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週末,我和男友去超市採買。男友有個習慣,很愛喝咖啡,不拘什麼牌子,只要是拿鐵他都愛,所以採買的時候他總是免不了要看看咖啡區。
「你想買嗎?」我問。
「想,看起來很好喝」男友回答。
這不是我們第一次這樣對話,我其實是明知故問,只要男友看上了一款咖啡,他必定會買的,我真正的困惑其實是:欸,家裡還有好多咖啡還沒喝哪!
我是個很怕浪費的人,不太會買同類型的東西,吃的用的都一樣,如果家裏有巧克力餅乾,吃完以前就不會再買;如果已經有雙涼鞋,就不會再買類似的款式。所以我其實早已看不慣男友的行為,覺得這不就是浪費嗎?
但我從沒有為了這個跟他爭論,因為我本來以為這是我的錯覺,也許只是眼前的咖啡產品真的讓他很動心,不買不可呢?但後來這樣的情況幾次以後,我發覺他不像我很在乎東西是不是被浪費,只有我一個人瞎操心。
「問你一個問題。」
「嗯。」
「你在買新咖啡的時候是不是沒有想過要喝完它?」
「我就是喜歡很多種咖啡讓我選的感覺。」
果然沒錯,當我還在想著這次會不會又浪費的時候,男友其實已經沈浸在「後宮選妃」的快樂裡了。我慶幸自己沒有去「糾正」他這樣「浪費」的行為,比起咖啡是不是真的喝完,我更在乎對方喜歡的生活方式,也喜歡他能在關係裡仍然能夠享受不被拘束的快樂。
關係是個動態的摸索過程,最忌諱自以為是。我們容易活在自己的盲區裡,以為某些價值觀很像,其他習慣理所當然地也會相似,但其實不然。我們一輩子都在探索自己,作為某個人的伴侶又怎麼篤定他就該是什麼模樣?
看見自己,傾聽對方,讓彼此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