,英國議會則有義務保留固定稅收以支付利息,而英格蘭銀行則據此承諾來發行鈔票借貸給商人。作者進一步提到——「這種作法為英格蘭銀行帶來的好處是:它從120萬英鎊的基本資金轉手中獲利兩次,一次來自國王,一次來自向英格蘭銀行借紙鈔的倫敦商人。」
這裡的借錢邏輯是:商人拿錢透過銀行借給國王,而銀行以議會的擔保(固定稅收和支付利息)開立「鈔票」(其實應該是「借據」或說「期票」但書中寫鈔票。但其實也可以這麼說:鈔票在十七世紀其實就是借據)借貸給商人。(以上整理自本書 pp. 140-142)
作者透過英格蘭銀行的操作,最後歸結到「於是,憑著國王答應必要時會償還120萬英鎊借款的假設性承諾,紙鈔就這麼憑空創造出來了。但老實說,實際上也沒有人在意國王是否會清償借貸,大家已經開始利用紙幣來提高貨幣流通量,便利商品交易了。」(本書 p. 141-142)
但由於當時的紙鈔還是跟金幣掛鉤——「十八世紀時,任何紙幣的持有者都能向英格蘭銀行要求兌換等值金幣。」在太平時期,很少人會去兌換金幣,但戰爭時期,這就讓銀行陷入了兩難:在1792-1815 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戰爭開打後民眾深知打仗就會通膨,因此湧入銀行兌換金幣;與此同時,為了支付士兵在歐陸的開銷及資助盟友,黃金需求量激增。兩相夾擊下,英格蘭銀行中的黃金儲備迅速消減。
但在這段戰爭期間,也產生了一個「意外」。
1797年,迫於情勢,於是當時的首相 William Pitt the Younger 不得不下令「暫停英鎊的可兌換性,不得再以紙幣兌換黃金。」因此英鎊意外地成為「純紙幣本位」(與黃金掛鉤的是「金本位」)原本只打算暫停兌換六週,但結果卻持續了二十四年。自始大家跌破眼鏡,發現「儘管英鎊不再以黃金擔保,英鎊仍然持續保有價值。
這件事算是英國無意中矇到「因為貨幣並非由黃金,而是由國家的經濟產值來擔保的」這件事。不過1821年,英鎊再度回歸與黃金掛鉤。
但時光流轉,銀行到處開(按:1750只有倫敦的十多家,到1815年時各地都有銀行高達八百多家!)且有了私人信貸的機制,儲蓄放款業務,使得貨幣無中生有,越來越多。
這裡無中生有的概念是:A在銀行存入1000英鎊,而B向銀行借1000英鎊然後付款給C。這動作會形成A存在銀行的錢還在,而C也收到款項,於是原本的1000英鎊變成2000英鎊了。
不過,還有更強的招數,那就是信貸:銀行直接借錢給B讓B去付款,於是 0 英鎊直接生出1000英鎊。
這種「魔術」正是讓英國蓬勃發展的原因。(也有人認為這也是推動了第二波工業化[鐵路]的重要因素。)
作者是德國人,因此這裡也不免用十九世紀德國人對這種「魔術」的看法。身為後發國家的德國,認為「錢憑空誕生,卻具有價值,這簡直太可怕了。」作者也提及歌德(Goethe)的《浮士德》(Faust II) 在他的書中將這件事描述為「煉金術的魔法」。
**
貨幣產生後,接下來作者就進入釐清「貨幣」和「資本」的關係
作者提到:「貨幣與資本,乍聽之下似乎是同義詞,但貨幣並不等同於資本。貨幣必須用於生產性投資以製造商品,才會成為資本。」對於這點,作者運用 Fernand Braudel 的話指出:「一份寶藏若未經使用,其中的錢幣就如同一座未經利用的樹林,不算是資本。」
而這也產生了一種古怪現象:「在近代之前,能投資的機會少之又少,結果出現了一種古怪現象:許多重要的民生物資短缺,但錢從來不缺,而且一直處於『投資緊急狀態』(Anlagenotstand)」(本書 p. 147) 而直到1760年在英國開始工業革命才出現轉機,使信用貨幣轉為資本。
而作者也指出:同時,「資本」一詞也大約在1770年擁有今日的意義,創造該詞彙的是法國經濟學者 Robert Jacques Turgot. 而 Karl Max 只是採用古典經濟學上的概念。(p. 147)
**
然而,資本是用貨幣投資後產生,可是「貨幣仍然是個謎」。
因此在這章末作者歸結出貨幣的三種難以理解的特質:
(1) 其實任何物品都可以作為貨幣。貨幣向來憑空而生,是由社會情境而來,本質上就是抽象的。
(2) 貨幣是具有社會接受的儲值功能,因此能將交易的時間延後(即收到的錢不用立刻花掉)但因此也讓貨幣更難定義,因為貨幣在這一點上便有了金融資產的性質。而雖然個人可藉由儲存貨幣並延遲需求,但這種方式對整體經濟卻不適用。「僅對個人而言,貨幣才是一種儲值工具,對集體而言卻非如此。」
(3) 貨幣不等同於資本。
而貨幣不等同資本的這件事,也衍生出其他難解現象:債務、利息、通膨等等。
不過在進入那些議題前,作者想先破解關於「黃金」的迷思。

