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為什麼提到永續要先談環境
「永續」以環境、社會、經濟三大面向為基礎,從此來看,大家最關心的其實是經濟層面。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大量的消耗資源,而這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已經超過它的復原能力,進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例如: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議題不斷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中,從報章新聞再到親身經歷,也讓大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經濟的發展損害了地球的環境及資源,而環境的惡化也破壞了經濟發展與人類生存,這就是為什麼講永續前要先談環境。
永續的定義: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但不犧牲未來世代滿足自身的需求。這句話可能還有些抽象,簡單來說就是,不要讓人類斷後。
我認為,永續其實是以人為考量,與其說是救地球,不如說是一場「人類的自救」。
【課程反思】
減碳
「減碳」,是現在全球都在做和倡議的事,也開始訂定準則等,希望能減緩地球惡化的速度。但背後隱含著公平性問題,舉例來說,已開發國家訂定了各種規定,但他們「曾經」都是排碳大國,現在卻要開發中國家減碳?這是否阻礙了他國前進?技術尚未發展成熟的國家如何因應?此舉是否造成富者更富,貧者更貧?
許多數據顯示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等訊息,會不會只是疫情下的假象?因為疫情人們的活動被限制了,也讓地球獲得了暫時喘息的機會,因此,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但如今已轉向與疫情共存,人們的活動逐漸開放,經濟也開始復甦,那未來還可觀嗎?
企業獲利v.s.永續
企業永續是建立在獲利上,企業不是慈善團體、NGO。
永續報告書
我曾對報告書的內容感到疑惑,內容的真實性以及編制人是否在營造某種導向?報告書都是揭露企業做了哪些好事,那反面呢?如此一來會不會讓大眾只看到好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提醒大家在看報告書時要注意:
- 報告書的內容是企業所有的公司、部門等,還是只有針對某間地區的公司。
- 是否涵蓋供應商等,還是只針對此企業。
永續道路上的阻礙
政府:
個人:
- 這麼多議題存在,但不曾親身經歷過,很難產生共鳴。
- 相關產品價格較高,不是人人負擔得起。
企業:
- 對於相關資訊與工具還不熟悉。
- 金費問題,例如:使用綠電,資源有限價格高,不是所有企業都負擔得起。
- 公司內部沒有相關人員,想外聘,但相關人才缺乏,且都已被大企業高薪聘請。
- 機制與規定還在發展中,沒有共同標準,難以進行作業。
【知識小站】
- 南、北極冰融化的影響不是只有海平面上升而已,更可怕的是,冰層與永凍土下藏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與甲烷等溫室氣體,而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以上!
碳盤查:檢查碳排放的來源的過程,包含了企業的直接排放與能源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上下游的其他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
台灣2023~2027年要對上市櫃公司進行碳盤查,但盤查後呢,是否有行動?是否導致企業不上市櫃?這些都是後續需要觀察的。
碳權:類似於憑證、許可證的概念。有兩種不同的機制:
- 是由政府強制性規定市場中每年排放額度,排放量低於核配額度,多出的額度就會轉換成碳權,可讓企業在碳交易市場中進行拍賣,若排放超額,就需要在碳交易市場中購買碳權。
- 自自願性碳市場,經過聯合國或認可組織所認證的條件下,國家或企業減少碳排、造林等時,向機構申請認證,可獲得碳權進入碳交易市場。(各機構規範不盡相同,也可能延伸出其他問題)
碳費與碳稅:採「以價制量」的方式,透過直接對每噸的碳排放訂價,利用控制價格高低來影響排放程度。前者;依二氧化碳的排放來源徵收碳費,類似加油,加多少付多少。後者;依排放量課徵環境稅,類似製造愈多垃圾的人要花更多錢買垃圾袋。
碳中和、淨零、負碳排:
CSR: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在追求持續成長、獲利的同時,也應從倫理角度對社會善盡責任並做出貢獻。
ESG: 企業對於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等「非財務層面」的表現,也是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指標。
SDGs: 聯合國發表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為2030年前全球推動永續發展的指導方針,有17項永續發展目標,其中涵蓋169項細項目標、230個參考指標。
【總結】
- 不管是減碳還是永續發展目標等,各個產業面臨的挑戰和風險都不同,但成本最終都會轉價到消費者身上,那我們能做什麼?以下提供我的作法讓大家參考,此想法的啟發是來自於則文之前在其他課堂上的分享。
- What:發生了什麼事?首先我們要知道現在面臨到什麼問題。
- Why:這些發生的事,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 How:我們可以做什麼? 未來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議題? 可以如何為未來做準備?
- 「永續是一種日常和態度,不是你買了還是用了什麼」,這句話和我在之前文章提到的想成為永續人才蠻像的,重點不是你從事了永續xx職位或是買了xx永續產品,而是將永續變成你DNA的一部份。
- 最後也希望大家可以思考永續與獲利、永續自身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