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放手 」讓孩子去探索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彼此認識,培養及發展出彼此共同的默契。
並不是時常拿著「我是媽媽」或是「我是爸爸」、「我是你的XXX」的這種權威,來逼迫孩子必須聽自己的。
應明白一點:人都必須相互尊重理解的 ,而對待孩子即是如此 ,孩子不僅僅只是孩子,孩子也是小大人 ,大家一起找到適合溝通的橋樑,才能發現到孩子與大人之間的感情,其實是非常微妙的關係,孩子畢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塊肉,好好的用理性、耐心去溝通孩子一定能理解的。
不受控的哭鬧是為什麼呢?
我猜這時身為爸爸媽媽、或是現在正在帶孩子的你,會開始感到頭痛,甚至有時候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忽然變成這樣?
明明先前可能在早前這個時段裡、或是嬰兒時期都好好的,還非常好帶,可是但某天會突然開始不聽話,開始叛逆,開始變得越來越陌生。
這時候或許會開始對孩子發脾氣,設法想拿著「家法」打孩子的這個念頭?
在傳統教育方式,都是覺得打孩子會越打越乖,但現在的教育方式,打孩子不會變更乖,反而孩子會變本加厲地叛逆、頑固、不聽勸等,才會有所謂的「皮在癢」之意。
現今教育提倡「愛的教育」:不可打罵孩子,用愛 來感化孩子。
我相信很多家長們都會有這樣的疑慮和困惑,是不是時常覺得自己很無力感?不知該如何矯正孩子們的行為?又不知道如何加以改正孩子們的情緒?
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和想法,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只要稍加堅持下去就會成功。但是當有時候,孩子們就是皮皮的很聰明,或許開始就是在挑戰你的極限、想挑戰你的耐心,到底在哪裡。這時的孩子,會想看看到底做到什麼地步時你會翻臉?瞬間變得越來越難以管教、不受控!
其實這時的爸爸媽媽們,或者其他親屬的你們,千萬別跟孩子較真 ,你就讓孩子使勁的在旁邊鬧,這時可以裝作不是自己家的孩子,但也不要不看著他,因為他們這時就想鬧著給你看。
這時就靜靜的在旁邊看著孩子哭鬧,若怕孩子吵到別人,可以試著帶孩子去外面空曠的地方,不要讓他們在那環境下哭鬧,若怕他人看到沒面子,可以試著寫個小白版的牌子,上頭寫:正在矯正孩子的錯誤,若有打擾請見諒之類的話語。
孩子上演一段:1哭2鬧3摔物品
這時的你可能理智線就會斷掉,開始會想發火,會憤怒、想發脾氣的打罵孩子,但其實在您打罵斥責小孩的同時也失去了與孩子溝通的一種親子關係。
通常 0-6歲前,孩子的大腦都還在發育,我們通常講的更仔細一點是叫「刺激腦部發展」。
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都是空白的,可以說乾淨的就像一張「白紙 」一樣,形容孩子天真爛漫、純真無邪,腦筋很直,有什麼是什麼,不計後果, 常常做出很無厘頭的事情,頓時讓身為大人的我們都忙的焦頭爛額,時常會像卡通影片動畫中的蠟筆小新媽媽一樣,看似好像在玩「你追我跑」的遊戲,一點都不優雅。
這是會想我應該還是把他塞回肚子裡好了,不要生下他該有多好的這個念頭出來,感覺心特別的累,很難有前進的動力。
千萬不要把孩子當成小孩來看,這個時段的孩子想像力 和創造力 驚人,絕對沒有辦法改變孩子的想法,只能在當下試著先假借順從,再用一些手段(方式)去慢慢的導向正確的觀念上。
這些都是對每位孩子必經的階段,是孩子們必須要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一段過程,我們做父母的一但與孩子一同熬過且度過難關了,那以後的日子也就能輕鬆許多。
在台灣早期的傳統教育,就是拿著棍子、拖鞋、衣架、藤條等在孩子後面追打,好像覺得用打的就會乖,乖了就會聽話了的這個邏輯思維。
「打」分為 3 個部分層面:
對「打」可能這對某些特定的孩子很有用,有用是真的很乖 ,很聽話 ,變得很懂事 。
第一、看到打的這個工具,在父母與孩子眼裡,也就是所謂的「家法」,孩子會感到害怕、會有莫名的恐懼感,那當然會乖會聽話,且不再犯錯。
這雖然是非常有效的,也是最快的一種方式,但對於這樣的孩子其實心理層面的問題,是多少都會有影響的,這是為什麼呢?
第二、孩子們可能會因此封閉自我,他們不敢再開口說話、不敢犯錯、變得很積極、個性上也因此畏畏縮縮等原因。
當變成這樣的時候,孩子已轉成到另外一種心靈層面, 這種心靈層面是受到創傷所帶來的情緒反應。
看似好像沒有很嚴重,但是這對孩子們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影響,會覺得家裡不溫暖,總是想往外跑,想逃到一個沒有父母的地方療傷。
第三、有些孩子可能是不會逃 ,但是性格在緩慢的發生改變 ,他們的小內心的世界裡,正在慢慢累積了許多不好的回憶,當累積不好的負面情緒時,漸漸的積少成多,長大有一天當他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了,那做什麼事都可以了;這時就會發生社會問題人物:如鄭捷一案,隨機殺人等動機。
所以教育孩子絕對不能輕忽,要用一種閨蜜、兄弟姊妹相稱的方式來對待,要盡量請把我是爸爸、或是我是媽媽等的最高權威給拿掉 ,用同等的平輩的方式對待孩子 ,這樣孩子才會體會到對他的關愛和用心,當然也要拿捏好分寸,更不能對孩子太過嚴肅、也不能太放縱(放鬆),過與不及都不可以。
/ / /
至於如何做到不能太嚴肅也不能太放鬆縱 ,請容我下一章節的分享。
希望正在讀我的文章的你們有些幫助,真的了解「學齡前教育」對孩子們的重要性,以及真正的理解孩子,走向孩子的內心世界,只要耐心的去感受,並努力的想跟孩子們一同學習,常常嘗試性的把自己放在孩子們的角度來思考事情,這也是為了更接近孩子的重要一環。
Petit Sapling wondering: If there are more than ten people tell me who wants to read in English version, then I would love to try to translate in English version, for those people who likes to know how to educate with a little child. Please let me know who doesn’t understand traditional Chinese, I will definitely translate into English version, but have to be bear with me, my “Chinglish” [=Chinese and English] word if you don’t mind.