2. 黃金迷思

在歐洲地區,作者指出大約德國如此瘋買黃金:2012年德國購入一百一十公噸、價值近六十億歐元的金,可英國只買了二十一公噸,法國人更少只買了三公噸的金。
德國人買金,作者認為可能跟1923和1948年的陰影有關。當時因為通膨所以貨幣變壁紙,所以買貴金屬似乎比較安心。
不過作者一語道破:一般人認為黃金得價值來自於稀少性,但其實世界上還有許多東西都很稀少(如珊瑚礁)可是金之所以有價值是因其「必然能轉換成在金錢上的價值」。
事實上,金目前還保有價值,就是因為各國央行對大量其儲備(全球有將近五分之一的金被各國央行儲存起來),美國存了8134公噸的金,而德銀存了3391公噸的金,而且,在歐洲,二十家歐洲央行彼此是有簽署「央行售金協議」(Goldabkommen),規定一年內所有協議國最多只能出售400公噸的金,避免金價下跌。
除了金的價值是眾人維持出來,因此風險很高外,事實上作者指出「黃金無法帶來利息或紅利,任何一本存摺,獲利都比黃金來得高。」(p. 155) 可是,金仍在投資人的「信仰」中暫時維持著。
在這一短章中,作者最後直言,投資金不僅高風險,事實上也只會留對環境和對原住民生活的破壞而已。(以上整理自pp. 153-157)

3. 債務&利息

在這一章,作者首先就用了德語的債務這個字進行了一番考究——德語 “Schuld” 這個字包含債務、債款、罪責、罪孽,既可以用在道德,也可以用於經濟領域。因此「贖罪」和「還錢」在德語中就這麼扯上關係。
而且從古代的說法就可以知道「債務」(與因為債務產生的利息)是罪惡的。
在亞里斯多德《政治學》(Politik) 中就寫道:
「由金錢獲得收益,而非由金錢的用途獲利,這種高利貸應受憎恨。因為金錢乃為交易而發明,但利息卻使錢滾出更多錢,這便是金錢知名的由來:被生育者同時也是生育者,而利息(tooks,意為後代)則使錢生出錢。這種金錢獲利的方式最為違反自然。」(本書 p. 161, Aristoteles’ Politik, 1258a, 40.)
而十三世紀 Thomas von Aquin 也指出:
「利息出賣了時間,但時間只能歸屬上帝因此凡利息皆為暴利與罪孽。」(p. 164, from Jacques Le Goff “Kaufleute und Bankiers im Mittelalter”, pp. 71-72)
不過正如上上章提到的「魔術」,「沒有債務,經濟便無法成長」(p. 162)
然而,大部分人對於「債」都認為是可惡的。其中也包含資本主義的批判者、佔領華爾街運動的思想領袖 David Graeber 。 Graeber 寫了一本書 “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 ,並在書中指出:債務史實際上就是5000年來的壓迫與剝削史。
作者針對這一點,認為構成現在債的原因,是因為薪資或教育機會的不平等,而非「役身折酬」(賣了自己去換錢)。
還有另一派資本主義的批判者則是認為,應該要廢除的部分是「利息」。而反利息的思想領袖 Margrit Kennedy 就指出,利息的存在是「病態性的強制經濟成長」。
然而作者指出,四千多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上,也有複利概念,但其經濟並未成長。因此,事實上利息本來只是一種出借金錢的價格,並不是加劇貧富不均的元兇。
由於債務與利息都跟金錢有關,而且在反社會主義者的眼中,他們認為「金錢本身具有力量」,但這點也被作者反駁。作者認為,若沒了債務與利息,並以資本主義型經濟可能造成通貨緊縮,反而會使經濟停滯無法發展。

4. 通膨

這一章一開始作者便指出:通貨膨脹獨佔德國恐懼排行榜第一位。且二十年間,有十三年中,德國對於貨幣貶值感到最恐懼。
在這部分,作者便指出事實上些微的通膨,是能讓經濟稍微發展的。就連歐洲央行就將通膨目標定在2%而不是0%。(p. 169)
而且事實上通膨和印鈔票不是絕對關係。「在景氣良好時、消費信心佳時,銀行樂於放款,貨幣供應量便會增加,但這並不表示通膨也會同時出現。假使企業主將貸款投資於生產,那麼商品數量也會同時增加,於是商品與貨幣得以維持平衡。」
但當生產過剩時,下一波經濟衰退開始出現,經濟出現危機時,銀行卻也同時減少放款甚至收回放款,貨幣在市面上的流通減少,結果造成通貨緊縮。
而事實上這都是景氣循環所造成的。
因此作者強調,貨幣貶值並不可怕,通膨對經濟發展也是必要的,並認為德國人過於恐慌了。

5. 投機

在本篇的最後一章,作者則直指事實上人類從古到今都在進行投資/投機的行動。
古巴比倫人就已經會運用類似今日「期貨」的概念在他們的生活中:為了對抗天候造成的不確定性收穫量,而收穫量會影響價格變動,因此農民們可以事先以商議的固定價格,將收穫賣給批發商。
這種把未來轉移到現在,成為可以規劃的佈局就是「期貨」(Future)。期貨是一種衍伸性交易並且最後必須交割貨物,在這樣的基礎上,如果一人並不從事糧食生意但想押寶糧食價格,這種情況下便有了「期權」(Option) 出現了。
不過在十五世紀到十七世紀,最流行的做法是利用時間與空間的差異,賺取價格差異的套利,以及透過「以未來的價格變動為賭注」進行投機。
早在十四世紀末,貨幣也成為套利標的。作者在這裡就用了1399年一義大利商人從布魯日寄到托斯卡尼普拉托的信,信中指出:熱那亞的錢幣很多,請將錢轉寄到威尼斯或佛羅倫斯。
當時,這種利用時間與空間的差異,賺取價格差異的套利的還有胡椒(等遠東商品)。然而賺取套利是基礎,更多人做的是「以未來的價格變動為賭注」的這種模式。
這裡作者舉了1602年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後,「該公司的股票一上市,立刻成了當紅的交易媒介。1611年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成立,不久該交易所也准許有價證券的交易。」
對於這點,荷蘭東印度公司原本想以記名股票的方式,避免自己股票被拿去做投機行為,但結果大家變成改做「不需要股票的股票交易」,此種交易在當時人口中稱之為「風中交易」(Windhandel)。
除了「不需要股票的股票交易」,在1634-1637年間,荷蘭的「鬱金香熱」(Tulpenmanie, Tulpenschwindel) 也是另一樁風中交易。這購買鬱金香球莖的瘋狂行為,最後導致了鬱金香球莖價格的崩盤。
但是,十五世紀當時鬱金香熱的崩盤只影響到投資人的情形,和今日一旦發生金融危機就產生巨大代價、不論有無投資都受到影響的狀況不一樣。
作者在此指出,會產生投機行為危害到實質是因為「遊戲規則改變了」。作者如此寫道:
由於經濟擴張使盈利增加,資產也隨之增加,實質的價值揚升與純粹的投機不再有明顯區別,兩者界線是流動的。」(p. 180) 而信貸的角色也有所轉變,原本借錢做實質發展變成借錢去投資,結果就是泡沫產生,錢一直生錢而物價一直漲,但經濟實際上是沒有提升的。
而這一點,作者在下一篇「資本的危機」呈現。

6. 小結:

其實這一篇最大的重點個人覺得是釐清金錢的本質,然後是金錢與資本的關係。透過錢發展的歷史只能說當初想到可以以虛創虛的人實在是太天才了。但是也不得不說,其實本質上,這就是一種大家因相信而產生的結果吧。
**
感謝閱讀到這裡的妳/你。因為有你們的閱讀,這篇文章才一次次存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雖然現實使人臉貓,可是逃進書裡臉不凹。 是以建一個專題,存放與書、與文字共舞的記憶:3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第一篇作者架構了資本的崛起,在第二篇作者要解決對資本主義的三種誤解。在這一篇包含了三章,分別為「資本主義不是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不是國家的對立面」以及「全球化並不新」這三個觀點...
上一篇概略簡介了這本書所探討的議題與其基礎,今天就從第一篇的五章,來了解資本的崛起吧!在這一篇中的五章分別為:「成長奇蹟:財富形成的時候」、「古羅馬人熱愛金錢,卻不是資本家」、「偶然?為何中國的經濟未曾大幅成長?」、「恰好在英國:資本主義的誕生幾乎沒有資本」即「抄襲:得國人千方百計迎頭趕上」
(慢慢讀系列:又是一本想請大家有機會可以看文本的作品。可能會寫得比單一文化系列還長...但因為真的太多部分想跟大家分享了啊...) 書名:資本的世界史——財富哪裡來?經濟成長、貨幣與危機的歷史。 [請繼續閱讀]
在第一篇架構了單一文化與經濟故事的定義後,在第二篇依循作者的篇章安排,整理了作者在書中指出的「經濟故事如何在各領域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和行動」。當時看書,有時候順著文字一句句閱讀時,還想著「不就是這樣嗎?」或「有問題嗎?」但是等到作者指出:這就是經濟故事在背後指導著我們的思維和行動,才嚇出一身冷汗...
上一篇提及了《單一文化的陷阱》中,什麼是單一文化,而什麼是經濟故事,也摘了幾句書中作者引用前人的智慧,今天就來細讀,在不同的領域中,經濟故事是如何宰制我們的生活。 書名:單一文化的陷阱——經濟效益掛帥的時代,我們失去了怎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價值。(繼續閱讀&思考吧:))
第一次寫公開書評,想了很久終於動筆了。 其實臉貓向來偏好也推薦讀文本本身,畢竟每個人讀書對於書中內容會有不同理解和感悟,尤其自己深深受到書中觀點吸引,更會希望大家能一起閱讀看看。因此,在百般猶豫後,最後我決定將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緩慢式的分享,這書本分享將會以三個大主題進行:本書討論議題&金句摘錄..
在第一篇作者架構了資本的崛起,在第二篇作者要解決對資本主義的三種誤解。在這一篇包含了三章,分別為「資本主義不是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不是國家的對立面」以及「全球化並不新」這三個觀點...
上一篇概略簡介了這本書所探討的議題與其基礎,今天就從第一篇的五章,來了解資本的崛起吧!在這一篇中的五章分別為:「成長奇蹟:財富形成的時候」、「古羅馬人熱愛金錢,卻不是資本家」、「偶然?為何中國的經濟未曾大幅成長?」、「恰好在英國:資本主義的誕生幾乎沒有資本」即「抄襲:得國人千方百計迎頭趕上」
(慢慢讀系列:又是一本想請大家有機會可以看文本的作品。可能會寫得比單一文化系列還長...但因為真的太多部分想跟大家分享了啊...) 書名:資本的世界史——財富哪裡來?經濟成長、貨幣與危機的歷史。 [請繼續閱讀]
在第一篇架構了單一文化與經濟故事的定義後,在第二篇依循作者的篇章安排,整理了作者在書中指出的「經濟故事如何在各領域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和行動」。當時看書,有時候順著文字一句句閱讀時,還想著「不就是這樣嗎?」或「有問題嗎?」但是等到作者指出:這就是經濟故事在背後指導著我們的思維和行動,才嚇出一身冷汗...
上一篇提及了《單一文化的陷阱》中,什麼是單一文化,而什麼是經濟故事,也摘了幾句書中作者引用前人的智慧,今天就來細讀,在不同的領域中,經濟故事是如何宰制我們的生活。 書名:單一文化的陷阱——經濟效益掛帥的時代,我們失去了怎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價值。(繼續閱讀&思考吧:))
第一次寫公開書評,想了很久終於動筆了。 其實臉貓向來偏好也推薦讀文本本身,畢竟每個人讀書對於書中內容會有不同理解和感悟,尤其自己深深受到書中觀點吸引,更會希望大家能一起閱讀看看。因此,在百般猶豫後,最後我決定將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緩慢式的分享,這書本分享將會以三個大主題進行:本書討論議題&金句摘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嗨大家!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貓奴們心目中的經典之一 — 波斯貓!
Thumbnail
貓貓在2023年,炎熱的夏天最喜歡最推薦的玩具🧸究竟是什麼呢?🤣 一、《大雄玩具電風扇》《多啦A夢玩具原子筆🖊️》 二、《手作DIY貓貓抱枕》 三、《超級可愛的無臉男娃娃🧸😂》 1⃣️《大雄玩具造型電風扇》 《小型玩具造型電風扇》在法律上是屬於附屬類型玩具。🥵炎熱夏天我最喜歡把
Thumbnail
貓是一種非常敏感和獨立的動物,通常不喜歡被限制在一個小空間裡,尤其是在陌生的環境中。如果你想帶貓外出旅行或看獸醫,可能需要用到外出籠。貓進入外出籠後,寧願弄傷自己,也想出逃出來...這到底該怎麼辦?但是如何讓貓習慣外出籠呢? 你需要選擇一個適合貓的外出籠,外出籠的空間能夠讓貓站立、轉身,但也不
Thumbnail
你知道嗎?貓咪界也有地位階級制! 這可不是開玩笑,而是真實的貓咪社會現象 貓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 會根據性格、年齡、健康環境等因素 形成一種隱性的地位階級制 這種階級制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而是會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調整 一般來說,貓咪會尊重年長或者體型較大的貓
Thumbnail
書名:我在豪門斂財百億 作者:小貓不愛叫 版區:耽美小說 世界背景【自分類】:現代 主題分類【自分類】: 關鍵字【自分類】:重生、天賦拍賣行、打臉爽文 評分【滿分5顆星】:3顆星 心得: 一個家就算有家訓,但碰到不肖子孫也沒有用! 顧宴雖然命中有劫,但小時候的難都是顧爺爺的鍋,在顧宴小小年紀就將他列
Thumbnail
2021 年 12 月 27 日發表於 matters。 2023 年 7 月 4 日修改重發。
Thumbnail
RSI值 = [設定周期內的漲幅平均值 ÷( 設定周期內的漲幅平均值 +設定周期內的跌幅平均值 )] × 100 RSI1、RSI2、RSI3分別對應6日、12日、24日。 RSI值介乎0-100之间呈常态分配。6日RSI 在80以上或15以下,可能出现反转讯号。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嗨大家!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貓奴們心目中的經典之一 — 波斯貓!
Thumbnail
貓貓在2023年,炎熱的夏天最喜歡最推薦的玩具🧸究竟是什麼呢?🤣 一、《大雄玩具電風扇》《多啦A夢玩具原子筆🖊️》 二、《手作DIY貓貓抱枕》 三、《超級可愛的無臉男娃娃🧸😂》 1⃣️《大雄玩具造型電風扇》 《小型玩具造型電風扇》在法律上是屬於附屬類型玩具。🥵炎熱夏天我最喜歡把
Thumbnail
貓是一種非常敏感和獨立的動物,通常不喜歡被限制在一個小空間裡,尤其是在陌生的環境中。如果你想帶貓外出旅行或看獸醫,可能需要用到外出籠。貓進入外出籠後,寧願弄傷自己,也想出逃出來...這到底該怎麼辦?但是如何讓貓習慣外出籠呢? 你需要選擇一個適合貓的外出籠,外出籠的空間能夠讓貓站立、轉身,但也不
Thumbnail
你知道嗎?貓咪界也有地位階級制! 這可不是開玩笑,而是真實的貓咪社會現象 貓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 會根據性格、年齡、健康環境等因素 形成一種隱性的地位階級制 這種階級制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而是會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調整 一般來說,貓咪會尊重年長或者體型較大的貓
Thumbnail
書名:我在豪門斂財百億 作者:小貓不愛叫 版區:耽美小說 世界背景【自分類】:現代 主題分類【自分類】: 關鍵字【自分類】:重生、天賦拍賣行、打臉爽文 評分【滿分5顆星】:3顆星 心得: 一個家就算有家訓,但碰到不肖子孫也沒有用! 顧宴雖然命中有劫,但小時候的難都是顧爺爺的鍋,在顧宴小小年紀就將他列
Thumbnail
2021 年 12 月 27 日發表於 matters。 2023 年 7 月 4 日修改重發。
Thumbnail
RSI值 = [設定周期內的漲幅平均值 ÷( 設定周期內的漲幅平均值 +設定周期內的跌幅平均值 )] × 100 RSI1、RSI2、RSI3分別對應6日、12日、24日。 RSI值介乎0-100之间呈常态分配。6日RSI 在80以上或15以下,可能出现反转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